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1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化学改变了社会的事实;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2 2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从实例中归纳科学探究要素;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反思探究过程。
3 3 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 取用药品,对物质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
③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材与学情分析:
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相关知识
⑴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⑵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⑶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媒体选择:
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张、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
重点、难点
1.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 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⑴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⑵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⑶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
组成与构成不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本节知识结构
课型:新授启蒙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响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课题:第二节 化学之旅
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会写探究活动报告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⑵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进行活动反思。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好化学的情感。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明确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知道了物质发生的变化和构成物质成分的基础上来认识怎样学习化学的。因此怎样学好化学是学生热切关注的,此时的求知欲望也是非常强烈的。但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又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问题并不明确。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引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是非常高涨的。
相关知识
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⑵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室、化学影片素材、烧杯、生石灰、水、蜡烛、鹌鹑蛋
重点难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探究实验的设计
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⑴明确科学探究的环节: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并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其中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⑵注重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设计题注重实验操作的综合性、可操作性、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在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懂得操作的原理和实验的一般步骤。
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接受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会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起来,需要学生善于积累知识,并关注化学科技成果,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题干“顺藤摸瓜”。
思维误区
本节内容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现象与结论混为一谈,这是初学者在描述现象时最易犯的错误。
本节知识结构
课型:新授启蒙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并实验。
4.收集证据。
5.结解释与结论。
6.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多识一点]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
[学生自学]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学生活动]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2.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
[学生分析]上述结果如何解释?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
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自己的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与积极的鼓励、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②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⑵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物质的称量、仪器的洗涤和连接等基本实验操作。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里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本节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要求
相关知识
⑴镁条燃烧时,用到的仪器、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到的现象?
⑵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的实验用到的仪器、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到的现象?
⑶锌粒与稀盐酸反应中用到的仪器、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到的现象?
⑷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用到的仪器、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媒体选择
化学实验室演示实验一组;多媒体素材
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
2.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⑴怎样学习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新课标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平时要善于思考,做到不仅会操作,还要懂得操作的原理。
⑵注重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总结。
思维误区
本节内容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对实验基本操作不熟练,常出现操作不规范或错误操作。
课型:新授启蒙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Ⅱ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Ⅰ;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三、本操作练习
㈠、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
㈡、固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少量细砂于试管中
2.取石灰石颗粒于试管中1
㈢、物质的加热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2.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
㈣、物质的称量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用托盘天平称量2g食盐
2.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
㈤、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四、实验练习
——对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现象
1.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三种液体间的反应试管
2.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2-3块石灰石,滴入2mL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的变化,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3.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滴入约2mL稀硫酸;
4.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蓝矾晶体,加热观察现象。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仪器和练习基本操作,同时要掌握几个反应的实验现象。
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提纲理解记忆有关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课后记
首次进入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准备的都很充分,进行的也很顺利,,表现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研究的范畴: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奇妙的化学
本质:生成了与原来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
化学变化的奥秘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两者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发生,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
变化
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
利用身边的实物等物质进行有关的讨论、分析、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交流、共享、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三个标题
提供材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观看,发表感想,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交流讨论,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体验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交流评价
环节
途径:化学实验
研究化学的方法→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