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六部分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第30讲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苯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六部分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第30讲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26 1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0讲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苯
●赢在起跑线
◇基础知识导学
一、乙烯(不饱和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的烃叫烯烃。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从石油中获得乙烯是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1.乙烯的制取
(1)石蜡油分解实验。实验现象:①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甲烷对比) ;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一试管气体,点燃后现象是 。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 和 的混合物。
(2)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70 °C)制乙烯: 。
2.分子结构特点
乙烯的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式: 乙烯的含碳量比甲烷 ,乙烯分子含有 。碳碳双键的键长比单键的键长要 些。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 。
3.物理性质:乙烯是__色__气味的气体;__溶于水;密度较空气__,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
4.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特征反应)
现象: 。结论:乙烯的C=C易被强氧化剂如KMnO4氧化而断裂,产物可能是CO2, 利用此性质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
②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现象: 。
⑵加成反应: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 (1,2—二溴乙烷)
①现象: 。结论:利用此性质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
②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乙烯还能与Cl2、H2、HX、H2O加成。
乙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加聚反应
乙烯加成得到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中,由不饱和(即含碳碳双键或三键)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通过加成聚合的形式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②高分子化合物: ,简称高分子或高聚物。聚乙烯,塑料,分子量达几万到几十万,性质坚韧,化学性质稳定,难降解。
二、苯
1.苯的结构
(1)苯的发现:苯是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
(2)苯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或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 上,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 ,苯分子中不含有简单的 ,不是 结构,是一种 的独特的键。
2.物理性质:
苯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 体,有毒, 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熔、沸点比较 。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光,产生大量的黑烟。
②苯 使高锰酸钾(KMnO4)褪色。
⑵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
苯与液溴在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硝化反应
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加成反应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途:苯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广泛用来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染料、香料等,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基础知识导学答案
一、1.①紫色褪去;②溶液褪色;③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和烷烃,
2.C2H4、CH2=CH2,高,碳碳双键,短,同一平面上。
3.无、稍有,难,轻。
4.(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CO2);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CH2Br―CH2Br,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相对分子质量很大(1万以上)的物质。
二、1、C6H6,同一平面,完全相同,碳碳双键,单双键交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2.液体、不溶,小,低。
3.(1) 不能。
(2)
(3)
◇限时基础训练(活页装订)
1。下列反应中能说明烯烃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 )
A.燃烧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分解反应
2。(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下列变化不是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
A.苯中加溴水振荡,溴水层褪色
B.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催化聚合为聚乙烯
D.苯转化为环已烷
4。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用温度计,且插入反应液体中的是
A. 酒精和浓H2SO4共热制乙烯 B. 苯和浓H2SO4、浓HNO3共热制硝基苯
C. 实验室进行石油分馏 D. 苯制取溴苯
5. 大量获得乙烯的工业方法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裂化 C.石油分馏 D.石油裂解
6. 下列烃及烃的高聚物①乙烷 ②苯 ③聚丙烯 ④聚异戊二烯 ⑤2-丁炔 ⑥环已烷 ⑦邻二甲苯 ⑧裂解气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能与溴水反应而使它褪色的是
A. 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③④⑤⑥⑦⑧ C. ④⑤⑧ D. ④⑤⑦
7. (08年深圳一模)聚四氟乙烯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被称为“塑料王”。其合成路线如下:
三氯甲烷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塑料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三氯甲炕(CHCl3)可以用甲院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来制取
C.四氟乙烯 (CF2=CF2)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二氟一氯甲院 (CHClF2)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8. (08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符合XOH(X代表某一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B.分子式为C6H6的物质一定是苯
C.最简单的烯烃一定是乙烯
D.含碳量最高的烃一定是苯
9.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氯乙烷(C2H5Cl)。试回答:
⑴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类型是 ;
⑵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类型是 ;
⑶上述两种制备乙烷的方法中, 方法好。原因是 。
10.苯的分子式是 ,按照我们学习烷烃、乙烯的经验,且碳原子间还会形成—C≡C—的信息,苯分子比与它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少 个氢原子,因而其分子中可能含 个双键,或可能含 个三键,或可能含个 双键和 个三键,或可能含1个环和 个双键等。这些结构式都显示苯应该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嗅水都不反应,这说明苯分子里不存在 。
限时基础训练答案
1.C 解析:烯烃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2.A 解析: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主要是指原子利用率达100%,这类反应一般为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3.A解析:A项中主要是发生了萃取导致溴水的水层褪色。
4.A 解析:B项中温度计插入水浴装置中,C项主要用于测定蒸气的温度,D项不需要温度计。
5.D
6.C 解析:聚异戊二烯中含有碳碳双键,2-丁炔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裂解气中含有乙烯、丙烯等不饱和烃。
7.D 解析:CHClF2分子中H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8.C 解析:含有OH的化合物可能是醇,所以A错;分子式为C6H6的物质可能是本的同分异构体,所以B错;含碳量最高的烃的最简式应该符合CH,但不一定是苯,所以D错。
9.⑴CH3CH3+Cl2 CH3CH2Cl,取代反应;CH2=CH2+HCl→CH3CH2Cl,加成反应;⑶ ⑵,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副反应较多,而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的产物是惟一的,无副产物。
10.C6H6,8,4,2,2,1,3,典型的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或不饱和碳碳键)
●课时疑难探究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甲烷、乙烯、苯的结构特点
重难点二、乙烷、乙烯和苯的比较
分子式 C2H6 C2H4 C6H6
结构简式 CH3—CH3 CH2=CH2
结构特点 C—C可以旋转 C=C不能旋转,双键中一个键易断裂 苯环很稳定,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化学性质 取代、氧化(燃烧) 加成、氧化 取代、加成、氧化(燃烧)
重难点三、苯环的结构
苯环的结构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从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角度看,它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和与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碳原子所处环境看,6个碳原子的环境应有所相同,邻二取代苯应存在同分异构体既有两种结构。由于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的结构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特殊的碳碳键,因此一定条件下苯及其同系物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例题1] (2008年山东临照一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nH2n
B.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解析:选项A,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比相同碳原子数烷烃少两个,因此单烯烃通式为CnH2n;选项B,乙烯分子式为C2H4,每个碳原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个C—H共价键,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相互共用形成碳碳双键,使每个碳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C,对比乙烯和加成反应生成物的结构可以明显看出,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经加成反应后变为碳碳单键,即反应时碳碳双键中断裂一个键,此键相对于烷烃分子中的碳碳单键来说不稳定,易发生断裂;选项D,乙烯燃烧时的伴有黑烟现象是碳不完全燃烧导致的,这是因为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使分子中碳氢的个数比增大,含碳量增大,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完全转化为气态无机物。
答案:B
[例题2] 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解析: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苯分子中不含有简单的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也不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苯主要是以煤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答案:C
配对训练1
1.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
A.CH2Br—CH2—CH2Br B.CH3—CBr2—CH3
C.CH3—CH2—CHBr2 D.CH3—CHBr—CH2Br
解析: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时,丙烯中(,1、2、3是对丙烯中三个碳原子的编号)1号碳与2 号碳间的碳碳双键断裂一个键,1号碳和2号碳要重新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就必须与加成反应物溴的溴原子形成C—Br 键,可以看出发生加成反应时与3号碳原子无关。
答案:D
2.下列反应可制得纯净一氯乙烷的是 ( )
A.乙烯通入浓盐酸中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D.乙烷通入氯水中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合成方案选择。合成某有机物,最好是步骤简单,条件不高,且制取物质要纯净或易分离,还要讲求经济效益并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CH2=CH2与HCl(g)在催化剂条件下才发生加成反应,与浓HCl不反应,A不正确;烷烃与溴水、氯水、KMnO4溶液均不反应,D不正确;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的同时,还会生成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造成制取的物质不纯净,难分离,故此方案不好。B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是单一产物,方案最好。
