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化学水平测试模拟试题(1)
(必修 + 选修1)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一、本大题共23题,每题3分,共69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1.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右下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C60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气体能用浓硫酸来干燥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C.砖瓦、玻璃、水泥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硅酸盐
D.氨水、铵盐受热都易发生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钠的熔化 B.碳的燃烧
C.氮气溶于水 D.水的通电分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氮分子的结构式为
C.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为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O3和48gO2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3N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
C.11.2L氧气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分子数为NA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H2O= Na++OH-+H2↑
B.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Fe+Fe3+ = 2Fe2+
C.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Mg(OH)2+2 H+ = Mg2++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OH —+HCO3-= H2O+CO2↑
7.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 B.Na+、Cu2+、SO42-、NO3-
C.Mg2+、Na+、SO42-、Cl- D.Ba2+、HCO3-、NO3-、K+
8.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 2Fe(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9.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10.有一位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想一想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浮在试管中的液面上 B.钠沉入试管底部
C.钠燃烧起来 D.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
11.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12.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13.2005年3月,江苏淮安发生了氯气泄漏事故,为减少氯气对空气的污染,消防队员可以向事故发生地上空喷洒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蒸馏水 D.氢氧化钠稀溶液
14.对于反应Zn+H2SO4 ZnSO4 + H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氢气生成速率的是
A.使用18.4mol L-1的硫酸 B.升高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 D.把锌块(片)换成锌粉
15.对于反应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MnO2是氧化剂
C.HCl是还原剂 D.若生成7.1 g Cl 2,则转移0.1 mol电子
1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Mg2+ B.Cu2+ C.Al3+ D.AlO2ˉ
17.X、Y、Z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Z
的原子半径最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第ⅠA元素,Z是第ⅦA元素 B.Y一定是金属元素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D.X、Z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只可以转化为热能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均为0
C.N 2和H2反应达到平衡后,无N 2或H2剩余
D.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19.下列各组反应(表内物质均为反应物)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编号 金属(粉末状) 物质的量 酸的浓度 酸的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mol 6mol/L硝酸 10mL 60℃
B Mg 0.1mol 3mol/L盐酸 10mL 30℃
C Fe 0.1mol 3mol/L盐酸 10mL 60℃
D Mg 0.1mol 3mol/L盐酸 10mL 60℃
20.下列对各物质性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原因
A 氯水的漂白性 氯气的强氧化性
B 明矾用来净水 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
C 苯燃烧有浓黑的烟 苯分子中含碳量较高
D 加热铝箔,熔化的铝不滴落 铝表面的氧化膜熔点高,包在熔化的铝外面
21.下列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醇使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烷和氯气混合,见光 D.用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加热
22.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A.使紫色石蕊变红 B.与钠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发生氧化反应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可作抗酸药,阿司匹林是重要的抗生素
B.玻璃钢广泛用于制造汽车车身、船体和印刷电路板
C. 为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
D.人体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干眼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1分)
二、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4.(9分)Ⅰ我国采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的方法防止缺碘引起的疾病。
⑴在人体中,碘是属于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碘引起的疾病有 。
⑵已知在酸性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利用上述反应,检验食盐中加入碘酸钾必须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可供选用的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
⑶已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在用碘酸钾加碘盐进行烹饪时应注意 。
