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子和原子复习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26 19:32:00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朱岔学校 安玉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分子和原子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运用,使学生会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并进行实验探究。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观粒子运动的行为表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区别、相似点的复习以及基本性质的认识
2、有关分子原子的实验探究题
3、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三、教学难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有关分子原子的实验探究题
教学过程:
介绍分子和原子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介绍初中毕业会考中对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的要求
复习: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区别、相似点。完成下表:
分子
原子
概念
区别
相似点
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
4、延伸一:原子的可分与不可分(复习原子的结构)
完成走近中考练习1-8(PPT展示,师生互动)
展示化学箴:言走出分子和原子知识的误区,帮助学生强化本部分知识。
5、延伸二: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分子与原子
回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完成走近中考练习1-6(PPT展示,师生互动)
6、延伸三:有关分子与原子的实验探究题
完成走近中考练习1-4(PPT展示,师生互动)
课件28张PPT。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之----分子和原子朱岔学校:安玉年教材定位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位于教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二。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子、原子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是在前面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对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奠定了基础,在本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考要求会考指导将本部分内容归入物质构成的奥秘,占15%
考试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一、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原物质的分子原子新物质的分子分解重新组合延伸一:原子的可分与不可分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可分: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即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中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质子{(+)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走近中考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水结成冰是由于 ( ) A.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变小了
D.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3、小明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这说明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可分成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体积小
4、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出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5、将有关分子特征的编号,填写在下列叙述后的括号内: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 ( ) (2)糖放到水中,水变甜了 ( ) (3)进饭店闻到饭菜的香味 ( ) (4)湿衣服能晒干 ( ) 6、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7、如下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是关于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什么?,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氧气变为液氧是物理变化,氧气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化学变化。
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将25000L石油气装入容积为24L的钢瓶中。
化学箴言:走出分子和原子知识的误区误区1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析]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误区2 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误区3 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误区4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而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1,但中子数却是12.
误区5 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误区6 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与不分,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则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误区7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如果某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来区别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延伸二: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分子与原子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过程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宏观微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走近中考1、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2.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 )
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
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原子重新组合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团一定发生改变5.加热分解X能生成CO2、H2O、NH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CO2、H2O、NH3 三种物质
B.X中一定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C.X中碳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一定是1∶2
D.X中氮与氢的原子个数比一定是1∶3
6、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延伸三:有关分子与原子的实验探究题1、(1)在两个相同的茶杯内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 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 分子运动速度快。已知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 。
(2)如下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在 处(填A、B、C)。2、一位同学在新年晚会上给来宾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通过该节目可观察到棉花团由白色变为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你能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解释吗? 3、化学魔术之空瓶生烟器具和药品:两个大小相同的无色玻璃杯或玻璃瓶,两个能盖住玻璃瓶(或杯)的玻璃片;浓盐酸和浓氨水各少许.  准备:预先分别将浓盐酸和浓氨水涂抹在两个玻璃瓶的内壁,分别盖上玻璃片。 表演:当着小观众的面,将两个玻璃瓶按图示方式放置(放时注意有氨水的瓶在下,有盐酸的瓶在上,图A),然后口中念念有词,说声“走”,同时将玻璃片抽去(注意使两个瓶口密合,图B)。顿时,瓶内产生浓浓白烟,哈哈,成功了!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自主探究4、小芳想要通过实验的方法以酒精和水为原料,探究得出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结论。现实验室提供仪器如下:酒精灯、蒸发皿、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你能帮她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吗?快动手吧!本课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