答案:B
指点迷津:决此类问题,要深入理解典型有机反应的特点,加成反应的特点是发生在不饱和碳原子上,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无关,碳链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可以把产物看成是用于加成的物质拆成两部分,分别与烯烃中不饱和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烯烃中的碳碳双键变为碳碳单键。
◇易错点指引
易错点1烯烃和氢气加成后产物的特点
烯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后得到相应的烷烃,反过来由得到的烷烃来推测烯烃的结构时难度较大,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双键所在的位置,造成烯烃可能结构的重复与遗漏。解决此类问题常采用还原法,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分子中可存在双键的位置,必定是相邻两个碳原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氢的位置;根据烷烃的结构特点,对于结构相同的位置应避免烯烃可能结构的重复。
易错点2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实验
(1)溴应是纯溴,而不是溴水。
(2)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3)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导出气体和充分冷凝逸出的苯和溴的蒸气。
(4)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气体易溶于水,以防_以免倒吸。
(5)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
(6)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NaOH溶液,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方法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1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1)观察燃烧后气体的差量,可得知气态烃(CxH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只与H原子个数有关,若y=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0;若y>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0 ;若y<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0
(2)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或被浓H2SO4吸收时,气体总体积一定减小,其差量可表示为, △V=-2,即气体体积的变化直接用差量法确定。
规律总结2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的实质是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
(2)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达100%。
[例题3]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A. 澄清石灰水,浓H2SO4 B. 溴水,浓H2SO4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H2SO4 D. 浓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解析: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可以选用溴水,但不能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乙烯会被氧化为CO2而引入新的杂质;通过溴水将乙烯除去后引入了新的杂质水蒸气,所以需要除去其中的水分,故可选用浓硫酸或其它干燥剂。
答案:C
[例题4] (05年上海卷)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⑴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
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课本实验溴苯制取的改进实验,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制随停。根据苯与溴单质反应的实验原理且反应为放热反应可知反应液微沸,同时由于液溴具有挥发性,所以红棕色气体充满整个烧瓶;由于反应后的液体中混有未反应完的液溴,所以将其放入锥形瓶中的目的是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由于产生的HBr气体中混有溴蒸气,对HBr的检验会产生干扰,所以四氯化碳的作用是除去HBr中的溴蒸气;(5)本问题是用宏观现象证明微观反应原理的考查。实际上一种假设的验证:若发生了取代反应,会有哪些实验现象:取代反应有哪些性质?然后根据反应的产物进行分析和设计实验。
答案:⑴ C6H6 +Br2→C6H5Br + HBr;⑵ 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⑶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或3Br2 + 6NaOH → 5NaBr + NaBrO3+ 3H2O;⑷ 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⑸ 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苯与卤素单质之间的反应探究以及化学实验和方程式的书写,解答探究性实验应注意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结合已学的有关只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配对训练2
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已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如果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则苯就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使溴水因加成反应而褪色。同时苯的邻二甲基有可能分布在单键碳上,也可能分布在双键碳上,则结构就不是一种。故①②④⑤可以作为证据。
答案:C
4.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通过足量的溴水
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 D.通过足量的KMnO4酸性溶液
解析:(性质判定法)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及KMnO4酸性溶液反应(不能使它们褪色,而乙烯能)。乙烯通过溴水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液态)留在溴水中,B方法可行。而乙烯通过KMnO4酸性溶液,有氧化生成的CO2逸出,这样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2,D法不可行。C法也不可取,因为通入的H2的量不好控制,少了,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多了,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2,而且反应条件要求高。由于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A法不可取。