II 近年来,江苏省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防治酸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酸雨的特征是pH<5.6,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1) 酸雨落至地面后pH在一定时间内变小然后稳定于某一数值,原因是H2SO3受空气影响造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降低硫氧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燃烧过程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叫“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固硫”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III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经科学测定,人体平均含氧65%,含碳18%,含氢10%(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三种元素中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填元素符号)。
(2)为验证某易拉罐材质的主要成分是铁制还是铝制,如用物理方法验证,一般用 即可;如用化学方法验证,可使用的化学试剂为 。
(3)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我国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天然橡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是 。橡胶硫化的目的是使线型橡胶分子之间通过硫桥交联起来,形成 ,从而改善橡胶的性能。
三、本大题3题,共22分。
25.(6分)为分析某县城的空气质量情况,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测定该县城空气中SO2的含量。
⑴ 检验SO2可选用 试液。
⑵ 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该反应的现象是 ,SO2在该反应中显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⑶ 该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运用“⑵”中的反应原理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
①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通入空气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② 该实验中需要知道的数据除气体流速、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外还有 。
26.(5分)下列物质A~F是我们熟悉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均是常见的金属,且B的合金用量最大;E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写出反应F→D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写出反应D→F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检验F中金属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 。
(5)工业上冶炼金属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7.(11分)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测定原理】KMnO4 ( 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
离子方程式是:4MnO4―+5HCHO+H+=4Mn2++5CO2↑+11H2O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测定步骤】
(1)配制1.000×10-4mol/L的KMnO4溶液:第一步:用分析天平称取KMnO4固体1.5800g,
配成0.01mol/LKMnO4溶液,除了天平、药匙外,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 。
第二步:用移液管量取上述已配制的溶液 mL,再用上述用到的仪器配制1.000×10-4mol/L的KMnO4溶液。
(2)测定浓度
①用移液管量取8.00mL 1.000×10-4mol·L-1 KMnO4溶液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H2SO4,加水20mL稀释备用。
②打开 ,关闭 (填“a”或“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空气。关闭 ,打开 (填“a”或“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重复②的操作重复到第5次注射器推至一半时KMnO4溶液刚好褪色(MnO4-→Mn2+)。
【交流讨论】
(1)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mg·m-3(1m3=103L,1g=103mg),该居室的甲醛 (填是或否)超标。
(2)某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探究其可能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实验均无错误),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注射器压送气体速度过快、装置气密性较差、导气管伸入KMnO4溶液中太浅、同一地点取样次数太多等。
(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致认为:实验装置应加以改进:
有同学提议,可将插入KMnO4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右图),有利于
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化学平测试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见题目中
24.
Ⅰ⑴微量 儿童个头矮小、智力低下;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等
⑵苯或四氯化碳等 ③⑥
⑶炒菜时不要先放盐或在烹饪快结束前再加入盐(每空1分,共5分)
III (1)H (2)磁铁是否能吸引 氢氧化钠溶液 (3)Fe-2e—=Fe2+
(4) 网状结构
25.⑴ 品红 ⑵ 紫色溶液褪色 还原
⑶ ① 防止固体颗粒进入KMnO4溶液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
26.(各1分)
(1)2Al + 6H+ == 2Al3+ + H2 ↑
(2)2Fe3+ + Fe == 3Fe2+
(3)2Fe2+ + Cl2 == 2Fe3+ + 2Cl—
(4)KSCN
(5)2Al2O3 ==== 4Al + 3O2↑
27.(1)1000mL容量瓶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每空0.5分); 10 ( 1分)
(2)②a b a b (每空0.5分)
交流讨论:
(1)66.7(2分), 是(1分)
(3)增大空气与高锰酸钾溶液的接触面积。(2分)
计算过程:
n(KMnO4)=1.5800g÷158g/mol=0.01mol V (KMnO4)= 0.01mol÷0.01mol/L=1.000L
根据C(浓)×V (浓)= C(稀)×V (稀)
V (浓)= 1.000×10-4mol·L-1×1L÷0.01mol/L=0.01000L=10mL
n(MnO4―)=8.00mL 1.000×10-4mol·L-1×10-3L/mL=8×10-7mol
4MnO4―+5HCHO+H+=4Mn2++5CO2↑+11H2O
n(HCHO)=1.25×n(MnO4―)= 8×10-7mol×1.25=1×10-6mol
m(HCHO)= 1×10-6mol×30g/mol=3×10-5g=0.03mg
V(空气)=450mL=4.5×10-4m3 甲醛浓度为0.03mg÷4.5×10-4m3=66.7mg/m3。
加热
气体流速管
固体颗粒吸附剂
棉花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内
通过气体的体积的装置
酸性KMnO4溶液
a
b
8.00mL1.000×10-4mol·L-1
KMnO4(滴有几滴H2SO4)
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