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了解沉淀、蒸馏和理解过滤实验的操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清楚杂质各自的性质,然后对症下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铁筛子”、“口罩”等可帮助我们理解过滤的原理。
2.通过自来水生产流程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水的人工净化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节水、护水和净水的意识。
2.在集体讨论、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常见的水的净化装置的设计和规范操作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仪器、药品: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
1、了解"自然水域" (1.同学们这是一个(地球仪),从上面看,什么颜色分布最广泛?(蓝色)你知道蓝色代表什么吗?对了,是水(板:水)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 (2.那么这些水都聚集在哪里呢?淡水资源如何? (3. 小结:自然界中水主要聚集中海洋,江河,湖泊,池塘和地下含水层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3%。但是地面上的淡水都能直接饮用吗?二、探究释疑 合作交流这是老师从河里取来的一杯水,如果直接饮用它,会有什么后果呢?小结:由于多种原因,自然水域里会混入许多的杂质,细菌和病毒,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怎样才能除去水中的细菌,杂质和病毒,把不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人工净化。【提问】:这是一杯浑浊的水,你有什么办法使水变清吗?(一)沉淀同学们方法真多,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那里不动,过上一段时间,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叫做"沉淀"【指导实验】;请一位同学打开写有"混合物"的纸包,把杂质倒入清水中,(注意要让杂质顺着折纸的凹槽慢慢倒入水中),然后用桌上的玻璃棒轻轻在水中搅拌几下,(注意,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 碰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着就把它放在一边静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样现象?
同学们,你们桌上还有一个纸包,读一读它里面装的什么?明矾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答案,请同学把刚才的浑水用玻璃棒搅拌几下,然后把它倒一半到另一个烧杯中,尽量使两杯水一样多。请你们打开纸包,将明矾顺着纸的凹槽倒入其中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后静置。
请你们比较一下,加了明矾的烧杯内和没加明矾的烧杯内各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小结】:以前农村都用河水,人们把水挑到水缸里,加入些明矾,加快沉淀,上层的水变清了就可以饮用了。现在一些贫困缺水的地方还是用这种方法得到清水。
【提问】:同学们,想想看,用沉淀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小结】:沉淀可以除掉水中不易溶解的颗粒较大的杂质,如泥沙等。(二)过滤那么经过沉淀后的水是否很干净了呢,还有什么杂质?这些杂质怎样处理呢?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净化方法----过滤。请大家把书翻到33页,根据教材的插图你能告诉大家过滤的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并从实验桌上来找到相关的实验器材,按照插图的提示把它们组装起来 好,下面就请每组的组长带领大家来完成这个装置,哪组又快又好,好,开始。 第X组第一个完成.。你们是怎样组装的?谁来说说过程?(强调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出示教师组装的一套标准仪器,小组检查自己的装置是不是符合要求 不标准的地方在哪儿,会引起什么后果?【指导实验】:下面就要倒浊流进行实验了,又有两个注意点: A、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地方,并倾斜60---45度左右。
B、让烧杯里的浑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要注意一次不要倒太多,浑水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上边缘。(教师演示 ) 【提问】:浑水经过过滤会有什么神奇变化呢?请各实验台按照要求去试一试,大家可以轮流多倒几次,注意动作要规范。开始巡回指导 评价实验
【提问】: 观察滤纸,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湿滤纸的三层处,将它从漏斗里小心取出,摊在桌上,用玻璃棒帮着展开,看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想一想,滤纸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什么?用滴管吸一滴滤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你看到什么?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应该如何操作?过滤多次滤液仍然浑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三)消毒【提问】:通过沉淀过滤,水中一些不溶解的杂质都被去除掉了,水也变清了,这时的水能不能喝了呢?为什么?
【解释】: 沉淀、过滤的方法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你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杀死它们吗? 打开书本33页,请你自学3、4部分,找出第三种净化水的方法是什么?请你按照课本的操作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解释】:其中煮沸是最简单最可靠的消毒方法,平时,我们都把水烧开再喝,其实就是在消毒。【小结】: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净化水的方法,分别是-- 它们分别有什么样作用呢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因此,天然水属于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混合物呢?它有怎样的性质呢?下面大家自学教材P34教师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问题)既然混合物是由纯净物组成的,那如何从混合物中分离得到纯净物呢?小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阅读课本第32页了解水的分布及淡水所占比例。会肚子疼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颗粒下沉明矾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阅读课本了解明矾的作用讨论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装过滤仪器,进行比赛(提示:按教材图示正确装配)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并观察 观察滤纸筛子,纱布,捞饺子的勺子。用显微镜观察讨论回答学生自己根据课本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实验完毕洗刷仪器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适用范围、原理 利用学生熟知的地球仪将矛盾问题轻松有趣的引入,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正题。通过教材的数字关系让学生明白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淡水资源却很匮乏。利用学生熟知的河水的净化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应用学生爱做实验这一心理,亲自动手探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明确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化学息息相关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演习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设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化学与生物有机的结合。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出黄泥水的净化过程对学生可以胜任的实验放手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学用相结合,使化学真正与 生活和生产相结合。
三、智能训练(附后)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你学到了什么?2、你知道鲁滨逊飘流到荒岛上时他对饮水是怎么处理的吗?五、布置作业1、课后请你开动脑筋完成一个简易过滤器。2、完成基训练习 学生单独完成并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后回答 对学习的知识及时反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智能训练:
1、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作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作了简化),将其经除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①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②用什么物质,可除去臭味?
③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3、请你完成一道连线题
污染情况 净化方法
可溶性杂质 沉淀
颗粒大的杂质 过滤
颗粒小的杂质 消毒
细菌.病毒 蒸馏
教学反思:
本节以实验探究为主,但实验的一部分无法进行操作,所以在本节课中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但并不是说多媒体实验可以代替演示、学生实验,而是用多媒体来演示微观世界和一些危险、无法操作的实验。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