答案:B
●课后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工业中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C.煤中含有较多的苯和甲苯,可以用干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D.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2.(2007年中山模拟)往溴的苯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能迅速反应,其过程如下:3Br2+2Fe=2FeBr3;Br2+FeBr3=FeBr4-+Br+(不稳定);+Br+→[];[]+FeBr4-→+HBr+FeBr3;由上反应可知:+Br2→+HBr中的催化剂为
A.Fe B.FeBr3 C.Br+ D.FeBr4
3.(2008年1月广州理科基础测试)通常用乙烯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主要是因为
A.以石油为原料生产乙烯的工艺复杂,很难掌握B.乙烯可作为基本的化工原料合成很多化工产品
C.乙烯可作为清洁燃料,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D.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提高水果产量
4.(2007年普宁中学月考) 盆烯是近年合成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分子结构可简化表示为(其中C、H原子已略去),下列关于盆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盆烯是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B.盆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盆烯是乙烯的一种同系物
D. 盆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 前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选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6. 据报道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环境污染。已知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C6H5NH2)和硝基苯等,为了净化水质,在取水口投放活性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燃烧时产生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
B.硝基苯不属于芳香烃
C.利用活性炭净化水质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硝基苯是带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7.烷烃是烯烃R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A. 4种 B.5种 C.6种 D.7种
8.通常人们把原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之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间的结构相似,如:
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苯是等电子体。由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3N3H6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B.B3N3H6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B3N3H6不能使酸性K№溶液褪色 D.B3N3H6具有碱性
9.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试回答:
(1)可能较长期保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SO2。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 II III IV(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3)使用装置II的目的是 ;
(4)使用装置III的目的是 ;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能力提高
11、(2006广州一模)(1)苯、四氯化碳、乙醇、汽油是常见的有机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 ;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
(2)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和CH2==CH2,或其中的一种,与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少量无色油状小液滴。
①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出该瓶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②上述实验可能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
(3)含有的化合物与CH2==CH2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①广泛用作农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聚合而成的,其化学方程式是

②电器包装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份是聚苯乙烯,它是由 (写结构简式)聚合而成。
12.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三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烷烃中脱去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4)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________事实(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催化剂的研究使得许多物质出现新的化学反应。例如 2分子烯烃A在苯中用一特殊催化剂处理时生成两种新的烯烃B和C。填空或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A为RCH=CHR’,B为RCH=CHR,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⑵对上述反应提出两种反应机理(竖线表示断键位置)
⑶根据课本学过的知识回答:采用何种方法能证明反应机理是a或b?答: 。
14.车用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混合比加入10%的变性燃料乙醇后作为汽油车燃料用的汽油。
⑴4.6 g CH3CH2OH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 mol电子转移。
⑵烃A是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取11.4 g烃A,置于一定体积的氧气中,点燃使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x L。将剩余气体经过碱石灰吸收,碱石灰质量增加y g。数据见下表(表中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氧气体积为20 L 氧气体积为30 L 氧气体积为40 L
x 2.22 10.08 10.08
y 4.3 35.2 35.2
