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13: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案例 氧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式、讲练结合和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
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
二、引入新课:
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板书]:(一)、氧气的存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结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讲解]:除了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性质外,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得到氧气的其他性质。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
[实验]:演示[实验1—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实验1—3] 硫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实验1—4] 铁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实验]:演示[实验1—5]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演示和观察按以下四步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
(2)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空气中是否能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
(3)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光与火焰的区别);
(4)对生成物的色、味、态的描述或检验。
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前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讨论]:以上五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
[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
[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小结]: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有氧气参加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讨论]:课本图1-9氧气的用途,各种用逮分别体现出氧气的什么性质
三、总结
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硫、磷、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五个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同时要学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四.布置作业
1.列表对比记忆五个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