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10-04 19:34:00

文档简介

南陵县初中化学县级公开观摩课申报表
工作单位:籍山镇桃园初中 填报日期: 9 月 27 日
姓名
季文君
性别

出生
年月
1973-09
职称
中二
学历
本科
毕业
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联系
电话
15345538103
参加工作时间
1995
现任课情况
九年级化学
申报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主要
教学
实绩

教研
成绩
九年级化学教学在籍山镇历次统考中名列前茅,中考我校化学成绩也多次进入前十。辅导学生参加竞赛曾获市二等奖和三等奖。撰写论文《怎样在化学课堂创设情景》获得市三等奖,教学设计《碳的化学性质》获市二等奖。参加市化学录像课大赛获市三等奖,在开放月活动中曾获优秀奖。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90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补充方案三,针对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测定实验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做加热胆矾晶体分解前后质量变化的测定实验。
5.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
6.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6、教学方法:
→ → → →
?
7、教学用具:托盘天平、试管、酒精灯、气球、锥形瓶、胶头滴管、石棉网、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火柴,玻璃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通过前面学习,大家都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同学们请说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和镁条燃烧后的生成物,想一想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设问】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到底有没有变化呢?我们来看历史上的科学家是怎样认为的。 【课件】展示资料内容。                      【设问】问题2: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呢? 【探究实验】现在我们做两个探究实验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来看看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怎样变化的。 【指导】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播放】flash演示实验全过程,让所有同学能清楚地观看到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过程。 【设问】问题3: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回答) 确实如此吗?
回答 思考
通过观看资料学习,知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
带着疑问,在教师指导下实验。
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
二、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1.探究内容 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测定、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测定、③加热胆矾晶体分解前后质量变化的测定。 2.设计实验方案 【提问】白磷放在哪里燃烧?石棉网上?追问:那么,对实验装置有什么要求? 那么,选择哪些仪器组装装置才能使装置密闭呢?请你们来选择仪器。 3.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引导】实验小组学生选择方案②和方案③ 实验仪器与药品:方案②:托盘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硫酸铜溶液;方案③:托盘天平、试管、气球、酒精灯、胆矾。 【指导】实验小组同学实验,组织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的现象。同学们观察到反应前后托盘天平保持平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呢? 【分析】方案②:反应前,天平左边称量物的质量包括锥形瓶的质量、气球的质量、铁钉的质量、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和装置中空气的质量。反应后,锥形瓶的质量、气球的质量、装置中空气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铁钉和硫酸铜质量减少,新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天平平衡,说明减少的铁钉和硫酸铜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这里铁钉和硫酸铜都有可能没有反应完,但剩余部分在反应前后质量是不变的,即参加反应的铁钉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设问】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 3. 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为什么蜡烛、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呢?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用flash游戏的形式带领同学们练习,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回答:不行! 实验装置必须密闭。 实验小组分组选择仪器设计方案。
两小组同学认真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两组实验中天平都保持平衡。
讨论:……
观看动画,展开想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通过讨论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互相讨论小结
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