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10-20 14: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
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能力目标:
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教学难点:
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 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要学化学,(学生回忆后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化学是怎样一门科学,它研究什么。
【新授】
观察与思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
讲述:构成世界的这些物质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
提问:你知道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讲述:要知道这些内容我们还是一起来先做一个蜡烛燃烧的实验吧
活动与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
(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大胆得出结论)
观察与回答:1、蜡烛是由什么构成的
2、用刀切一下,硬度怎样
3、放于水中观察现象
4、点燃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生什么变化
5、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小烧杯:先用干而冷的小烧杯,在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思考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6、吹灭蜡烛看到了什么,知道是什么物质吗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变化
讲述:物质的变化形式有多种,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两种基本的变化形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我们把刚才我们的实验归纳一下
⑴物理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举例:蜡烛的熔化、凝固,冰雪的融化,酒精的挥发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理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特点: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大小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本质特征:无新物质生成
⑵化学变化
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水+ 二氧化碳
O2 H2O CO2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化学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回答有哪些现象
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是不是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
本质特征:无新物质生成
讲述: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活动与探究: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回答: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
学生阅读课本13页的内容,回答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异同点:
本质区别: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的发生
举例:如蜡烛的燃烧
【课堂练习】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 B、汽油燃烧 C、铁铸成钢 D、粮食酿酒
2、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瓷器 B、钢铁生锈 C 、火药爆炸 D、露结成霜
3、下列成语或俗语里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电灯发亮
D. 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5、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 菜刀生锈
C. 食物腐败
D. 天然气燃烧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的变化,了解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作业】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化学研究些什么
2、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举例
3、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初步知识,化学与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的理解和举例
教学难点: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的变化的两个方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蜡烛的燃烧对化学研究些什么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新授】:
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挥发性、溶解性(有些不是)、吸附性
⑵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物质的组成
活动与探究:分别燃烧蔗糖、面粉等
现象:白色固体会变黑
解释与结论: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的组成都含碳元素
结论:物质的基本组成要素——元素。现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有的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物质的结构
多媒体图片:一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
解释: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举例: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堂练习】
1、 下列各变化中,反映出的知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纸张燃烧,留下黑色灰烬
C、冬天,北方的河流表面结了一层冰
D、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气体,无固体残留物
2、 下列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的是
A、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B、高倍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
C、从棉花纺成纱再到织成布的工艺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3、怎样用实验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