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15 20: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下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D练一练:2.2006年2月17日新加坡卫生署公布,新加坡近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激增。去年5月以
来,当地主要医院收治的19名真菌角膜炎患者中,18名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
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隐形眼镜护理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C.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每个H2O2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D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其种类是由原子的 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决定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 元素 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 单质 ,也能按照一定的化合价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种类、种数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化学式不同的 化合物 和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3.物质的分类(标准、原则——P2)元素 单质化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物质浊液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碳酸、乙醇、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B解析 依据酸、碱、盐的概念,并明确上述物质的俗称,纯碱为Na2CO3,烧碱为NaOH,绿矾为FeSO4·7H2O,熟石灰为Ca(OH)2,苛性钾为KOH,即可作出判断。
练一练: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SiO2 H2SiO3 B.Cu(OH)2 Fe(OH)3
C.CaCO3 Na2CO3 D.Cu Cu(NO3)2D练一练: (1)要弄清楚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一般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一般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2)根据各类物质的化学通性确定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酸可以与金属、碱、碱性氧化物以及盐反应等。
(3)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类物质中具体物质之间的差异。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个一般规律,但并不是对任何酸和金属的反应都适用。
(4)把物质的制法、用途、性质联系起来,探寻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2.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3.物质的分类(标准、原则——P2)二、分散系的组成和分类1.分散系
(1)概念:化学上指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类:依据 分散质的微粒粒度大小不同2.胶体
(1)概念:分散质的微粒粒度介于1 nm~100 nm (10- 9 m~10-7 m)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
A、丁达尔现象: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这个现象称作 丁达尔现象 或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
B、电泳:在 外电场 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 定向 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现象说明 胶体微粒 带电荷。
C、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胶体聚沉的条件有:
① 加电解质 ;② 加热或搅拌 ;③ 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3、.胶体性质原因揭秘
(1)胶粒带有一定电性
由于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面积,能选择性地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而带有一定电荷。一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粒带负电。(2)胶体均一、稳定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直径较小,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同种胶体的胶粒因吸附分散剂中相同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彼此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的凝聚;
次要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胶体的稳定性,使得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如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等。(3)胶体聚沉的原因
消除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也就是消除了胶体微粒间的排斥作用,从而使胶粒结合长大,当直径大于100 nm时就形成了沉淀。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性的胶体。4、分散系的区别说明 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100 nm之间。 5.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向某澄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将一束光通过淀粉溶液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除尘,是因为尘粒带有电荷
D.纳米材料微粒粒度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 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D练一练: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B三、化学反应的分类物质的分类 1、DA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Cu(OH)2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
B.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C.NH4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HCl气体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属于离子化合物B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例2】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C 本题是对胶体性质及应用的考查。解答相关内容时,一方面要把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现象的实质,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利用电泳可进行静电除尘等。
【跟踪演练】
1.下列不能用有关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
A.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B.把石膏加入豆浆能形成豆腐
C.用光束照射无色的果冻,能观察到“光路” D.淀粉溶液能使碘水变蓝色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煮沸
C.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
D.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形成胶体D胶体的性质实验【实验设计】
分别设计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发生的下列变化。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有:明矾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
灯、半透膜、电泳仪、聚光束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
(2)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
(3)证明生成了胶体溶液 。答案
(1)测其溶液的pH,pH<7,说明明矾在水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2)在明矾溶液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明矾溶液变红。然后加热,红色加深,说明明矾水解是一个吸热反应。
(3)取明矾溶液用聚光束仪做丁达尔现象,产生丁达尔现象,证明生成了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