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教学计划

文档属性

名称 上学期教学计划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01 17: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三 化 学 教 学 计 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年级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 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认真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先进理念,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3、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5、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6、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精选题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并对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9、以课本为根本,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0、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1、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2、抓好双基教学,适当拓展、创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优生优培,中程生和学困生进一步转化,以求全面提高。
13、每单元形成一次性测试,及时总结反馈,然后对症下药,以求查漏补缺。
14、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怕发展。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五、本学期的课时设计安排:
周 次 具体时间 教育教学内容 备 注
1 9.1-9.6 1.1奇妙的化学1.2化学之旅1.3走进化学实验室
2 9.7-9.13 2.1水分子的运动2.2水的分解与合成
3 9.14-9.20 2.2水的分解与合成2.3原子的构成
4 9.21-9.27 2.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阶段性测试
5 9.28-10.4 3.1 空气的成分
6 10.5-10.11 3.2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7 10.12-10.18 3.2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8 10.19-10.25 3.3性质活泼的氧气
9 10.26-11.1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10 11.2-11.8 4.1燃烧与灭火4.2化学反应的表示
11 11.9-11.15 4.2化学反应的表示
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2 11.16-11.22 4.4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3 11.23-11.29 5.1生活中的酸和碱
5.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4 11.30-12.6 5.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5.3酸和碱的性质
15 12.7-12.13 5.4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16 12.14-12.20 7.1常见的金属材料
7.2金属的化学性质
17 12.21-12.27 7.2金属的化学性质
7.3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18 12.28-1.3 复习1-3单元
19 1.4-1.10 复习4-5单元
20 1.11-1.17 复习7单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