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26 1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
★考情直播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化学反应往往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工生产中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也每年高考必考的原因所在。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熟悉相关计算是掌握本讲知识的关键。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熟悉一定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特别是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点整合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 mol﹒L-1
2.表达式:cB=(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例1](2008·黄冈中学)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解析]设溶剂的质量为1kg,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 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4.33mol/L
[答案]C
特别提醒: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例2](2008·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
[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热点1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真题1](2008·武汉三模)(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如小烧杯的质量为32.6g,用“↓”表示在托盘上放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砝码,请用箭头在下表中填空,表示称量过程,并在图1所示的游码尺上画出游码的位置(画“|”表示)。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取用砝码情况
(2)图2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mL。
(3)配制的硫酸溶液2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为___ ___。
[解题思路]用天平称量物体或药品时,首先应从大到小依次加入砝码,最后移动游码。实验过程中所需的仪器一般应根据实验步骤,从每一步操作中去确定。
[解析](1)小烧杯的质量为32.6g,所需要的砝码为:20+10,剩下的2.6g可通过移动游码去实现。(2)读数时,应取凹液面的最低点。因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则每一小格为0.2 mL,又A为4,故图2读数为3.2mL。
[答案](1)下表为取用砝码情况,图1所示为游码尺上的游码位置。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取用砝码情况 ↓↑ ↓ ↓↑ ↓ ↓↑
(2)3.2 (3)10mL量筒,200ml容量瓶,烧杯,玻棒,胶头滴管
名师指引
天平、量筒的精确度为0.1。所以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计算所需称取的固体质量或所需量取的液体体积时,应将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在用天平称取一定物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时,读数也应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
新题导练1
1-1.(2008·深圳一模)请按要求填空:
(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制0.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需要的仪器为_______ __________。
(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所进行的实作依次为 、蒸发、结晶、 。
(3)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
[答案](1)100mL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2)溶解;过滤
(3)BaCl2[或Ba(OH)2]、K2CO3、HCl
1-2.(2008·成都一模)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是(填“溶液浓度不准确”、“偏低”、“偏高”、“无影响”)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不能澄清,溶质少量不溶解。____________。
(3)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______________。
(4)定容时,液面上方与刻度相齐时,停止加水。__________。
(5)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_____________。
(6)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________ ___。
[答案](1)偏低 (2)偏低 (3)无影响 (4)偏高 (5)无影响 (6)偏低
热点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有两个出发点:一是相关公式;二是“守恒观点”,包括稀释前后“溶质的量相等”、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真题2](2008·广州二模)在t℃时,将 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质量分数为ω,其中含NH4+的物质的量为 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溶液中c(OH-)=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只给出抽象符号的有关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把握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从未知求问的概念出发,进行概念分析,抓好相关概念的相互联系,便可顺利完成这种用符号表示的相互换算。
[解析]根据题给中的已知量及各小题的要求,利用待求量的最基本计算关系代入求解即可。A不正确,ω应为;B正确;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C正确;因为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上述溶液再加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故D不正确。
[答案]B C
名师指引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关系
(1)同c、同V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2)从一溶液中取出任一体积的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减少。
①有关量纲式:c=;m=V×× ;m=c×V×M
②用浓溶液A质量分数表示配制稀溶液B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求所需浓溶液体积VA
cB × VB × M = A × VA × A
单位:(mol/L) (L) (g/mol) % (mL) (g/cm3)
③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 × V × M = × V ×
单位:(mol/L) (L) (g/mol) % (mL) (g/cm3)
c = 令V=1L=1000 mL,则得:c =
④稀释规则: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
m浓× 浓 = m稀× 稀 V浓×浓× 浓 = V稀×稀× 稀
c浓×V浓 = c稀×V稀
⑤混合规则: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1×1% +m2×2% = m3×3% ,式中,m1+m2=m3 (质量有加和性)
若告诉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则有体积效应,即V1+V2 V3(体积没有加和性),混合后溶液的体积要根据混合溶液的密度来计算。
新题导练2
