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9-29 12: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重点难点】水的离子积、c(H+)、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
二、新授
1、水的电离
阅读精确的导电性实验并归纳: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3O+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H2O+H2O H3O+ + OH – 简写为 H2O H+ + OH –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电离=
室温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1×10-7molH2O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c (OH –)=K电离·c (H2O)
思考:① 该水中c (H+)等于多少?
② c (OH –)等于多少?
③ c (H+)和c (OH –)有什么关系?
K电离与常数c (H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W 表示
室温时KW =c (H+)·c (OH –) =1×10-14mol
思考: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W增大
归纳: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范围温度对电离常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⑤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与c (OH –)总是相等的
思考: ①含有H+的溶液一定是酸,含OH –的溶液一定是碱吗?
②任何酸中只含H+,任何碱中只含OH –吗
结论: 在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也就是水溶液中都是H+、OH-共存的。水溶液中都存在Kw=c(H+) . c(OH-) (Kw 25℃ =10-14 )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思考:温度不变,加入溶质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 和下列条件的改变,填空:(增加或减少)
纯水 加少量盐酸 加少量氢氧化钠
c (H+) 1×10-7mol/L 增加 减少
c (OH –) 1×10-7mol/L 减少 增加
c (H+)和c (OH –)大小比较 c (H+)=c (OH –) c (H+)>c (OH –) c (H+)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c (H+), c (OH –)的关系是:
酸性溶液:c (H+)> c (OH –); c (H+) > 1×10-7mol/L,c (H+) 越大,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c (H+)= c (OH –)= 1×10-7mol/L
碱性溶液:c (H+)< c (OH –); c (H+) < 1×10-7mol/L,c (OH –) 越大,碱性越强
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表示,那么c(H+)和pH又是什么关系呢?
3、c(H+)和pH的关系
思考:25℃时,
①.纯水的pH?
分析:纯水,25℃时c (H+)= 1×10-7mol/L
②.物质的量浓度为1×10-2mol/L 盐酸溶液pH?
分析:c (H+)= 1×10-2mol/L
③.物质的量浓度为1×10-2mol/L 的NaOH 溶液pH?
c (OH-)= 1×10-2mol/L
溶液pH测量可用pH试纸,也可用pH计(也叫酸度计)的仪器测量
三、巩固拓展
1、在250C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 B、7 C、6 D、2
AD
【板书设计】见课件
【课后作业】附后(活页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
w.w.w.k.s.5.u.c.o.m
www.
c (H+)·c (OH-)
c (H2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