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预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预习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20 09: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学科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趣味导读:有人说:化学家在从事上帝的工作。因为化学家不仅关心自然界中已经有的元素与物质,而且还创造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与新物质,正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边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界”。100年来,新分子层出不穷。请看:
年份 已知化合物的数目
1900 55万种
1945 110万种(大约45年增加一倍)
1970 236.7万种(大约25年增加一倍)
1975 414.8万种
1980 593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
1985 785万种
1990 1 057.6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
2000 2 630万种
由表可见,新化合物的数目飞速增长,这就是化学家的本领。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吗?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预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化学制品
2.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志向
3.认识化学对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
预习重点:化学对生活及社会的作用
预习任务:
问题一:什么是化学制品?
任务:仔细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根据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如学习用品、衣物、建材及装饰品等),并交流讨论制造各种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分类,把分类统计结果填在下表中。
物品名称 类别 制造材料 材料分类
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小结:①由上表知,含人造材料的物品的比例为
②化学制品
问题二:化学制品无处不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那么化学制品对人类生活有什么作用?
任务:结合教科书第3页“活动天地”以“我的荒岛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小文章。
问题三:化学制品促进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化学制品对促进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任务:结合教科书第3-4页文字及图片,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预习检测:
1、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2)能源问题:
(3)粮食问题: (4)环境问题:
2、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3、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课外拓展:化学能让2+1=2
18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的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是化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
高斯说:“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化学不在精密科学之列。”
阿伏加德罗反驳道:“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之王,但是没有其他科学,就会失去真正的价值。”
此话惹翻了高斯,这位数学家竟发起火来:“对于数学来说,化学充其量只能起一个女仆的作用。”
阿伏加德罗并没有被压服,他使用实验事实进一步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阿伏加德罗在将2升氢气放在1升氧气中燃烧得到了2升水蒸气的实验结果给高斯时,他十分自豪的说:“请看吧,只要化学愿意,它就能让2加上1等于2。数学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于化学知道的太少了!”
科学的发展证明阿伏加德罗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谁也再去怀疑化学的重要性了。化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单元第二节变化与性质
(总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并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2、初步学习实验观察的方法。
3、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预习重点: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预习任务:
问题一: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
任务:阅读教科书第5页图片,完成下列分析。
⑴木炭燃烧变成灰烬,原物质是﹍﹍﹍﹍变化后生成的物质是﹍﹍﹍﹍
⑵葡萄酿成酒原物质是﹍﹍﹍﹍变化后生成的物质是﹍﹍﹍﹍
⑶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原物质是﹍﹍﹍﹍变化后生成的物质是﹍﹍﹍﹍
⑷以上三者变化后生成的物质与原物质﹍﹍﹍﹍(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小结: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问题二:怎样判断化学变化?
任务:阅读教科书第5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
2、但这些现象﹍﹍﹍﹍(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分析下列生活情景说明其包括了什么变化?
灯泡通电发光;水中滴加红墨水;加热水产生水蒸气;牛奶加入水中
小结: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问题三、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阅读教科书第6--7页,完成下列的问题。
⑴分析下列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篝火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变为﹍﹍﹍﹍;电池充电是﹍﹍﹍﹍转变为﹍﹍﹍﹍。
⑵绿色化学的理想是﹍﹍﹍﹍﹍﹍﹍﹍、﹍﹍﹍﹍﹍﹍﹍﹍、﹍﹍﹍﹍﹍﹍﹍﹍。
开展化学研究的目的﹍﹍﹍﹍﹍﹍﹍﹍﹍﹍﹍﹍﹍﹍﹍﹍
问题四:物质的变化表现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怎样判断?
任务:阅读教科书第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铝具有导电B、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
C、氯化钠是白色固体 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3、金属锂在通讯和航空领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辣味”属于氢氧化锂的(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腐蚀性”属于氢氧化锂的﹍﹍﹍性质。
小结:化学性质,﹍﹍﹍﹍﹍﹍﹍﹍举例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举例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预习诊断: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融化成蜡油 D、玉米酿成酒精
2、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发光 C、铁生锈 D、自行车爆胎
3、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中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洗净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物理变化)
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剧烈燃烧 B、发出白光 C、放热 D、生成白色固体
6、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 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 石油沸腾 D、光合作用 蜡烛融化
7、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炸药爆炸,蒸发 B、燃烧,腐烂 C、融化,发酵 D、变形,沸腾
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9、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诗句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C、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制作导线 B、液态氢作火箭燃料 C、利用氩气稳定性作保护气 D、氧气供给呼吸
12、以下物质的用途只要是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搽酒精降温
13、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在空气中会生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三课时物质组成的奥秘
(总第三课时)
预习目标:1、知识:知道什么是化学 2、观念:初步感知物质的微粒观。
预习重点:物质微粒观的形成。
预习内容:
问题一:物质由什么构成?
任务:阅读教科书第7—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一袋小麦可以分成2份、4份、8份等,是因为一袋小麦是由许多﹍﹍﹍构成。
2、一桶水也可以分成2份、4份、8份等由此说明﹍﹍﹍﹍﹍﹍
3、一个油墨小点中约含100亿亿个碳原子这说明﹍﹍﹍﹍﹍﹍
4、教科书第8页下图1是用显微镜看到硅原子的图像,这说明﹍﹍﹍﹍﹍﹍图2是人工移动的铁原子形成的“原子”二字,这说明﹍﹍﹍﹍﹍﹍这是﹍﹍﹍变化。
小结:1、物质是由﹍﹍﹍构成。2、原子是﹍﹍﹍而且很﹍﹍﹍。
问题二、化学研究什么?
任务:阅读教科书完成下列问题。
1、水是由﹍﹍﹍构成;氧气是由﹍﹍﹍构成;氢气是由﹍﹍﹍构成;铁是由﹍﹍﹍构成。
2、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
3、通过教科书的图片水、氧气、氢气三种分子的排列方式说明﹍﹍﹍﹍﹍﹍﹍﹍﹍
4、氧气可以供给人呼吸而水不能,两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5、在氧气、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这是为什么?
6、完成教科书第9页“挑战自我”第2题。
小结:1、元素﹍﹍﹍﹍﹍﹍﹍﹍﹍﹍﹍﹍
2、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反思拓展:
1、写出表示下列物质的化学表示符号。
水﹍﹍﹍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硅﹍﹍﹍
2、符号“H2O”表示的意义。
⑴﹍﹍﹍﹍﹍﹍﹍﹍﹍﹍﹍﹍⑵﹍﹍﹍﹍﹍﹍﹍﹍﹍﹍﹍﹍
⑶﹍﹍﹍﹍﹍﹍﹍﹍﹍﹍﹍﹍⑷﹍﹍﹍﹍﹍﹍﹍﹍﹍﹍﹍﹍
预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