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单元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课时)教案和学案(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三单元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课时)教案和学案(鲁教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13: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授课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主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课时) 任课教师 孙建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内容仍是传统的处理模式,先是通过活动天地中配制的蔗糖溶液的浓稀判断,引出表示溶液的主要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然后例题展示简单的计算,再让学生合作配制一定量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而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变形、单位是否统一、溶液的浓缩和稀释的规律性的认识、溶液配制的方法设计、误差分析。该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解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关溶液计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溶液的配制实验中,要求学生能从实验基本操作的角度进行误差分析,培养他们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溶液的浓、稀有了粗浅的认识,但初次接触到化学计算题,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就会感觉纷繁复杂,如果引导不好,他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一直处于思维混乱状态。十五六岁的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所以在力求符合各类学生基础的理念下,设计导学提纲时,问题层次分明,使用时引导基础好的学生探究,基础不好的学生多理解,导学提纲中4、6、9题就是针对基础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展示、回答;设计分组实验,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从细微处入手,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抢答积极、喜欢实验操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取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问题呈现——组织对话——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价”等五环节。重在情景设计,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自由讨论、交流,层层深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我在设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我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多次分组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抢答,相互争论,相互交流,互通有无,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掌握溶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计算。3、掌握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学会实验误差分析。 4、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溶液问题,主动参与解决,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认知或提炼有关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规律性常识。〔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并对溶液配制产生的误差进行简单分析。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实验、设计实验,学会记录、分析、处理信息,提高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溶液的定量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难点: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案设计、配制溶液的方案设计和误差分析。
关键问题 ⑴本课知识中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变形、运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运算过程单位的统一、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发生变化后公式的运用方面,要帮助学生分析,使之通过理解过渡到能自觉处理这类问题⑵溶液的配制中操作步骤、配制后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教学方法 精心编写导学提纲,以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多次让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质疑、展示自己。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准备 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托盘天平、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放在托盘上称量药品用)、量筒(50Ml、100mL各一只)、烧杯、玻璃棒、药匙(擦药匙的纸)、胶头滴管、食盐、蔗糖、蒸馏水等(均按四组准备学生实验用)。细口瓶(五只,一是回收蔗糖溶液,另几只回收食盐溶液)。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问题情景引入       3′ 创设引入主题情景(制造一个有趣的开场白,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1、(师表述)刚给大家批完作业就上课,有点累,想喝杯糖水补补能量,哪一组同学愿意上来参照[活动天地]给老师配制两杯糖水?猜一猜这两种糖水哪种更甜?2、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药品3、指出一组同学上前面配制蔗糖水并指导学生配制蔗糖水 1、学生笑,大部分学生觉得有点意思,相互观望一下都举手表示愿意上来 5″2、学生参照[活动天地] 50″3、一组同学上来配制糖水其余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05″4、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今天的化学课
师生对白 5′ 创设公式辨析情景(营造抢答、辨析、人人动脑的课堂气氛) 1、(师表述)相信大家已经判断出来了,但不要只猜出哪种糖水更甜,要说出你的根据是什么?2、给学生提出上课要求,并给学生以信心3、把学生说的计算式写在黑板上8/40=10/508/48=10/60 师:判断对不对?师:是一样甜,4、导出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边叙述板书)大家看两式表示的意义是不是一样呢 师:单位统一吗?师:符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吗?师:48、60表示的是什么?师:是质量吗?5、感慨:同学们观察得太仔细了都不需要老师教了,公式中溶质和溶液都是质量 一生马上就站起来说:两种糖水一样甜,因为8比40等于10比50。又一生又赶紧站起来说:我认为一样甜的理由是8比48等于10比60生齐声说:对50″学生认真听老师的介绍并思老师提出的问题1′50″马上有一学生站起来回答: 8/40和10/50表示的是溶质/溶剂,8/48、10/60表示的是溶质/溶液生齐声:不统一这是质量与体积相比了生齐声:不符合 一生(站起):8/48、10/60符合。生齐声:是溶液的质量。一生(站起):不是,质量不能加体积。2′20″
问题透视 3′ 创设问题生成 情景 (师旁白)大家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已经了解透彻了,看看哪位同学能导学提纲上的[小试牛刀]完成得既快又好1、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搜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2、发现第5题的D选项需要点拨 1、学生思考、交流,做导学提纲上的[小试牛刀] 部分,掌握了公式变形个别展示2′45″针对第5题部分学生面有难色2、部分学生反映第5题的D选项不知如何处理15″
问题辨析 5′ 创设问题展示情景(营造课堂展示气氛) (师旁白)想再考考大家,公式中的某一数据若发生了变化,其它数据会怎样呢?师:哪个同学来给大家点拨一下1、聆听学生讲解2、布置学生练习导学提纲中6、7、8、9题,看看谁回答既快又准 1、一生积极上黑板前讲解展示,群生大悟2′10″2、学生找到习题(此类型题属于公式变形,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学生兴趣极高,快速完成,积极抢答2′50″
问题拓展 9′ 创设问题探究情景(此类型题属于难度较大,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向纵深思考问题) (师旁白)看来同学们对公式的理解已经没有问题了,试试同学们的运算能力,快速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针对练习]1、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寻找基础较好的同学点拨,力争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2、师提问:哪个同学来展示一下[回顾思考]中填空的内容3、认真听各个学生的表述,思考突破该问题的最佳途径 4、师总结:要使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溶剂的质量应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加入溶剂的质量应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倍。(边描述边在强调词语下面下画线) 1、学生积极做题,有的边讨论边做,教室内个个都全神贯注,部分学生计算速度较慢,也有部分学生对得出信息一问不知什么意思,大多学生在思考、交流7′30″2、一生站起答一生站起补充一生站起补充又一生站补充,始终总结不出规律性的语言3、学生表现出极其兴奋的表情,边理解边跟着老师的描述在口中重复又几个同学在导学提纲上做了特殊记号1′30″
