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绪言和第一单元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三化学绪言和第一单元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20 20:48: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小魔术】(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其中的奥秘所在)
【讨论与思考】
话题: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科学家们已经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请你展开想象,解释下列神奇的现象吧。
(1)科学家创造出一种高分子薄膜的鸟笼,让人们看到小鸟和鱼儿一同愉快地生活在水中的情景。
(2)一只小猫在一块平放的玻璃板上,对小猫所在的玻璃板下面加强热,小猫却露出一种浑然不知的表情。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化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哪些属于化学范畴?
思考:
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为什么化学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化学发展史:可将其分成几个阶段来认识。
古代——
近代——
现代——
近代——
(4)怎样学化学?
思考: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在我国西部开发建设中,要在某新建城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基地,图1为该城市环境图,该城市气候干燥,经常刮西北风。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供选择,请你从绿色化学的角度选择理想的地点,并阐述你的理由。
图1
【例题解析】
1.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 D.生铁导热性能最好
3.
2.如图所示,金丝鸟与金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您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隔水
【总结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二 )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加热的常见仪器及其方法,知道洗涤干净的标准
2、能进行药品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
一物质加热
【阅读与思考】阅读P20页
1、实验室用于加热的仪器通常有两个种?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三不准原则) :
3、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该如何处理?
4、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为什么?如何熄灭酒精灯?
【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方法,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方约3 cm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 s、35 s、27 s。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哪一层火焰?为什么?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三点)
(3)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1、 物质量取
1、液体药品的量取一般用 和
2、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误差分析】
(1)量筒读数保留到
(2)量程的选择 如:2.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③
(3)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将引起实验结果的偏差
① 用量筒量取10mL水,采取仰视读数的方法,则实际取水为 ( )
A.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估计
②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
A.肯定大于6毫升 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 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③ 进行量筒里液体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 .3 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
A、16.7ml B、大于16.7ml C、小于16.7ml D、无法确定
三、洗涤仪器
1、.一般用试管刷,当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准是( )
A、器壁上出现均匀水膜    B、器壁上的水可聚成水滴
C、器壁上的水可成股流下   D、器壁无水
四、连接仪器装置:
仪器组装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连接技巧:润、转
【例题解析】
1、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2;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3、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蘸取试液 B.搅拌溶液 C.引流液体 D.研磨固体
4.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给物质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使用天平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5.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试管口要稍低于试管底部,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成的气体比空气重 B.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
C.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D.上述3个原因均有
【总结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
学习目标
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学习过程
一、仪器介绍(结合课本P150-151页)
1、指出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⑴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
⑵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
⑶蒸发溶液时,需要用 ;
⑷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 ;
⑸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
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和 。
2、.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气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
【化学小谜语】各打一实验仪器或实验操作。
(1)一对兄弟,两边站起,不高不低,公平合理 -----
(2)一路洒落十升粮-------- (3)吹不响的喇叭——
(4) 身上一把尺,肚里一条线,天热与天冷,线儿长短变——
(5) 盛酒不是瓶,叫灯不照明——
二、药品取用: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
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 ,固体只需 。
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4、实验中要要注意保护眼睛。
【阅读与思考】:
1、取用粉末状药品与块状药品分别用什么仪器?
2、液体药品取用,倒取时要注意哪三方面?
3、在一只试管中要加入碳酸钙粉末和盐酸溶液,一般应先加哪一种药品?为什么?
4、阅读P152页,思考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分析与思考】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②调整零点 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在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2、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
A、59 g B、59.3 g C、59.32 g D、59.329 g
3、 用托盘天平称量10 g某物质时,如果天平指针偏向左,则需要 ( )
如果天平指针偏向右,则需要 ( )
A.添加砝码 B.取下砝码 C.减少称量物 D.增加称量物
4、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称量值比实际质量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
A.空载时指针向左偏转,未经调平就称量 B.空载时指针向右偏转,未经调平就称量
C.调零时,游码不在刻度尺零点 D.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称量物
5、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
A.5.3克 B.5.1克 C.5.0克 D.4.9克
【总结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 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学习过程
[展示实验]
【分析实验】找出几个实验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得出结论】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两者间的联系与根本区别:
【问题与思考】:
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钢铁生锈 J、发生沙尘暴 K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 L. 石蜡受热会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阅读与思考】P7-9页
1、 物质的性质包括哪两个方面?
2、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问题与思考】:
1、探讨如何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下列表达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
(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于水—— 胆矾易溶于水——
3.从阅读材料中寻找: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
例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例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1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3、.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该店外挂满氢气球,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到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试解释爆炸的原因。
(3)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什么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说明理由。
总结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提问题→猜测→设计→实验→结论→反思
点燃前
1、 蜡烛的组成:
2、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3、 用小刀切割放入水中:讨论蜡烛的硬度和密度
点燃蜡烛
1、 仔细观察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2、 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3、 取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比较被烧得情况,得出结论
4、 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震荡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熄灭蜡烛
1、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复燃?推测白烟是什么?
活动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 查阅以下信息:
(1)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现象?
(2) 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各有什么现象?推测氧气可能有的性质
(3)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推测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质
2、 探究实验
呼吸是我们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猜想与假设】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因为氧气被人体所吸收。
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为吸进的氧气与人体中的某些物质反应后转化成了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1、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多呢?
2、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都比空气的多呢?(阅读P14)
【拓展延伸】:
1、如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
2、如何收集一瓶大棚内的气体?
3、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两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总结反思】
【课堂反馈】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放进氧气里,木条火焰 。
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3、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里含有水蒸气
4、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 空气
5、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 ( )
①空气 ②氧气 ③人呼出的气体 ④二氧化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通过观察蜡浊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