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酸碱指示剂、以及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学会检验和判别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理解酸、碱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重点、难点:
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从微观离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一定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吧。说不定你还吃过酸梅果,那感觉真的是很酸很酸。你也一定喝过茶水,那种感觉却是苦中有涩。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其实这就是酸和碱的味道。今天开始学习酸和碱的知识。如何识别酸和碱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听讲、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义。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石灰水的烧杯。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为食醋。 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盐酸、氢氧化钠的烧杯。思考:如何识别它们?或者说如何识别酸和碱呢? 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
点拨: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含有碳酸(H2CO3),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我们熟识的食醋、柠檬汁等含有的物质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一种碱的溶液)、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等物质是否也能使紫色的石蕊变色? 思考、讨论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并将自己的实验方案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保证实验安全进行。 利用桌上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照判断。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设问:⑴上述溶液可分为几类?⑵用什么方法识别酸或碱溶液呢?⑶你怎样知道食物中有酸或碱?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三种颜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拉识别酸溶液、碱溶液;并根据实验现象,正确、真实地填写实验报告。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知识构见
找一朵喇叭花,让学生到讲台上在喇叭花的一侧滴盐酸,另一侧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提问:由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可观察到喇叭花瓣两侧分别变为红、蓝两色。它们遇酸变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讲述:酒精提取酚酞的制作过程。酚酞试液也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来识别酸溶液、碱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正确、真实地填写实验报告。
与学生共同分析:氢原子失去电子成为H+,H2O失去H+变成OH-总结归纳:酸溶液都有H+,碱溶液都有OH-,由于它们的存在使酸碱分别具有各自的通性。 学生讨论、猜测,得出: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氢离子,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食盐水中既不含有氢离子也不含有氢氧根离子。(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智能训练:伴你学第76页1----9 练习,交流答案 巩固本节重要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交流讨论呢? 总结本节的收获,交流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A组:伴你学77页1----4题 B组:家庭小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 独立完成作业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教学流程
你每天吃水果和蔬菜吗?你接触过肥皂、洗衣粉吗?如果是,那么你已经用到了酸和碱。酸有酸味,碱有涩味,但化学家从不用品尝的方法识别酸和碱。那么,如何识别酸和碱呢?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实验探究识别酸碱
交流共享归纳总结
回顾与反思
家庭小实验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交流共享:得出酸碱性的实质。
引出酸碱的概念。
酸碱的概念、组成特点
怎样识别酸和碱
自制酸碱指示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