2-1.(2008·江西信丰中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2和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B.Na2CO3溶液c(Na+)与c(CO)之比为2︰1
C.0.2 mol·L-1与0.1 mol·L-1醋酸中c(H+)之比为2︰1
D.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解析] Na2CO3溶液CO会水解消耗,从而有c(Na+)与c(CO)之比为大于2︰1,故B不正确;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在相同条件下,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故c(H+)之比不为2︰1,C不正确;由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3NO2+H2O=2HNO3+NO易知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2︰1,故D不正确。
[答案]A
2-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ω1=ω2 B.2ω2=ω1 C.ω2>2ω1 D.ω1<ω2<2ω1
[解析]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由c=,可得:,本题中,,,,又因2a=b,ρ1>ρ2,所以。
[答案]C
热点3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个量的关系
[真题3](2007·上海)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 mL3.00 mol/LNaOH溶液(密度为1.12 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 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v(Cl2):v(H2)= 。
[解题思路]题给中没有给出氢气和氯气的具体量,但因为反应后的混合物与NaOH溶液反应有NaClO生成,这意味着在反应中氯气过量。混合物恰好被完全吸收后,最后所得的溶液为NaCl和NaClO的混合液。由Na、Cl的原子个数比为1︰1易求得答案。
[解析](1)
=10.7%。
(2)据反应Cl2+H2=2HCl,Cl2+2NaOH=NaCl+NaClO+H2O,HCl+NaOH=NaCl+H2O
可知溶液中:n(Na+)=n(Cl-)+n(ClO-)=0.1 L×3.00mol·L-1=n(Cl-)+0.0500mol
n(C1-)=0.25 mol。
(3)利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来求解。先根据NaClO的量确定与H2反应后过量的氯气的量,再根据NaCl与NaClO的差量确定氢气的量。
n(与H2反应后过量的Cl2)= n(NaClO)= 0.0500 mol,
则n(H2)=n(与H2反应的Cl2)=(0.25-0.05)/2 =0.1 mol
故:v(Cl2):v(H2)=(0.05+0.1)mol︰0.1 mol=3︰2
[答案](1)10.7% (2)0.25 (3)3︰2
名师指引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个量的关系
物质所含粒子数(N)
电解质电离出离子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质量(m)
V气体体积(非标准状况)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A)
新题导练3
3-1.(2006·上海)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
[解析]由图象知,通112 ml SO2气体时,H2S和SO2刚好完全反应,再由方程式2H2S+SO2=3S↓+2H2O可计算出结论。
[答案]D
3-2.(2008·黄冈中学)mg铁在500 mLc(HCl)=0.1mol/L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l2,恰好反应,再加入0.02mol/L的NiIX溶液500 mL时,Fe3+恰好将I-完全转化为I2,此溶液中的c(HCl)=0.01mol/L,已知反应前后Nix+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反应中溶液的体积不变。
试求:(1) m值; (2) x值。
[解析]有关反应式:Fe +2HCl=FeCl2+ H2↑ 2FeCl2 +Cl2 =2FeCl3 2Fe3++2I-=2Fe2+ +I2
(1)反应前n(HCl)= 0.1mol/L×0.5L == 0.05mol,
剩余n(HCl) == 0.01mol/L×1L=0.01mol
与Fe反应n(HCl)= 0.04mol
Fe  + 2HCl = FeCl2 + H2↑
56g   2mol
mg   0.04mol 解得:m=1.12
(2)依多步反应找出关系式:
Fe ~ FeCl2 ~ FeCl3 ~ I-
56g 1mol
1.12g 0.02mol/L×500mL·x 解得:x=2
[答案] (1)1.12克  (2)x=2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1.(2009·广州七区联考)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 B.25ml 0.5mol/L HCl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50mL 0.5mol/L CaCl2溶液
[解析]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给的溶液的体积无关,只与其相应的化学组成有关。故A、C、D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1mol/L,B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5mol/L。
[答案]B
2.(2005·全国)相同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 )
A.a=b B.a=2b C.2a=b D.a=5b
[解析]n(CuO)∶n(MgO)===1∶2,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比,所以,从而推出2a=b,故选C。
[答案]C
3.(2006·全国)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 cm-1 ,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A. 0.37mol B. 0.63mol C. 0.74mol D. 1.5mol
[解析]已知Mg2+的量,求n(C1-),由氯化镁(MgCl2)的组成可知∶
n(C1-)=2n(Mg2+)==1.5 mol
[答案]D
4.(2003·广东)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1︰2︰3 B.1︰6︰9 C.1︰3︰3 D.1︰3︰6
[解析]据题意生成BaSO4的质量比为1∶2∶3,可推知A12(SO4)3、ZnSO4、NaaSO4三种溶液中所含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设A12(SO4)3、ZnSO4、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c2、c3,则3clV∶c2V∶c3V=1∶2∶3,解得c1∶c2∶c3=1∶6∶9
[答案]B
5.(2008·揭阳一模)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2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称取NaOH固体8.8g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C.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
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没有影响。
[解析]依题意,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20mL要用250mL容量瓶来配制,经计算知,需要NaOH固体10.0g,故A不正确;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或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都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C都不正确。
[答案]D
6.(2008·广州七区联考)实验室里需用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解析]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溶液,所称取的硫酸铜或胆矾的质量应按配制500mL溶液的所需量来计算。
[答案]D
7.(2008·北大附中)将的溶液与30mL 3mol/L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和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A. B.
