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九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九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13: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2
课题 能源 课型 新授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
过程和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2、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对能源的认识
难点 电池的原理
课前准备 教师:1、世界生计盎然的景象的图片; 2、准备演示实验。 学生:1、搜集资料 (如何解决能源危机?)2、搜集资料:废弃电池对环境都能造成哪些污染?3、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调 控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常见的能源的种类 能源的分类 能源的危机 能源危机的解决 能源的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 废弃电池的处理 小结 展示图片 提出疑问:1、目前我们常利用的能源有哪些? 组织学生看图9-1 2、除化石燃料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 根据是否可再生、获取的途径分类 列举一些消耗能源多的事实 设疑:如何解决能源危机? 观看图9-2节能标志 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古老的一种获取能量的方法就是燃烧获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获取能量的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并产生大气污染,那么,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转化率高,并且污染少的能量转化方式呢? 做演示实验 如果废弃电池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那么应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观看 思考、回答 看书、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倾听、了解 倾听、思考 结合实际和搜集到资料,讨论研究。 讨论图案的含义 思考、讨论 观察现象并描述 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内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对常见的能源有个系统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将学习内容扩展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让学生互相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直观的观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练习题 1、常见的能源有哪些?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有哪些?3、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4、化石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吗?为什么?5、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
检测题 1、化石燃料可以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2、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3、下列哪个标志是节能标志? (图略)4、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废弃电池的认识。
作业 书:70---2、3
课题 第九章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重点 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 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调 控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 金属材料 1 包括金属和合金2 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 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 合成材料 1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3 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4 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5 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 6 白色污染 四 复合材料 1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 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 大屏幕演示动画: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 创设问题情境:(1)你知道每种物品使用的材料吗? 指导学生阅书并提出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材料,性能。指导学生阅书。 同上 同上 指导学生做实验 指导学生阅书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观看动画 思考、回答问题。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 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 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 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 展示复合材料物品 谈体会 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自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饱含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到材料的使用情况,简练、自然。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上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材料的练习 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1) 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随堂检测题 1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A.无机材料 透气 B。 特殊钢板 耐高温C.纳米碳板 熔点高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2.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 )A.玻璃 光导纤维 B。光导纤维 混凝土 C。 羟基磷酸钙 聚乙烯 D。 碳化硅 硫化橡胶3.材料一般可分为 、 、 、 。4.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能自行调温、调光的新型建筑材料叫“云胶”。它低温时呈透明状,可通过90%的光线;受热时则从透明变成白色,可阻挡90%的光线,这一转变可在两三度的温差范围内完成,且是可逆的。用这种材料作房屋的材料,其优点是 。5.区分毛线、棉线、尼龙。
作业 P75-1
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课题 化学与能源 氢气的制法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氢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2. 认识氢能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过程和方法 1. 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化学物质的能力2.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氢能是理想的能源的认识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 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重点 氢气的制法、氢能源
难点 氢气的制法、验纯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氢气制取、收集所需药品、仪器学生:查阅有关氢能源的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一、氢气的制取 让学生回忆从含氢化合物中制取氢气的方法 回忆、书写方程式、交流 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 让学生在所回忆的方法中分析、比较、选取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交流、讨论、比较、分析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作判断
指导学生讨论:(1) 如何检验气密性(2) 如何验纯(3)夹紧导气管上的夹子时,试管中的硫酸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讨论 参与讨论,激发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氢气并验纯 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氢气的制取和验纯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氢气的贮存、运输、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讨论 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
三、氢能源 大屏幕展示对氢能源的认识 交流 、分析 通过交流分析培养正确看待化学物质的能力
小结
练习 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2. 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前面学习过的制取 相似;3. 如何大量、廉价地制取氢气是各国正努力研究的课题。日本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含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402nm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地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在上述过程中,这种氧化物粉末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方程式 。
检 测
1.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2. 液氢可做推进火箭的燃料,这是因为( )
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没有颜色
C 氢气燃烧时放热多 D 氢气没有气味
3. 若用锌和一种酸反应制出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则发生装置中盛放的酸是
作 业
据报纸登载,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
(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兴趣化学小组进行探究时,用了稀有气体氦气可以较好地代替氢气,原因是
课题 第九章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 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 铵根离子的检验2. 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教学用品 投影仪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片、玻璃棒、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熟石灰、蒸馏水、磷矿石、过磷酸钙、草木灰
教法设计 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法设 计 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探究释疑,合作交流【自问自答】常用的化肥有哪些?  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这节课主要讲氮肥、磷肥和钾肥。【板书】化学肥料【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看图后小议)【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提问】你所知道的化肥中哪些属于氮肥?它们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投影】【板书】氮肥【课件】名称化学式主要性质保存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课件】各种氮肥的优缺点。 氨水 它是氨气的水溶液,浓度一般是20%左右,氨水是混合物。它加工简单,使用方便,易分解,易挥发,使用时必须稀释。某学生在一次劳动时把氨水直接浇在作物上,没多久,茎叶顷刻变黄。 碳酸氢铵 它长期使用也不会影响土质,受热易分解,所以要防潮和防曝晒。 硫酸铵 硫酸铵性质较稳定,长期使用土壤易结块、硬化,要定期用熟石灰改良土壤(但熟石灰切勿和肥料同时使用)。 尿素 尿素含氮量高,肥效持久,溶液呈中性。1kg尿素相当于100kg人粪尿或10kg菜子饼的含氮量,但成本较高,肥效缓慢。  硝酸铵和氯化铵 这两种肥料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如炸药和焊接等)。各种氮肥的优缺点。 【实验】在玻片上放少量碳铵,再加一些消石灰,用玻棒搅拌后闻气味。【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练习】完成下表名称氨水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俗名化学式含氮量【提问】磷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板书】二、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提问】钾肥都有哪些?【板书】三、 硫酸钾(K2SO4)钾肥 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提问】什么叫复合肥?【板书】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四、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五、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六、农家肥料有学生知道的就跟随回答。看图思考想、听、记相结合学习氮、磷、钾肥的作用思考回答观看记忆看课件阅读记忆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填表计算阅读课本思考回答思考交流   引起学生思考,明确学习的大目标。以形象的图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氮、磷、钾肥对植物生长的 作用。实物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记忆。列表对比,给学生深刻印象,并巩固化学式。增强学生对化肥知识全面了解。让学生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巩固常见化肥的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知道肥料的种类及常见的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教学过程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智能训练 【投影】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布置作业必做题:1.课本P791、2、3 选做题:回家调查家中化肥的名称及用途。阅读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