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第2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第2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13: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化学性质的实质。2、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3、认识几种重要的酸,掌握使用酸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能根据酸的性质对某些物质进行鉴别。2、通过对酸化学性质的总结,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3、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养成“先个别后一般”的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用品 浓盐酸、浓硫酸、蒸馏水、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烧杯、玻璃棒、试管、试管架
教法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制定方案→组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归纳结论→归纳总结→知能训练
学法设计 发现问题→观察总结→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诊断补偿: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2、你已经学过酸的哪些化学性质?二、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大理石能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来反应,那么你们知道我们所用的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有哪些性质吗?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提问:(1)小组观察试剂瓶的标签上写了哪些内容?打开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闻一闻气味?(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补充烟和雾的区别 (2)白雾是怎么形成的?提问:(1)浓盐酸和浓硫酸还有什么性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总结:“注酸入水,用棒搅拌。”投影: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提问: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物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如果你有新的方案,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经老师同意,也可以用其它的物质进行实验。提问:发生反应的几支试管中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讲解:不仅镁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其它金属象铁、锌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继续用其它金属实验,考虑哪种金属最适合用来制取氢气,原因是什么?提问:仔细观察放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是否发生其它反应?提问: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是否会产生类似的现象?原因是什么?讲解: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H+。提问:上述有关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知能训练:(见附页)六、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填写课本15页的表格。小组讨论、交流阅读课本,找出其它性质,以及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讨论交流,并小组实验稀释浓硫酸。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找不同小组交流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并分组根据自己组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填写课本16页表格。学生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后回答,实验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后回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总结已学过的酸的化学性质,可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探究欲望,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本节的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进行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清楚地能比较出最适合的金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后面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归纳总结可以促进知识的升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知能训练:
1、质量相同的锌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
A相同 B不相同 C跟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 D跟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
2、分别盛有浓硫酸、浓盐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挥发),则两瓶溶液( )
A质量都变小了 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了
C质量都变大了 D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了
3、下列各处理浓硫酸方法正确的是
A不慎把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B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C为了使用方便,浓硫酸可以存放在敞口容器里
D在10毫升量筒里取9毫升水,再慢慢地向量筒中注入1毫升浓硫酸溶解后配成1:9的硫酸溶液
4、把生锈的铁钉放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刚开始可以看见的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一会又可以看见的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
6、酒的生产过程中,在发酵时常用适量硫酸来控制物料的酸度,物料发酵完毕,通过蒸馏得到白酒。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为什么?
课题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和碱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2、认识几种重要的碱,掌握碱的使用方法。3、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会书写觉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确定其保存方法。2、能根据碱的性质对某些物质进行鉴别。三、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养成“先个别后一般”的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用品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蒸馏水、羊毛线、生锈的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试管、烧杯、玻璃棒、矿泉水瓶、表面皿、
教法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制定方案→组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归纳结论→归纳总结→知能训练
学法设计 发现问题→观察总结→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诊断补偿:上节课我们学过酸的化学性质,你知道酸类物质有哪些性质吗?二、导入新课: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可看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上的变化,你知道石灰水还具有哪些性质吗?碱类物质还有哪些?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也有共性?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小组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放入小烧杯中,进行实验。并填写课本18页的表格。总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提问: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总结:氢氧化钙的俗名、水溶液的特点。提问:其它的常用碱还有哪些?2、碱的化学性质:引入:我们已经学过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那么氢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它们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提问:上述实验中生成的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分别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提问:针对实验3,还可以进行如何的改进,可以证明瓶变瘪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引起的?提问: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性质相同的原因是什么?完全相同吗?引导分析:观察我们这节的化学方程式,它们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如果不是我们以前学的,那么它们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上有什么特点?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知能训练:(见附页)六、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以便于引出下面的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1)观察颜色和状态。(2)露置一段时间,再观察颜色和状态。(3)分别加入烧杯中,再加水,观察溶解情况(4)用玻璃棒蘸取,在手上捻,有何感觉?(5)把羊毛线放入试管中,观察变化。阅读:课本18页最后一段,并回答问题。学生针对桌上给的药品,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交流实验方案,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也可申请老师后,再选用其它的物质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课本19页的表格中。找一学生板书化学方程式,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并集体交流。讨论:课本20页的问题,设计实验证明瓶变瘪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引起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阅读:课本20页。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并阅读课本,找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复习好有关酸的知识,为本节课碱的学习打好基础。借以往学过的知识,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碱的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它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其它碱的学习。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归纳总结可以促进知识的升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知能训练:
1、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水洗 B用氢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2、关于如下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不一定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各溶液中能跟石灰水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盐酸 B氯化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酚酞试液
4、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的现象及由此得到的结论。
5、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工厂烧煤的的烟囱里冒出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常污染环境,为什么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该气体?
(2)用稀硫酸去除铁锈的原理。
(3)用硝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