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精品资料】第5讲:综合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届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精品资料】第5讲:综合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24 06: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届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精品资料第5讲
综合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知能整合】
2008年《考试说明》要求新高考试题重在考查能力立意,着重考查考生的发展潜力。即“不仅考查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而是关注学生将来能学会什么”,试题中信息题、科学探究题的比重将增大。综合探究试题主要从“理解化学科学、形成信息素养、学会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能力一:理解化学科学的能力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识化学及相关科学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能力二:形成信息素养的能力
(1)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2)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能力三:学会实验探究的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3)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
(4)能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四:解决化学问题
(1)能够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成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典型例析】
例1: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变式训练:
工业上制取镁有一次电解法和二次电解法,一次电解法:铁锅中熔有MgCl2和KCl,石墨为阳极,铁锅为阴极。在700℃下电解,生成的镁(熔点为647℃)浮在电解质表面,电解是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的。
(1)为什么要在惰性气氛下电解?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时电解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_____________。
(3)二次电解法:电解质同上,石墨为阳极,铅为阴极沉于电解槽底。电解得铅镁合金,取出冷却后,以它为阳极进行第二次电解,电解质仍为MgCl2和KCl,以镁为阴极,在低于650℃的条件下电解,在阴极得到镁。与一次电解相比,电解效率明显提高,原因何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合成催化剂等。回答下列有关CuO的制备和性质的相关问题。Ⅰ.CuO的制备: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1∶1的H2SO4是用1体积98% H2SO4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硅酸盐质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氧化亚铜(Cu2O)与稀H2SO4反应有CuSO4和Cu生成。假设焙烧后固体只含铜的氧化物,为检验该固体的成分,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加入稀H2SO4,若溶液呈现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CuO
B.加入稀H2SO4,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固体中一定有Cu2O
C.加入稀HNO3,若有无色气体(随即变成红棕色)产生,说明固体中有Cu2O
D.加入稀HNO3,若全部溶解,说明固体中没有Cu2O
Ⅱ.CuO的性质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刚制备的纯净的CuO,探究CuO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并与MnO2相比较,研究其催化能力。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m(KClO3)/g m(MnO2)/g m(CuO)/g 回收催化剂质量/g
① 0.6000 ―― ―― ――
② a 0.2000 ―― 0.1950
③ b ―― c 0.190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a= g,b= g,
c= g。
(2)实验①的目的是               。
(3)本实验中为了比较CuO和MnO2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能力,还需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说明CuO和MnO2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能力,还应保持反应的温度相同,如果该实验是在你校的实验室进行,你将如何操作以保证反应温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反应残留物中回收催化剂,并称量其质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分别为110.6℃和179.1℃,MnCO3在水中难溶,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______________;分离(NH4)2SO4和MnCO3采用的操作II是        。
(2)反应I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反应II应加入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其目的是     。
(4)实验中发现,甲苯转化为苯甲醛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其可能的原因是        。
(5)该工艺流程最大的优点是尽可能的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该工艺体现的基本思想是                  。
【当堂反馈】
1.红矾(重铬酸钠Na2Cr2O7)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产品;工业上生产红矾的工艺流程如下:①铬铁矿(可视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SiO2)与纯碱、石灰石混合后通过空气焙烧(使铬转化为+6价化合物)②焙烧产物加水后,并用硫酸调成中性溶液③过滤、滤液加硫酸酸化、浓缩、结晶成红矾。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SiO2+CaCO3 ;
