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鲁科版必修1、2精品课程辅导系列---分散系
(建议2课时完成)
[课程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比较三种分散系的特征
2.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溶解度的计算。
4.了解胶体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要点精析]
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即:分散系=分散质十分散剂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
一、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0—9m 10—9m~10—7m >10—7m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二、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即分散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即分散剂)。
说明:
(1)溶液是分散系中的一种,其分散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大小为1 nm以下。
(2)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多为透明。
(3)常用的溶剂:
无机溶剂:H2O,NH3(液),CS2等。
有机溶剂:C2H5OH,C2H5OC2H5,丙酮,苯,CCl4,氯仿(CHCl3),汽油等。
2、溶液的分类:
(1)按状态分
固体“溶液”:例如合金
液体“溶液”:例如水溶液
气体“溶液”:例如空气
(2)按饱和程度分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若不能再溶解某溶质,此溶液就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此溶液则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及相关计算
固体溶解度(S)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100克溶剂中溶解某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克数叫做该条件下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体积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数。例如:0℃、1大气压下,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气体的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0℃时,NH3的溶解度是1176;20℃时为702)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的因素:
主要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次要因素(外因):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较显著,受压强的影响较小;温度、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均较大,不可忽略。
(1)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还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例1: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a2+数目
解析:正确答案为C。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所给溶液冷却至10℃时,溶液变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溶液中Ca2+数目皆不变;而加入CaO时发生反应CaO+H2O==Ca(OH)2,水量减少,因温度不变时溶解度不变,故有Ca(OH)2析出,溶液质量、Ca2+数目都减少,但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反之亦然。适宜气体溶解的条件为低温高压。
例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 g水中可溶解34.2 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 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解析:正确答案选D。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室温下CO2的饱和水溶液在降温到0℃时不会放出气体;20℃时34.2 g KCl溶于100 g H2O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5.5%;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必然联系,如CaCO3等难溶性盐虽为强电解质,但其溶解度不大,而CH3COOH等弱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却较大。水面上的O2与水面下的溶入氧存在溶解平衡,水面O2浓度增大,平衡向水面下溶入氧的方向移动,故100 g水中溶入O2的质量增加。
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知这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也可以看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比较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于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有下列基本关系:
(1)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或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的质量x: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的质量x:
例3:把一定量20%的某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发掉10克水,在冷却到20℃时析出2克溶质,此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求20℃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设20℃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则: S=31.6克
例4:一定温度下浓度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等分为两份,一份等温蒸发掉10克水,得到0.5克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掉12.5克水,析出1.5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60克 B.50克 C.40克 D.30克
解析:正确答案选C。蒸发溶液有晶体析出时,说明此时溶液已达饱和,第2份溶液比第1份溶液多蒸发掉2.5克水,多析出1克溶质,说明饱和溶液每蒸发掉2.5克水,析出1克溶质,所以: S=40克
4、溶液的浓度(见第4课)
注意:由于不同物质或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大小不同,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因为它指的是溶质不能再溶解了,并不是说溶质溶解了很多。如某一定条件下CaCO3饱和溶液中溶质浓度很小,而NH4NO3溶液可能浓度已经很高,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三、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Na2SiO3溶于水所得分散系,肥皂水
固溶胶:有色玻璃
气溶胶:烟、云、雾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表现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丁达尔效应——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布朗运动——受分散质分子(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胶体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④电泳——胶粒对胶体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用于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⑤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强胶体粒子运动与碰撞,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用于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等。
(2)胶粒带电规律: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注意:胶体微粒带有电荷,但整个分散系是电中性的。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1~2个正确答案)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属于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
C.溶液是均一的,内部各处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
D.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胶体、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被分散的程度不同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一定是稀溶液
C.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D.饱和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液的浓度高
4.T℃时,将某硫酸铜溶液蒸发掉55克水,或向该溶液中加入25克胆矾,都能得到该温度下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单位:克)( )
A.45 B.25 C.29 D.39
5.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100g水中) 11.5g 15.1g 19.4g 24.4g 37.6g
A.0~10℃ B.10~20℃ C.20~30℃ D.30~40℃
6.在一定温度下,将mg MgCl2·6H2O 晶体溶于n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温度下氯化镁的溶解度为 ( )
