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

文档属性

名称 制取氧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20 20: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如何通过实验区分它们?
【教授新知】氧气的制取
【新课引入】在电视广告上我们常看到围棋大师聂卫平代言的“氧立得”的广告,这是一种制氧气的器械,在实验室里我们又该如何来制备氧气呢?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课堂演示】实验2-5
【思考与交流】
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刚开始时木条不复燃,而加入二氧化锰以后木条复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二氧化锰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
4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看法?
【课堂演示】实验2-6
【思考与交流】
1.仔细观察实验2-6,你发现了哪些反常的现象?
2.由实验2-6的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催化剂:
催化作用:
【交流与讨论】
1.对于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字眼?
2.实验2-5以及实验2-6中,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课堂练习】下列有关催化剂的理解,正确是的(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课堂思考】实验2-5和实验2-6证明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产生氧气,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收集氧气呢?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实验装置图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例题讲解】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 端进入
2.瓶内装满水,氧气从 端进入,水从 端排出。
【讨论与交流】
1.你能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内容搭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吗?
2.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课堂反思】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MnO2 B.H2O2 C.空气 D.KMnO4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3.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氨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方法都不可以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步骤是什么?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2.常见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哪些?选择气体收集方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授新知】
(一)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备氧气
【交流与讨论】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以及教师的演示操作,思考下列问题:
1.比较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2.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3.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4.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5.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
6.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7.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
8.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有什么后果?
9.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如何检验已经收集满?
10.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也能够产生氧气,其装置和我们所介绍的双氧水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两套装置中哪一套相似?为什么?
11.对比课本P38-39图2-15和2-17,两套装置有何异同?为什么?
(二)分解反应
1.请写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上看,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课堂小结】分解反应的定义
分解反应:
【课堂练习】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铜与二氧化碳、氧气、水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得到四氧化三铁
(三)工业上制氧气
【拓展阅读】阅读课本P41,说说工业上是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的。
【课堂反思】
【随堂练习】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2. 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 除⑥⑦外 D.①②③⑤
3. 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镁条燃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