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名称: 8~1 食物中的有机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组成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了解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主要的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育目标: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易方法—模型法
教学方法: 阅读、实验、讲解法
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8~1食物中的有机物
名词解释: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
3、人体所摄入的主要物质:空气、水、食盐、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1、种类:
蔗 糖: (C12H22O11)
葡萄糖: (C6H12O6)
淀 粉: [(C6H10O5)n]
2、淀粉的检验:(实验探究)
分别向面包、米饭、土豆片、苹果上滴加几滴碘水。
现象:以上几种物品都呈现蓝色
3、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4、转化:
淀粉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缓慢氧化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二、油脂:
油; (液体)花生油、豆油
脂肪:(固体)猪油、奶油
脂肪在人体中氧化,放出能量,多余的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
学生阅读:1、P50成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
2、根据成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计算产生的热量。
三、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物质。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反应过程:
蛋白酶和水 重新组合
蛋白质 氨基酸 新的蛋白质
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学生阅读:P51多识一点
四、维生素
1、作用:调节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保持身体健康。
2、种类和功能: 维生素A:保护视力
维生素C:保护皮肤和牙龈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五、纤维素: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1、目标:P54 2、课本:P54(1、2、3)
第八单元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程目标] 探究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几种重要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资料,如各种保健药剂、营养补剂等。
[活动过程]
第八单元——校园内外的自我保护—远离有毒物质
有 毒 化 学 物 质 泄 漏
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并可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地点。因此对于有毒化学物质泄漏这种具有突发性强、扩散快、污染面广、后果严重等特点的意外事件,必须有所警惕。掌握必要的避险逃生知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知识窗
一、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任何一种都能对人和动物造成巨大伤害。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进食、接触等方式使人中毒,轻者可造成残疾,重者可夺去人的生命。现实生活中,化工厂的生产事故、运输中的意外、恐怖活动、战争等都会造成有毒化学物质的泄漏。
二、预防有毒化学物质伤害的注意事项
在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的情况下,作为普通人很难迅速判断毒剂种类并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防有毒化学物质伤害的主要措施有:
1、不要在化工厂、化学品仓库等处玩耍、滞留。
2、不要被好奇心驱使,围观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
3、不要随意触摸、嗅闻、尝试不明化学品。
特别提示
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后的自救互救措施
1、当发现自己处于毒气污染的环境中,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脱离毒气污染区:
(1)屏住呼吸,用口罩或毛巾、手帕、衣服等简易物品掩住口鼻,避免吸入更多的毒气。
(2)判断风向,沿上风方向离开毒气污染区。
(3)不要惊惶失措、不要叫喊、乱跑,在到达安全区后应迅速脱换衣服,并在新鲜空气环境中等待救护和消毒。
(4)如果沾染毒剂,要立即消毒。具体方法是先用棉花或土块吸附皮肤上的毒液(不要使毒液扩大沾染面积),再用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擦拭。如无专用消毒液,可用小苏打、肥皂水或大量的清水做代用品。记住,不要擅自使用解毒剂或用化学品冲洗眼睛。
2、污染区内的建筑、水体、各种生活物品等必须经过消毒,在确认已经安全无毒后,才可使用。误食有毒的化学品后应立即设法催吐,并上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
警钟长鸣
二战时侵华日军遗弃化学品再次伤人
2003年8月4日清晨4时,齐齐哈尔市兴计开发公司在一小区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罐。除两个已破损外,还有一个被当场挖破。上午9时,有4个金属罐被转卖给小贩。后小贩把金属罐在废品收购站切割,造成罐内油状溶剂外泄。数天后,在接触过上述金属罐的人中,先后有43人陆续出现中毒症状而被送进医院抢救。8月21日,中毒最严重的李贵珍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经查,这5个金属罐均为二战时侵华日军所遗弃,罐中盛有的油状物为芥子气。这种毒剂能直接损伤人的组织细胞,引起皮肤、黏膜的局部炎症、坏死,并能通过皮肤、眼睛、呼吸道黏膜等渠道被人体吸收,导致全身中毒。
专家点评
目前在我国境内还有200万枚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炮弹和秘密埋葬的数量不明的化学武器。仅以此来看,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的危险将严重威胁着我们,时刻提高警惕才能不被伤害。
开动脑筋
1、假如在你乘坐的地铁中发现有毒气体扩散,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把你的方案分析步骤记录下来,同学间相互评论一下。
2、清查一下,自己的家中有无具有危害性的化学品?看看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对家人构成威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