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浙江省天台中学 许海卫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性质变化、化学用语、分散系统、化学量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理论,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等。
一、研究《考试说明》,把好方向关
新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的“法理”、考试题型的“范例”;考卷形式的“样本” 。把握新考试说明是备考2010年新高考的钥匙。
1.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定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共价分子的特点。
(9)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水为例初步了解氢键。
(10)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焓变和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主要措施。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6.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5)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6)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题型关
1、07~09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浙江)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
编号 知识内容 2007年 2008年
题序 赋分 合计 题序 赋分 合计
1 原子结构 26 15 基本概念与原理46.5分占43.1% 27 15 基本概念与原理45分占41.2%
2 元素周期表
3 晶体结构与化学键 7、8 6+6
4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5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3 6 11 6
6 电解质溶液 7、8、27 6+3+7.5 6、12 6+6
7 氧化还原反应 10、11 6+3
编号 知识内容 2009年
题序 赋分 合计
1 原子结构 268(主要) 76 基本概念与原理46分,占46%
2 元素周期表
3 晶体结构与化学键 27 2
4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27 13
5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9 6+6
6 电解质溶液 12 6
7 氧化还原反应 26 7
2、2009年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部分分析
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部分试题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重视学科主干知识。试题中除保持对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电化学、化学平衡、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和技能考查外,还考查了富有新课程模块特色的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焓变与自发反应、1H核磁共振谱等内容。试题继续突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三、立足课堂教学,把好能力关
新课教学是分章节的局部教学,高三复习教学是整体教学,要以中学化学全局的眼光重新组织教与学的过程。要始终把建构知识网络和发展学生能力放在首位。要通过高强度的思维引导,形成思维方式方法,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弥补知识缺陷,完成中学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达成知能转化。
1、把握内容的准确性
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准确性是首要的,要做到准确性,就必须对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强”和“弱”体现在哪里,如果仅认为导电能力强的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是弱电解质,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就太表面化了,有失准确性。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应当是在分析强电解质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后,得出“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是区分强弱电解质的唯一标志,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弱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强电解质。”从而建立强、弱电解质的科学概念,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回答有关强、弱电解质的各种问题。
2、构建知识的系统性
在准确性基础上,要抓好系统性。按化学科《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内容,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形成结构合理、完善的理论知识网络。防止出现“以考代学”、“以练代本”的错误做法。比如,从研究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质是在直流电作用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建立起电解的概念;从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电解,又导出了电镀、电精炼、电冶炼。在进行总复习时,就要有意识地把电解质的电离、离子的放电、电解、电镀、电精炼、电冶炼,连同我们前面指出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形成科学的概念网络。又如,复习常用化学计量时,要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放在一起,在搞清各概念基础上,形成相关概念网络,掌握相互联系的桥梁和转换的规律,从而使化学中常用计量达到全面、准确和系统。
3、注意解题的方法性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复习训练中,注意解题的方法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解题方法技巧的归纳要科学。过分强调题型和相应的解答技巧,忽视通法训练和思路分析,套题型解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降低思考的灵活性,甚至被误导。进行方法技巧的传授,要讲清方法背后的原理。如,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差量法的本质是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变为同一状态的生成物时产生的量差。
4、重视问题的研究性
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方法,是用问题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假设,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并通过归纳或演绎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所谓问题化就是将教材描述性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对知识点设疑、质疑、释疑、激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与创新素质。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生发性问题,
四、提高练习效率,把好选题关
复习离不开解题训练,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解题是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选题要注意:1、题量要适度,求精、求典型、求针对性;2、难易要适度,高考化学题难度大体在0.61左右,不要追求高难度训练,特别要杜绝那些只应用中学化学知识难以答好的“难题”。踏实、认真学好基础知识、技能,注重思维训练,是最根本的备考。
五、注重查漏补缺,把好讲评关
1、要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名词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
2、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路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的环节;
3、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依次写出条件,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
4、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真正避免在考试中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失误,力争做到“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