C. D.
[解析]依据、、守恒即可解得。
[答案]D
8.(2007·鄂南高中)100mL 0.3mol·L-1Na2SO4溶液和50mL 0.2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0mol·L-1    B.0.25mol·L-1 C.0.40mol·L-1 D.0.50mol·L-1
[解析]本题解题方法较多,通过元素守恒或电荷守恒法都很容易得出答案。
法一(SO42- 守恒):c(SO42-)=(0.3mol·L-1×0.1L+0.2mol·L-1×0.05L×3)/0.15L
= 0.40mol·L-1
法二(电荷守恒):根据c(Na+)×1+c(Al3+)×3=c(SO42-)×2,有:
100ml×0.3mol·L-1/(100mL+50mL)×1+50ml×0.2mol·L-1/(100mL+50mL)×3=c(SO42-)×2
解得:c(SO42*)= 0.40mol·L-1。
[答案]C
9.(2006·全国)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解析]等体积混合后,A中刚好反应生成BaCO3沉淀;C中则有Al(OH)3 沉淀;D中有BaSO4沉淀。
[答案]B
10.(2008·山东滨州一模)有两份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相同,设其摩尔质量为Mg/mol。根据下表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密度(g·cm-3)
第一份溶液 ω1 ρ1
第二份溶液 ω2 ρ2
(1)第一份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取等质量两份溶液混合,则所得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3= 。
(3)若有ω1>ω2,取等体积的两份溶液混合,设所得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4,试比较ω3、ω4的相对大小? 。
[答案](1)g/mol (2)
(3)①若ρ1>ρ2,ω4>ω3 ②若ρ1<ρ2,ω3>ω4
基础提升训练
12.(2008·黄冈中学)为检验某病人血液中的含钙量,现取10mL血液样品稀释后用草酸铵[]处理成草酸钙沉淀,将此沉淀溶于过量的稀中,然后用溶液(生成、、)恰好消耗1.6mL,则该病人血液中含钙量为( )
A.2.4 g/L B.8 g/L C.6 g/L D.12 g/L
[解析]由反应
5 2
X 解得:
故含钙量为:
[答案]B
13.(2008·北大附中)将a%的酒精和(100-a)%的乙醇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所得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大于50% B.小于50% C.小于或等于50% D.大于或等于50%
[解析]混合有两种可能:一是a=50等浓度混合,二是a≠50,100-a<50(或a<50,100-a>50),由于乙醇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即浓度小于50%的乙醇质量大,依中间法,当a>50,混合后质量分数在50~(100-a)之间,即<50%。
[答案]C
14.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12%,K2CO32.88%,KOH90%,若将此样品1g加入到46.00ml的1mol·L-1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1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 克。
[解析]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钾,其Cl-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 即n(KCl)= n(HCl),故有:
m(KCl)=0.046L×1 mol·L-1×74.5 g · mol-1=3.427 g
[答案]3.427 g
15.(2007· 深圳模拟)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500体积NH3后,所得氨水密度为0.9g·cm-3,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解析]设标准状况下,1L水溶解500LNH3,则:
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m(NH3)/[m(NH3) + m(H2O)]×100%
=(17g·mol-1×500L/22.4L·mol-1)/(17g·mol-1×500L/22.4L·mol-1+1g·mL-1×1000mL)×100% =27.5%;
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0.9 g·mL-1×1000 mL·L-1×27.5%/17g·mol-1
=14.6 mol·L-1。
[答案]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6 mol·L-1。
16.(2005·广东)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gNaCl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溶液100mL,该溶液恰好与20mL 0.100mol/L 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解析]AgNO3+NaCl=AgCl↓+NaNO3
n(NaCl)=n(AgNO3)=0.100 mol·L-1×0.02L=0.002mol
m(NaCl)=0.002mol×58.5 g·mol-1=0.117 g
V(容器)=100mL×=30000mL=30L
[答案]30L
能力提高训练
17.(2008·黄冈中学)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解析]溶质的质量为(am+bn)g,溶液的体积为,
则:
[答案]C
18.(2008·惠州一模)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2-)=0.2 mol/L,当加入等体积、某浓度的KOH溶液时,恰好沉淀完全,则所得溶液中K +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2 mol/L B.0.25 mol/L C.0.1 mol/L D.0.225 mol/L
[解析]由题意知,最后所得的溶液为K2SO4溶液,又因为加入的KOH溶液的体积与原溶液的体积相等,故最后所得的溶液中K+ 浓度为0.2 mol/L。
[答案]A
19.(2008·江西九校联考)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并对尾气进行综合利用,某硫酸厂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浓硫酸,以制取高浓度的及和固体。为测定上述和固体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该样品四份,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40.00mL,加热至120℃左右,使氨气全部逸出[和的分解温度均高于200℃],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
实验序号 样品的质量/g NaOH 溶液的体积/Ml 氨气的体积/L
Ⅰ 7.4 40.00 1.68
Ⅱ 14.8 40.00 3.36
Ⅲ 22.2 40.00 1.12
Ⅳ 37.0 40.00 0.00
(1)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Ⅰ组数据直接推测:标准状况下3.7g样品进行同样实验时,生成氨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L;
(3)试计算该混合物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欲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选择第____________组数据,由此求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2)0.84
(3)设样品中物质的量为x,的物质的量为y,则:
解得
(4)Ⅲ;
÷÷化合价
×M
物质的 量
÷M
×化合价
×Vm(22.4L/mol)
÷Vm
÷Vm(22.4L/mol)
×V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