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12: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组成。
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概念,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活动1:请结合生活经验及教材图示,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通过日常生活及小学学习,你知道空气中所含的气体有 。
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松软,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另外,还可通过 ,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等。
3.从教材P60的图示可看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其次是 。另外,还含有 等。
小结: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

活动2:按照教材P61的实验程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前铜丝的颜色为 色,实验后变为 色,这说铜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
2.记录实验数据。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为 mL。
3.实验结论。 。
拓展反思:
1.用加热铜丝的方法,不同小组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①实验装置漏气;②加热的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③推动活塞次数不足;④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2.如图,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①利用化学反应在密封容器中把氧气消耗掉;②利用气体压强显示装置读数。
3.能否采用燃烧硫或碳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选择的药品应符合什么条件?
小结:①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生成物不是气体。
学习任务二: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
过渡:物质组成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像空气那样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另一类像氧气那样是由同种物质组织的线净。
活动1:请根据下列10种物质组成,将其分成两类。
①水、②食盐水、③酒精、④白酒、⑤氧气、⑥空气、⑦海水、⑧氮气、⑨二氧化碳、⑩糖水。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有: (填序号)。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有: (填序号)。
小结:线净物是 。
混合物是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研究方法?还有什么收获?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
B.空气的成分中,氧气占21%、氮气占78%
C.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就是空气
D.动物的呼吸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逐年减少,二氧化碳逐年增多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澄清的石灰水
C.二氧化碳 D.冰水混合物
课下探究:(或放在空气测定后,作为活动3的内容来实施)
通过阅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2.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增强环保意识,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将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种气体除去并测定其含量的做法
重点:
1、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2、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学习过程:
前提测评:
下列现象分别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
A、脆的饼干变软 B、动植物呼吸作用 C、利用空气制氮肥
探究新知: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过渡引入:不仅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同时空气又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活动任务一:看书P114-115总结出
①分离空气的方法
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③为什么氮气常用作食品充气包装;
1、 学生看书总结:
2、 汇报交流
三、关注空气质量
过渡引入:空气中各成分相对保持稳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使得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增加,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关注空气质量是我们每位公民的责任。
活动任务二:测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1) 分别请几个小组的同学,到操场上、教室里各采集一瓶气体。
(2)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
1、 学生分组做实验,记录现象、存在问题
2、 讨论总结
3、 小组汇报
问题提升:1、如何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2、怎样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学生讨论总结
活动任务三:看书P117总结
1、 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有几项?
2、 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
(1)学生先独立看书完成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
活动任务四:讨论:
1、 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2、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诊断练习:课本P118,挑战自我1、2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训练:
1、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有五种物质: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③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的各种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氮气、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氢气、甲烷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4、近年来,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土壤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受破坏的结果 D、火山爆发的结果
拓展延伸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枕头”。它们认为这种充气体包装技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作步骤: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 ;② ;③ 。
课题:第三单元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一课时)
设计人:李兰香 宁阳实验中学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其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法、催化剂
2、通过观察与实验,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1、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前提测评:
关于氧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入:在实验室里你怎样制取一瓶氧气?我们怎样知道氧气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现在我们先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新知: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活动任务一: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适合的催化剂:
取A、B、C、D、四支试管,分别加入3ml~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物质 操作 现象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B 少量二氧化锰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C 几块沸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D 几块土豆片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通过实验总结你认为最适合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做法是 、反应原理 。
问题提升:如何检验某一气体是否为氧气?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点拨: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活动任务二: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用什么装置、经过哪些步骤,什么方法收集?
1、 学生看书并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3、师生交流
小结:装置选择: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气体的水溶性:水集气法,气体的密度:上排气法
步骤:A、按图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B、装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C、收集氧气
活动任务三:根据以上的学习,小组内收集一瓶气体,并讨论如何判断集气瓶内的气体满了?
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2、讨论交流存在的问题
3、汇报交流
反思:1、如何给集气瓶装满水,不留有气泡
2、集满气体后的集气瓶如何放置
3、验满的方法
4、有的小组收集不到气体原因是什么?
5、本实验应注意什么?
拓展延伸:
实验室制取氧气也可以用下列两种原理
高温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相比这两种方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哪 种最好!为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当堂训练:
1、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催化剂在任何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参与反应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4、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臭氧(O3)可抵御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作空调和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表示为:M+O3 MO+O2, MO+O M+O2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添加剂
5、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纯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MnO2,再放入略多计算量的KCIO3;
③连接好实验装置;
④加热
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A中所装试剂是 。
⑵方框B中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填写字母序号)
⑶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
⑷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课题:第三单元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2课时
设计人:李兰香 宁阳实验中学
学习目标:
1、能叙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2、会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描述有关反应现象
3、学习探索气体性质的方法,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索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学习过程:
前提测评:
实验室收集氧气时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探究新知
二、氧气的性质;
引入:这是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在化学上我们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要从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研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任务一:1、观察一瓶氧气,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前面的学习总结你还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①学生观察并讨论交流
②小组汇报
小结:氧气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氧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氧气与几种物质的反应来看一看?
活动任务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动手完成以下反应:并记录现象
A
木炭在空气在燃烧
木炭在氧气燃烧
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炭与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后加入澄清石灰水
文字表达式
D(教师在通风橱内做)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1、学生分组做实验 2、小组交流:汇报现象结论
反思:1、通过实验发现木炭、石蜡、硫粉等物质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为什么?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的小组不成功,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①学生讨论②交流汇报
3、氧化反应,氧化物
活动任务三:看书总结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氧化物?
①学生看书②交流讨论③汇报
诊断练习:下列物质哪些是氧化物:
H2O Fe3O4 MgO CO2 HNO3 KCIO3 KMnO4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价值观三方面讨论总结)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氧气比同体积的空气稍重
C、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D、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反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
C、用过氧化剂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3、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无色气体吗?
仔细观察一个完好的灯泡,你会发现灯泡内玻璃柱或支持钨丝的金属上有一点红色物质,它是红磷。只要看到使用过的灯泡内有这点红色物质存在,就可基本断定灯泡没有漏气,这是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