100m 100m 9500m 9500m
A. B. C. D.
7.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A. 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 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 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 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有问题!)8.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9. T3 ℃时,将A、B、C三种物质分别溶于100g水中刚好制成饱和溶液之后降温(它们均与水不反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1℃时,A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B.T2℃时,A、C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B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C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
D.T1℃时,C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
10.在10℃时,取100g水加29.8g KCl配成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 NaNO3配成溶液,将两溶液混合,对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l0℃时各物质的溶解度
NaNO3 NaCl KNO3 KCl
80g 35.8g 20.9g 31g
A.混合溶液中无任何晶体析出 B.混合溶液中有KNO3、NaCl两种晶体同时析出
C.混合溶液中只有NaCl晶体析出 D.混合溶液中只有KNO3晶体析出
11.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
A.等于1.06g B.大于2.06g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12.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丁达尔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
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13.下列物质中,不存在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纯水 B. 烟 C.淀粉溶液 D.蛋白质溶液
1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1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做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16.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17.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18.要使H2SiO3胶体聚沉,加入下列物质中的哪一种,效果最明显?(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 )
A.Na2SO4 B.MgCl2 C.酒精溶液 D.FeCl3
19.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20.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因此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较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21.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后,装入半透膜袋,再浸入蒸馏水中,蒸馏水中将会大量地增加的是 ( )
A.淀粉酶 B.淀粉 C.葡萄糖 D.酒精
22.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析出固体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D. 重金属中毒时可服用牛奶、豆浆解毒
23.为了将淀粉和KI分离,把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中,将袋浸入烧杯的蒸馏水中,过一段时
间后进行实验,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取杯中袋外溶液, 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B.取杯中袋外溶液, 作焰色反应呈紫色
C.取杯中袋内溶液, 加淀粉溶液变蓝色
D.取杯中袋内溶液, 加碘水变蓝色
24.已知由硝酸银溶液和稍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制得碘化银溶胶跟氢氧化铁溶胶相混合时,会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该AgI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B.该AgI胶体粒子电泳时向阴极移动
C.该AgI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D.Fe(OH)3胶体粒子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25.下列全部属于胶体的组合是( )
①淀粉溶液 ②加热煮沸后的蛋白质溶液 ③0.1 mol·L-1 AgNO3溶液与等浓度的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④水泥硬化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⑤十八酸钠溶液 ⑥蔗糖溶液
A.①② B.①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26.鉴别溶液与胶体的最简方法是( )
A.观察电泳现象 B.观察丁达尔效应 C.观察布朗运动 D.透过半透膜
27.做电泳实验时,氢氧化铁胶体颗粒向阴极移动,原因是( )
A.Fe3+带正电荷
B.Fe(OH)3胶体颗粒吸附阳离子
C.Fe(OH)3胶体带负电, 吸附阳离子
D.通电后, 阴极附近产生大量OH-, 而 Fe(OH)3胶体颗粒带正电荷, 故向阴极移动
28.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萃取 B.重结晶 C.聚沉 D.渗析
二、填空题
29.溶解度曲线图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溶液的一种状态。右图所示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状态图。试判断该溶液在A、B、C、D四种状态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
30.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很多,如重结晶、过滤、盐析……,请将分离或提纯下列各混合物最适宜的方法的名称添入括号内:
①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 。
②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钠固体 。
③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少量食盐 。
④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离子 。
31.解释下列现象
(1)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2)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可制成豆腐。
(3)氯化铁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胶体,它们为什么都有净水的作用。
(4)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
(深圳外国语学校 苏玉婵)
答案:
1.D 2.C 3.A 4.B 5.D 6.C 7.D 8 D 9.D 10.D 11.D 12.C 13.A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C 21.C 22.C 23.C 24.C 25. B 26.B 27.B 28.D 29.AD
30.①加热分解②升华③蒸馏 ④渗析
31(1)河流中由细小的泥沙形成胶体,遇到海水(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
(2)盐卤或石膏使豆浆胶体发生聚沉;
(3)水解产生的Fe(OH)3和Al(OH)3胶体具有很大吸附作用,起到净化的作用;
(4)氯化铁能使血液聚沉
1g
0.01g
10g
易溶
微溶
难溶
可溶
溶解度由小到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