Al2O3+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填上系数:
FeO·Cr2O3+ Na2CO3+ O2
Na2CrO4+ Fe2O3+ CO2
(3)用水浸取焙烧产物,并用硫酸调成中性的目的是
,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2.已知常温下,Mg(OH)2在其饱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5×10-4 mol· L-1,Ag2O的溶解度是目1.6×10-3 g/100 g H2O,通过计算判断:
(1)将足量MgO和Ag2O分别放入水中,其水溶液能否使酚酞变红?(已知lg 3.3=0.5,l g 1.4=0.2)。
(2)取MgSO4稀溶液,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并使NaHCO3与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试回答:
①经检测,该溶液的pH=7.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混合液中滴入酚酞,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至约60℃,其现象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充分反应后,再升高温度在沸水浴中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1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监测公报”指出,减少SO2的排放和生活废水的处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地区酸雨pH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地区酸雨pH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原因 。
(2)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氨吸收烟气中SO2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再用一定量的磷酸进行反应,在反应回收SO2后的混合物中通入适量的氨气得到一种产品。该技术的优点是 。
(3)为进一步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人们正在探索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该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SO2+2CO=2CO2+Sx 、CO+Sx=COS、2COS+SO2=2CO2+Sx 。其中COS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4)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细小的悬浮物,可加入某些物质使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请你举一种常见的能使生活污水中悬浮物聚沉的物质,其化学式为     。若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的氮化合物,通常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首先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氧化为NO3-:NH4++2O2=NO3-+2H++H2O,然后加入甲醇,NO3-和甲醇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请写出加入甲醇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氯气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很多化学物质成分中均含有氯,如饮用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三氯化磷是无色液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许多磷的化合物,如敌百虫等多种农药。科学家舍勒在化学上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发现了氯气。一般情况下,在实验室中常用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PbO2、KMnO4、KClO3、Ca(ClO)2等]氧化盐酸制氯气。
(1)写出用Pb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已知PbO2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试写出PbO2和NaOH浓溶液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 。
(2)现用漂粉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将足量漂粉精投入浓盐酸中。反应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有 、 。
(3)磷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无色液体PCl3和淡黄色晶体PCl5,PCl3还可继续与Cl2作用生成PCl5,PCl3和PCl5均可与水反应:PCl3+3H2O=H3PO3+3HCl,PCl5+H2O=POCl3+2HCl, PCl5+4H2O=H3PO4+5HCl。PCl5受热可分解:PCl5PCl3+Cl2。
①将红磷(P)与Cl2按规定2:5物质的量之比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5000C发生反应,所得产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PCl3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键角为1000,H3PO3与足量NaOH溶液作用的产物是Na2HPO3,则在下列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了八个电子结构的是___________。
A.PCl3 B.PCl5 C.Na2HPO3 D.Na3PO4
③已知PCl5分子为三角双锥结构的非极性分子,则PCl3F2有_____种同分异构体。
④水在液态时存在H3O+和OH-,液氨中存在少许NH4+和NH2-,PCl5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类似水和氨的解离方式,其中一种离子呈四面体结构。则两种离子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3.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与氢碘酸、二氧化硫等还原性物质作用,被还原为单质碘,在碱性介质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盐等氧化为高碘酸钾。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