11.4 g烃A中含碳的物质的量是 mol,含氢的物质的量是 mol。该烃的分子式是 。
课外选做
15.(06年广东卷)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已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面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此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Ni是催化剂)。
结构简式
键线式 (环己烷) (环丁烷)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环烷烃与 是同分异构体。
⑵从反应①~③可以看出,最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的环烷烃是 (填名称)。
判断依据为 。
⑶环烷烃还可以与卤素单质,卤化氢发生类似的开环加成反应,如环丁烷与HBr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⑷写出鉴别环丙烷和丙烯的一种方法。试剂 ;现象与结论

●课后巩固提升答案
1.C
2..B解析:根据苯的上述转化关系可知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3.B
4.C解析:根据盆烯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6H6,但结构与苯不同,所以和苯互为同分异构体;由于其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A 解析: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6.C解析:由于苯中碳的含量比较高,所以苯燃烧时会带有浓的黑烟,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硝基苯不属于烃,活性炭净化水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属于物理过程。
7.C解析:用还原法考虑。烷烃是烯烃加氢后的产物,即烷烃中可以减氢的相邻两个碳原子可能原来是烯烃双键的位置。只要烷烃中C—C键两端都有氢原子就可以减氢。题中一C2H5易被忽略,而且相同位置的不要重复计算。
8.BC解析:B3N3H6与苯的结构相似,所以B3N3H6中所有原子共面。结构决定性质,B3N3H6应与苯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根据苯的性质推断只有B、C选项正确。
9.解析:水果能放出少量的乙烯,乙烯是催熟剂。根据题意,这种新技术能除去乙烯,把乙烯转化为一种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生成什么有机物呢?联系题中所给出的反应条件“潮湿、光化学反应”可得出乙烯是跟水反应生成乙醇。
答案:(1)使乙烯转化为乙醇而无催熟作用使水果在较低温度下保鲜时间长。(2)CH2=CH2 + H2O C2H5OH。
10.解析:实验室制取乙烯过程中常混有SO2。证明SO2存在可用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而证明乙烯存在可用酸性KMnO4溶液,但乙烯和 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在证明乙烯存在以前应除去SO2。利用乙烯与碱溶液不反应而SO2能与碱溶液反应的性质除去SO2。
答案为:(1)A;B;A;D。(2)装置I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SO2。(3)除去SO2气体(4)检验SO2是否除尽。(5)装置(III)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IV)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
11.(1)乙醇;苯,汽油;(2)①不正确,因为CH2==CH2也可以与Cl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黄绿色逐渐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状液体。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①;②
12.解析:(1)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反应,类似于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反应,生成Na2CO3和脱羧后的烃——苯。(2)苯的不饱和度为4,而每个三键不饱和度为2,所以写出含两个三键的链状结构都是合理的,如:HC≡C—C≡C—CH2—CH3、HC≡C—CH2—C≡C—CH3、HC≡C—CH2—CH2—C≡CH、CH3—C≡C—C≡C—CH3。苯的取代反应包括溴化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举一例即可,如有铁存在时液溴与苯的反应。(3)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 H 变成苯放热,说明生成物苯的能量比反应物能量低,也即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4)按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分析,由于“C==C”双键的存在,苯应能使溴水褪色,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从空间结构分析,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而邻二溴苯应该有两种结构,即和。所以,凯库勒结构式不能解释a、d两个事实。(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答案:(1) +NaOHNa2CO3+(2)HC≡C—CH2—C≡C—CH3
(3)稳定 (4)a、d(5)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13.解析:根据产物对应的结构分析可知反应的原理有两种方式,为证明反应的机理可以迁移应用课本学过的酯化反应机理的证明过程,即采用示踪原子法。
答案:(1)2RHC=CHR’ → RHC=CHR + R’HC=CHR’
(2) RHC=CHR’; RCH=CHR(3)用同位素示踪法;利用含重氢的烯烃RCD=CHR’进行反应。若产物有RCD=CDR和R’CH=CHR’,证明反应按机理b进行;若产物有RCD=CHR和R’CD=CHR’, 证明反应按机理a进行。
14.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分析处理表格数据信息的能力及有机物的燃烧问题等。⑴根据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6O+3O2→2CO2+3H2O可知1mol乙醇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4.6g乙醇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⑵根据题目中的有关数据可知当氧气体积为30L时烃完全燃烧,所以可知11.4g烃中碳的物质的量为35.2g/(44g/mol)=0.8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4g-0.8mol×12g/mol)/(1g/mol)=1.8mol,所以该烃的最简式为C4H9;其化学式可设为(C4H9)x,根据烃中氢原子为偶数以及氢原子对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可知该烃的分子式为C8H18。
答案: ⑴1.2;⑵0.8;1.8;C8H18。
15.解析:⑴环烷烃与同碳原子数的烯烃,当n≥3时通式相同;⑵从反应所需的条件可看出(3)根据前3种环烷烃的加成反应的特点,环丁烷和溴化氢加成时应生成1-丁烷;(4)根据环丙烷和丙烯性质的相同点和差别,可用酸化高锰酸钾进行鉴别。
答案:⑴同碳原子数的烯烃⑵环丙烷 环丙烷与H2加成所需温度最低。⑶ +HBr→CH3CH2CH2CH2Br⑷KMnO4(H+);能使KMnO4(H+)溶液褪色的为丙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的为环丙烷。
引发剂
HF, SbCl3
Br—CH2—CH2—CH(CH3)—CH2—Br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