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07 14: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战国策》 了解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等国,气势日炽。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正确断句。
3、疏通大意。
结合注释,同桌互译,不懂的画出来。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唐雎 怫然 免冠徒跣 逆 色挠祲以头抢地 庸夫 休祲 缟素 傀
jū fú ɡuān xiǎn nì náo qiānɡ yōnɡ jìn ɡǎo ɡu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仓鹰击于殿上
受地于先王
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到、往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解释下列句中突出的词语(1)故不错意也
(2)天下缟素
(3)休祲降于天
(4)寡人谕矣
(5)以头抢地耳通“措”,放置
动词“穿丧服”
吉凶的征兆
明白、懂得
撞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派对···说用答应交换虽然这样从希望始终于是听从况且使···亡因把忠厚的长者扩充(形作动)让不听从轻视(形作动)从即使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曾经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伏使··流发语词通“苍”心里古今义假如倒下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何必要到这样的地步呢?仅仅因为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3、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4、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5、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 说明了什么?
6,唐雎是这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想一想:
课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第四段:1、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语言?2、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它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答案 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答案* 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运用有什么作用?明确:主要运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举例)。
其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 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读“ ”,我看到一个
的秦王。
读“ ”,我看到一个
的唐雎。秦王唐雎人物性格奸诈狡猾
蛮横无理
色厉内荏爱国忠君
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拓展思考晏子:出使楚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
诸葛亮:舌战群儒
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 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