(1)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为 ;
(2)步骤②中,用硝酸而不用HI,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要保持溶液微沸1小时以完全排出氯气,排出氯气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下表碘酸钾的溶解度,步骤11得到碘酸钾晶体,你建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KIO3g/100g水 4.60 6.27 8.08 12.6 18.3 24.8
4.“关注民生”和“科学发展”是“十七大”报告的主题之一,环境问题与“民生”和“科学发展”密切相关。世界
环保组织2006年度报告指出,在所有衡量地球健康状况的指标中,人类仅成功地扭转了一项指标的恶化-大气中氯氟烃减少,而C、S、N氧化物的排放有增无减,水资源的紧缺和污染加剧。保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化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所在。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氯氟烃的减少带来的积极效果是__________;
(2)酸雨的化学特征是 。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若用NOx表示氮氧化物,请写出空气中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SO2是有用的化工原料,回收利用SO2既能减少大气污染,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有学者提出利用Fe2+、Fe3+等离子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氧化成SO42-而实现SO2的回收利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转化器的脱硫效率:
① 在实验室测定模拟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现有注射器、洗气瓶、导管、量筒等仪器,需要的药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上述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欲测定转化器中的脱硫效率,已知气体流速,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体富营养化是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2007年春夏之交我省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再次给水资源保护敲响警钟。检测显示,蓝藻爆发时太湖全湖N、P平均含量分别高达4.0和0.13 mg/L。环境专家建议用金属镁将水体中的NO3-还原为N2而消除污染,Mg则转变为Mg(OH)2沉降湖底。要使太湖水中N的平均含量下降至0.20 mg/L,则每立方米水体中应投入的镁粉应不少于 g。
5.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的合成和应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传统哈伯法合成氨工艺中,N2+3H2 2NH3 △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______。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下表(N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 。分析表中数据, ℃ MPa时H2转化率最高,实际工业生产不选用该条件的主要原因是 。
③下列关于合成氨说法正确是 。(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NH3的产率
B.寻找常温下的合适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C.由于△H<0,△S>0,故合成氨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最近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不必使氨先裂化为氢就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它既有液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又克服了液氢不易保存的不足。其装置为用铂黑作为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氨气。其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 ,你认为电解质溶液应显 性(填“酸性”、“中性”、“碱性”),其原因是 。
6.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1)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E)有关。
已知:H2(g)+Cl2(g)=2HCl(g) ΔH=-185kJ/mol
E(H-H)=436 kJ/mol,E(Cl-Cl)=247 kJ/mol
则E(H-Cl)= ;
(2)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有下图所示的装置:
该装置中Cu极为 极;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 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010届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精品资料第5讲
参考答案
例1: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较强的综合性化学问题。以制硫酸工艺尾气的处理为背景,充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处理题给信息,形成结论的能力。
疑难辨析:(2)中由于题中引入了苯二胺致使很多同学无从下手,其实题目很明确,苯二胺的性质和苯二酚相同。(3)中由于很多同学没有考虑SO2气体混有SO3而导致误选。
