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化学性质的实质。2、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3、认识几种重要的酸,掌握使用酸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能根据酸的性质对某些物质进行鉴别。2、通过对酸化学性质的总结,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3、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养成“先个别后一般”的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用品 浓盐酸、浓硫酸、蒸馏水、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烧杯、玻璃棒、试管、试管架
教法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制定方案→组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归纳结论→归纳总结→知能训练
学法设计 发现问题→观察总结→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酸的性质 二碱的性质
第一课时 酸的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诊断补偿: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2、你已经学过酸的哪些化学性质?二、导入新课:上一册教材我们学过大理石能和稀盐酸反应,今天我们来系统地学习酸的性质。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一)物理性质1、提问:(1)小组观察试剂瓶的标签上写了哪些内容?(2)打开两种酸的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怎样闻一闻它的气味?(提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浓盐酸的白雾是怎么形成的?2、提问:(1)浓盐酸和浓硫酸还有什么性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演示:将水滴入浓硫酸中(思考)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总结:“注酸入水,用棒搅拌。”投影: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3、练习:浓盐酸、浓硫酸应如何保存?谈谈你的理由。追问: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如何变化?(二)盐酸的化学性质1、回忆: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物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如果你有新的方案,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经老师同意,也可以用其它的物质进行实验。3、提问:金属与酸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反应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点拨:铜与酸不能发生反应(点拨):不仅镁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其它金属象铁、锌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请你也把这几个实验做一下思考:哪种金属最适合在实验室中用来制取氢气?原因是什么?4、提问:仔细观察放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是否发生其它反应?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追问:盐酸的这一性质在生产过程中有什么用处?四、本节小结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2、盐酸的化学性质五、智能训练巩固小结内容六、作业 熟记酸的物理性质及盐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填写课本15页的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回答之后,一人示范闻气味思考并结合课本找出答案阅读课本,找出其它性质,以及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讨论交流,并小组实验稀释浓硫酸。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找不同小组交流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组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填写课本16页表格。学生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实验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观察后回答学生讨论学生小结, 总结已学过的酸的化学性质,可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探究欲望,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本节的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进行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清楚地能比较出最适合的金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