实验感受 6′ 创设实验情景(浓厚的实验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旁白)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使用溶液,例如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何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分发实验器材2、和学生简单交流一下,指定各小组的小组长3、提出要求:操作要规范,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并做好实验记录。 1、学生兴致极高,摆仪器接药品,忙的不可开交2、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活动天地内容相互讨论、交流、合作总结出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及所使用的仪器1′50″3、各组同学都积极动手,高高兴兴,相互提醒,相互合作,配制出规定的食盐溶液4′10″
实验习题探究 7′ 创设实验题的的探究情景 (师旁白)刚才发现同学们在配制过程中有的操作不太规范,所配制的溶液与要求配制的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偏差,现在一块来以强化练习第15题为例来分析一下4、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及时提出个别学生操作上的不足之处,充分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解决导学提纲中强化练习第15题 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表情轻松做题的认真程度空前提高,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气氛热烈学生认做题真7′
质量评价 7′ 创设评价情景 1、小结:本节重点2、指定导学提纲中的强化练习第14题让学生完成;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4、巡视、批改 1、学生重温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1′30″2、学生讨论或独立完成指定习题5′30″
拓展 无土栽培是利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播放无土栽培场景,让学生了解的特点和作物营养液的组成,让学生自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8/40=10/50 8/48=10/60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2. 稀释及浓缩问题题要使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溶剂的质量应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加入溶剂的质量应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倍 三、溶液的配制1.计算2.称量和量取3.溶解4.装瓶所需仪器:⑴用固体配溶液: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⑵用液体配溶液: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二课时 导学提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活动天地P53:[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
1、 实验1、2所得的两种糖水,哪种更甜?你的根据是什么?
2、 如果你的结论是通过计算获得的,你列出的算式是怎样的?
知识要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阅读例题
小试牛刀 :
3、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 在100g水中溶解20g食盐,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 从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
4、 某温度时,蒸干40g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 下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20%的蔗糖溶液
B、把40g蔗糖完全溶解在210g水中所配成的溶液
C、其中含有27g蔗糖的150g蔗糖水
D、把a g水加入a g30%的蔗糖溶液中所配成的溶液
针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思考下列问题:
6、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呢?
7、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呢?
8、 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呢?
9、 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呢?
针对练习:
某温度时,对100g质量分数10%的食盐溶液进行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定每次增加的溶质皆完全溶解,要求列式计算)
(1) 蒸发5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加入l0g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加入100g 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 加入100g20%的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 加入100g5%的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回顾思考]
通过以上练习,可总结出以下规律:
10、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要使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溶剂的质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1/2,加入溶剂的质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P55:
问题:
12、 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练习:
14、在实验室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g,经计算,在_______上称量_______g氯化钠并倒入干燥洁净的烧杯里,然后用______量取______mL蒸馏水,倒入装有氯化钠的烧杯里,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即得所需的溶液。
15、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困惑与收获?
巩固练习
1、现有100mL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4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溶质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4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5:4
2、在常温下向200g10%的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8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有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某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30%,采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取出1/2的溶质
C、加入3a/14 g的溶质 D、加入3a/20 g的溶质
4、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密度大,质量分数分别为90%和1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
A、大于50% B、小于50% C、等于50% D、无法判断
5、常用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密度为1g/cm3)的氯化钠溶液。500mL这种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_______g,水_______g。若以每分钟50滴(20滴约为1 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注射500mL,约需多少分钟输完。
6、某同学为配制50g11%的氯化钠溶液,选用了下列仪器:天平(带砝码)、烧杯、玻璃棒、量筒,进行下列操作:
⑴计算:经计算可知,氯化钠的质量是5.5g,水的质量是44.5g
⑵称取:在天平的左盘放5g砝码,将游码调到0.5g处,在右盘加入食盐至天平平衡,将称好的药品倒入烧杯里。
⑶量取:用量筒量取44.5mL的水,把水倒入烧杯里。
⑷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⑸装瓶:将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保存,并贴上标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实验中,除了用到上述列出的仪器外,还需要哪些仪器?
⑵现有50mL、100 mL两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哪一种量筒?并说明理由。
⑶上述实验操作中,有几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7、某反应需要50g20%的NaOH溶液,现提供40g25%的NaOH溶液、20g15%的NaOH溶液以及足够的NaOH固体和水,请选用以上提供的药品设计两种配制方案(只说明各种药品的用量),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
举例 10 g NaOH固体和40 g水
方案一
方案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