解题过程:(1)SO2不易被O2氧化,当SO2溶于氨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增强易被O2氧化。(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已经生成大量的副产品铵盐,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的目的主要为了增加铵根离子浓度有利于铵盐的析出,温度降低也有利于铵盐的析出,温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有电离吸热、水解吸热、溶液吸热、反应吸热等。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利用尝试法判断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NH4)2SO3·H2O。③同学们可能不了解苯二胺的性质,但可从苯二酚着手,苯二酚的性质类似于苯酚,易被氧化,因此加入苯二酚可防止(NH4)2SO3被氧化,即作抗氧化剂。⑶尾气中由于含有SO3和酸雾,因此不能用碱液吸收法,可利用SO2的还原性用氧化还原吸收法进行测定。酸性KMnO4和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2H2O+5SO2=5SO42-+2Mn2++4H+,碘水和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SO42-+2I-+4H+。答案:(1)2H2SO3+O2=2H2SO4 2(NH4)2SO3+O2=2(NH4)2SO4 2NH4HSO3+O2=2NH4HSO4(任填两个)(2)①反应吸热 ②(NH4)2SO3·H2O ③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3)BC
变式训练:
答案:本题以工业生产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混合物分离以及能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成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是新说明提出来的新要求,解题时用比较求异的思想来分析:
从图中易得答案,一次电解法电解生成的镁浮在表面,与氯气反应重新生成MgCl2,因此电解效率不高。二次电解法中第一次电解得到Pb—Mg合金沉积在槽底,避免了与Cl2的反应,第二次电解相当于精炼镁,且电解过程中又没有Cl2产生,因此二次电解法电解效率高。
例2:思路点拨:设计本题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流程和实验数据回答实验细节,重在考查《考试说明》中强调的能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实验探究结论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正向思维能力的考查,只要弄清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不难解决。
疑难辨析:要注意Cu2O与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的区别,在Ⅱ中要牢牢抓住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不变的这一性质来求解。
解题过程:Ⅰ.(1)中溶解过程是CuO溶解在H2SO4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2)根据1∶1的H2SO4的定义可知配制过程中所需的仪器,用量筒分别量取浓硫酸和水,然后在烧杯中进行稀释和溶解。(3)中分2种情况进行讨论,一种方法是将混合物与氧化性酸反应,另一种方法是将混合物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根据现象的不同即可鉴别。Ⅱ.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氧化物的催化性能,因此前提条件是所取KClO3和两种氧化物的质量分别相等,通过相同时间内放出O2的量的来判断催化性能的高低。答案:Ⅰ.(1)CuO+2H+=Cu2++H2O (2)烧杯、量筒 (3)bc Ⅱ.(1)a=0.6000g,b=0.6000g,c=0.2000g (2)作为实验①、②的对照,说明MnO2、CuO对KClO3的分解能否起催化作用。(3)相同时间内放出O2的量或放出相同量的O2所需时间。(4)用火焰大小相似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或用控温电炉加热相同时间,或沙浴加热相同时间等。(5)观察反应前后CuO、MnO2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以进一步说明它们在反应中是起催化作用。
变式训练:
答案:(1)蒸馏 过滤 (2) (3)使碳酸锰沉淀完全
(4)反应过程中有副反应产生,或苯甲醛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或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5)绿色化学
解析:(1)甲苯和苯甲醛2种有机物互溶,可利用两者沸点的差异通过蒸馏的方法达到分离的目的。由于MnCO3在水中难溶,(NH4)2SO4易溶于水,两者可通过过滤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2)根据题图可知,反应I中的反应物为甲苯、Mn2O3和稀硫酸,即甲苯在酸性条件下被Mn2O3氧化,氧化产物为苯甲醛,还原产物为MnSO4。(3)在反应II中使MnSO4和NH4HCO3发生反应生成MnCO3,因此可知加入过量NH4HCO3的目的是使锰离子沉淀完全。(4)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去回答。
【当堂反馈】
1.(1)SiO2+CaCO3CaSiO3+CO2;Al2O3+Na2CO32NaAlO2+CO2 \
(2)4FeO·Cr2O3+8Na2CO3+7O2 == 8Na2CrO4+2Fe2O3+8CO2
(3)提取可溶物质,并使AlO2-转化成Al(OH)3 AlO2-+H++H2O == Al(OH)3
2.(1)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①由于HCO3-的水解(HCO3-水解大于电离),而使溶液显碱性,故溶液pH>7
②有气体逸出,并有白色沉淀产生 Mg2++2HCO3-MgCO3↓+CO2↑+H2O 有气体继续逸出,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MgCO3+H2OMg(OH)2+CO2↑。
【课后巩固】
1.(1)2H2SO3+O2=2H2SO4 (2)既能回收利用SO2,又能得到复合肥磷铵 (3)直线型
(4)KAl(SO4)2·12H2O 6NO3-+5CH3OH+6H+=3N2↑+5CO2↑+13H2O
2.(1)PbO2+4HCl(浓)==PbCl2+Cl2↑+2H2O 第六周期第ⅣA族 PbO2+2OH-=PbO32-+H2O
(2)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Ca(ClO)2+4HCl(浓)=CaCl2+2H2O+2Cl2↑;Ca(ClO)2+2HCl(稀)=CaCl2+2HClO (3)①PCl3 ②A ③3种 ④PCl4+与PCl6-
3.(1)60 (2)HI具有还原性,能将已生成的碘酸氢钾还原 (3)Cl2能将KIO3氧化成KIO4 (4)蒸发结晶
4.(1) 减缓臭氧空洞的增大 (2)pH<5.6 4NOx+(5-2x)O2+2H2O=4HNO3
(3)① 已知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已知浓度的碘水和淀粉的混合溶液) ② 实验时间和加入HCl酸化的BaCl2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4)1.62×10-2
5.(1)① ,减小 ② 200℃,100 MPa 200℃时反应速率过低,压强过大对设备要求过高 ③B (2)2NH3+60H--6e-=N2+6H2O 碱性 NH3在酸性介质中易转化为NH4+离子
6.(1)434 kJ·mol-1 (2)FeO(s)+CO(g)=Fe(s)+CO2(g) ΔH=-11 kJ·mol-1 (3)阳 2.24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