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
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对比、阅读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导入】:请你猜谜: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新授】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看图完成你已经知道什么)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拓展视野: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联想与启示: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会有许多二氧化碳气体冒出;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等物质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有些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的等都要用到二氧化碳。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讨论完成联想与启示)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观察与思考:①先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一集气瓶的CO2。
②向烧杯中的阶梯蜡烛倾倒CO2。
③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回答,并归纳出由此得到的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的1.5倍
(3) 可溶于水
问题:在一根细木棍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大小相同的小纸袋,在木棍的中部找一支点,使两端平衡。取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迅速倾倒入右边的纸袋中,观察两端的小纸袋是否继续保持平衡。为什么?
(4)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二氧化碳气体→液态二氧化碳→雪花状二氧化碳固体→干冰→二氧化碳气体
图片展示:人工降雨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情景引入:死人山谷、菜窖
讨论:这两个情景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1)不能供给呼吸
(2)不可燃也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活动探究: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活动与探究: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在加热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现象2:溶液又变紫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水→碳酸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 + H2O ===== H2CO3
但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 == H2O + CO2
练习:选择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填空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
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 释放的是____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_
2、 氧化碳的用途
1、 人工降雨
2、 工业原料
3、 制冷剂
4、 灭火
5、 光合作用的原料
练习:考考你的眼力:请你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把下列化学反应分成两组,并说出你的理由。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碳酸→水+二氧化碳
3、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的反应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2、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
B、二氧化碳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 倒入另一个容器
C、 干冰就是冰
D、空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5、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时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作业】
【课后反思】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二氧化碳的制法
能力目标:
进一步学会气体的制取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对比、阅读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二氧化碳有那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发生反应用什么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跟水反应呢?用什么实验证明它的密度比空气重呢?
【新授】
4、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你已经知道什么: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
1、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
2、请同学们回忆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从以下的提纲去思考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a、反应原理 反应的药品
反应的条件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b、发生的装置
c、收集的方法
d、检验的方法以及验满的方法
讲述:药品的选择的原则: 1、必须含有相关成分——含碳元素2、无毒无害没有污染3、节约能源价格便宜。物质制取方案的选择原则:原料、条件的最佳经济效益原则;过程、方法的最简便易行原则;原料、过程、产品的绿色环保原则 。
讨论:根据这些原则,结合前面大家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用什么药品和装置呢?
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石灰石和盐酸、石灰石和硫酸、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学生观察并回答实验现象)
1、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原理: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2、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提问:为什么?
交流与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3、 反应步骤
(图示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4、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5、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联想与启示: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人们如何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是否对进入菜窖的人的生命构成危害
2、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学生讨论完成)
拓展:灭火器简介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课堂练习】
1、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为什么?请改正?
【作业】
【课后反思】
矿泉水
塑料瓶
CO2
石灰水
CO2
紫色石
蕊试液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