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设计
饶平县鸿程中学 陈忠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及科学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用品】
多媒体、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橡皮塞、止水夹、水、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红磷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有气泡冒出。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验导学探究原理 (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演示教材[实验2-1],边演示边讲解,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的现象的产生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的现象的产生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思考分析 试分析下列操作会使实际测得氧气的含量比理论值偏大还是偏小:1、红磷的量不足(偏小)2、装置漏气(偏小)3、导管中事先未注满水(偏小)4、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偏小)5、红磷点燃伸入集气瓶后,没有迅速的塞紧瓶塞(偏小)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讲解: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也有固定的性质,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N2、 O2、CO2等。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固定的性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种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教师在这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上来,使学习的目标突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