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13: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关于“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课的思考
《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4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药品的选用,我没有直接告知学生为什么不用大理石和稀流酸、碳酸钠和稀盐酸,而是通过设计三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发现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的理由,不需死记硬背,就能熟练地掌握,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地学会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  
二、关于“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图片信息  
2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要求掌握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还应对药品的选择展开分析。  
(三)教学难点:  
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要求掌握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还应对药品的选择展开分析。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但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对比、讨论、归纳 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电子白板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视频展示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厄尔尼诺现象  
【师】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含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导致了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出课题。  
【多媒体】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问题】找出同一年度不同季节和不同年度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规律
【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追问】为什么同一年里,冬季高于夏季呢?不同年度里呈增加的趋势呢?
【师】请大家看教材的图片。
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消耗的?  
【生】小组交流  
【归纳总结】学生发言,补充、板书  
【师】  
1.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相当吗?  
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含量恒定吗?  
3.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带来什么问题?  
4.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人类也有好处吗  
【视频】CO2与温室效应  
【师】CO2 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那么如何获得二氧化碳气体呢?板书—二氧化碳的制取  
【师】要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选用实验室制法。   
【学生活动】演示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化学反应并投影到屏幕上  
【学生活动】观察屏幕上三个反应的现象,选择出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说明原因。  
【生】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不方便收集。  
2大理石和稀硫酸几乎看不到有气体产生。  
【教师解释】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师】板 书: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原理:CaCO3 +2HCl===CaCl2 +H2O +CO2↑  
【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该选用那套装置呢?  
【多媒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装置。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采用的正确装置并说明理由。  
【师】根据反应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装置。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发生装置。
【师】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实验演示、点拨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师】1.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板 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板 书:1、检验方法:  
2、验满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以有的经验利用VCM电子白板资源平台选择实验仪器,并组装成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且采用VCM电子白板记录以便评讲。  
【教师活动】教师点评,共同分析装置的正误、优缺点。  
【师】实验室里只能获得少量的气体,那么怎样获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呢?  
板 书: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师】通过已学过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你能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吗?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  
【生】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三关于“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作业设计  
巩固性作业: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药品是 ,反应原理 收集二氧化碳常用向上排空气法,而不用排水法的原因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满的方法是 。  
                                          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  
a) 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  
  
b) 若用正确的装置制备CO2时选用的试剂是 。A中发  
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CO2是否收满的方法 。  
[拓展性作业] 已知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常温下用块状硫化亚铁(FS)与稀硫酸反应,有硫化氢气体逸出。请回答:  
(1)具有臭鸡蛋气味,这属于硫化氢(物理、化学) 性质。  
(2)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选填“高锰酸钾制氧气”或“制二氧化碳” )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时可用 法。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的思考  
在氧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兴趣。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或学生探究实验或边讲边实验或增加趣味性小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首先演示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 ,出现变红的现象,我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建立假设:(1)二氧化碳(2)水 (3)两者反应的产物   
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干燥的石蕊试纸伸入二氧化碳中(2)向水中滴加石蕊试液(3)将用水湿润的石蕊试纸伸入二氧化碳中。这样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学会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独立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吸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本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  
(六)教学手段:  
矿泉水瓶、石灰水、石蕊试液、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据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帮你解开这个谜。  
[实际探究]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生]取一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观察CO2色、态、嗅气味,集气瓶放置方式;  
[师]谁来描述一下?  
[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师]多媒体演示;注意观察和思考,当我们向天平左边上的小纸筒倾注CO2气体时,两端的小纸筒是否还平衡?若不平衡往哪边偏?从该实验中可得出CO2的什么性质?  
[师]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三态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呢?  
[多媒体]干冰图片及人工降雨的动画;  
[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  
[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板书]: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  
[生]完成课本P129 实验<2>;  
[师]说明CO2的什么性质?  
[生]二氧化碳溶于水;  
[师]请同学们打开塑料瓶滴入2到3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生】建立假设:(1)二氧化碳(2)水 (3)两者反应的产物   
【学生活动】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干燥的石蕊试纸伸入二氧化碳中(2)向水中滴加石蕊试液(3)将用水湿润的石蕊试纸伸入二氧化碳中  
实验结论:两者反应的产物使石蕊变红。   
[师]生成了碳酸  
[生]写出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CO2 + H2O = H2CO3  
[师]加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师]请大家完成课本P129实验<2>,将二氧化碳通往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完成实验探究。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生]写出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师]这一反应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多媒体]溶洞的形成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作业结构:  
[巩固性作业]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你知道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试设计家庭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综合实践性作业] 取一只小烧杯(或耐热玻璃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点燃蜡烛。再加入一些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沿烧杯壁往烧杯中倒入一些白醋(含有一定量的醋酸),观察实验现象。请解释你观察到的所有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