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牙膏中的物质作摩擦剂的是 ( )
A 甘油 B 二氧化硅 C 氟化钠 D 香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态的氟没有毒,含氟牙膏中的氟含量越多越好
B 火柴头中含有的氯元素为氯化钾
C 可用高锰酸钾温室效应来检测新装修居室内甲醛的浓度
D 火柴燃烧生成的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3.下列不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的是 ( )
A 甘油 B 葡萄糖 C 氨水 D 乙醇
4. 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
A. 萃取 B. 重结晶 C. 蒸馏 D. 渗析
5.下列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 A.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B.用食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积存的水垢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共分化纤织物与纯毛织物
6.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温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为浑浊。
Ca(OH)2溶液
7.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无色溶液使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结论:溶液是碱溶液
B 无色溶液能与碱反应,结论:溶液是酸性溶液
C 无色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溶液中含Ca(OH) 2
D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该气体为NH3
8.下列实验中,①PH试纸的使用 ②过滤 ③蒸发,均用到的仪器是 ( ) A、蒸发皿??????? B、玻璃棒????????? C、试管?? ?? D、分液漏斗
9.关于亚硝酸钠与氯化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亚硝酸钠可作防腐剂,所以没毒
B 可用淀粉KI试纸来鉴别一种盐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
C 亚硝酸银和氯化银都是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的稀硝酸溶液来区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
D 氯化钠为白色固体,亚硝酸钠为红棕色固体
10. 有CuS、Cu2S各1g,要区别它们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 在日光灯下比较它们的颜色区分
B 用称重、灼烧、称重的方法测试
C 用浓NaOH溶液煮沸后测S2-
D 用灼烧后生成的气体用碱吸收测量质量差
1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 水和乙醇 B 乙酸乙酯和水 C 乙醇和水 D 乙醇和乙酸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用酒精洗涤 B、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C、将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D、往双氧水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加快分解速率
13.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 A、苯、酒精、硝基苯?????????????? B、食盐、烧碱、硝酸铵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猛、活性炭
14.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HCHO溶液(石蕊试液) 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 D.Na2SO3溶液(BaCl2)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一定有SO42— B.滴入KMnO4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CH2=CHCH2CHO中一定有碳碳不饱和键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一定有CO32—或SO32—
16.以下离子检验的结论可靠的是????? ( ) A.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再加淀粉,不出现蓝色,说明没有I- B.往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CCl4,CCl4层呈红棕色,说明有Br- C.往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32-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
17.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再加入适量硫酸溶液,静置后,颜色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 A.酚酞溶液、NaOH、KNO3?????????????????? B.Ba (NO3)2、NaNO3、CuCl2 C.FeCl2、KSCN、NaNO3?????????????????????? D.品红溶液、Na2SO3 、KCl
18.有编号为1、2、3、4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1%酚酞、0.1mol/LNaOH溶液、0.1mol/L盐酸和0.1mol/LNaCl溶液,现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学生进行鉴别,而且每人只鉴别两瓶溶液,告诉学生鉴别两瓶溶液都正确得满分,只有一瓶正确可以及格。四位学生的鉴别结果如下:
甲
1号为0.1mol/L盐酸
4号为0.1mol/LNaCl溶液
老师评价:四位学生都及格,但是没? 有一个得满分
乙
1号为0.1mol/LNaOH溶液
3号为0.1mol/L盐酸
丙
1号为1%酚酞
2号为0.1mol/L盐酸
丁
4号为0.1mol/L盐酸
2号为NaOH溶液
正确的结论是??? ( ) A.1号为1%酚酞????? B.2号为0.1mol/LNaCl溶液
C. 0.1mol/LNaOH溶液??? D.? 0.1mol/L盐酸
19.可用来鉴别装在不同容器中的己烯、甲苯、丙醛的一组试剂是 ( ) A.?银氨溶液和FeCl3溶液????????? ??? B.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 C.银氨溶液和溴水???? ???? D.酸性KMnO4溶液和银氨溶液
2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干燥Cl2?? B、吸收HCl?? C、石油的蒸馏?? D、吸收NH3
21.下列物质分离过程中涉及共价键断裂的是 ( ) A.用渗析法除去淀粉胶体中的少量NaCl B.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饱和食盐水洗去Cl2中的少量HCl D.用升华法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碘
2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二、填空题
23 (1)用盐酸检验牙膏中有无碳酸钙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牙膏的澄清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火柴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火柴燃烧过程中有_______气体生成,反应中高锰酸钾是_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
(3)往盐酸酸化的FeCl2溶液中,加入NaNO2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NaNO2是_____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
24. 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样品,可能含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
阳离子
K+ Ba2+ Ag+ Mg2+ NH+ 4 Na+
阴离子
SO2— 4 SO2— 3 CO2— 3 AlO— 2
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为12;
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同时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肯定存在的离子
判断依据
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3)尚待检验的阳离子及其检验方法:
尚待检验的阳离子
检验方法
25.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2)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3)实验过程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Ⅱ.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27.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
从选择的药品分析,实验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 ;
② 。
专题3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D
D
A
B
D
B
B
B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A
C
B
B
A
C
D
C
A
23. CaCO3 + 2H+ === Ca2+ + CO2 ↑ + H2O ,蓝色沉淀溶解,溶解呈绛蓝色。
(2)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SO2 ,氧化剂。
(3)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NO2- + Fe2+ + 2H+ === NO↑ + Fe3+ + H2O 氧化剂 。
催化剂
24.
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NH4+
Ag+、Mg2+
由于溶液呈碱性且未嗅到刺激性气味
碱性溶液中无沉淀
(2)
肯定存在的离子
判断依据
AlO2—
CO32—
加酸有沉淀,继续加酸沉淀溶解
加酸后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排除的离子
排除出的依据
Ba2+
SO32-
有CO32—存在时原溶液无沉淀
酸化后逸出的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
(3)
尚待检验的阳离子
检验方法
K+、Na+
焰色反应
25. ⑴黄;中和H+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⑵橙红色;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⑶正反应移动;变浅
26. (1)Cu;Fe(顺序可交换)(3)①?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②?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③?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②可知,一定含铁④?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
27.实验Ⅰ:检验Na2SO3是否变质(或检验Na2S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
实验Ⅱ:氢氧化铁胶体(或胶体)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 Fe3++3SCN-=Fe(SCN)3 Ba2++SO42-=BaSO4↓
实验III: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
2Fe3++3CO32-+3H2O=2Fe(OH)3↓+3CO2↑
①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 ②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