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Al-27,N-14,He-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9分)
选择题(本題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被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曾在监狱里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过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内容,可能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碘化钾 B.溴水
C.碘酒 D. 淀粉碘化钾溶液
3. 氯、溴、碘三种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A. 颜色相似 B. 都是双原子分子
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 D. 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4. 不同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不同的
A.质量数 B.质子数 C. 中子数 D.电子数
5. 下列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容量瓶的体积标线刻在瓶颈上
B. 量筒的“0”标线在中间
C. 量筒最下端刻有“0”标线
D.托盘天平的刻度尺有“0”标线且“0”标在刻度尺的中间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B.核素代表一类原子。
C.某元素的一种核素代表该元素的一种原子
D.某种同位素或核素代表该元素的一种原子
7. 生产自来水时要用氯气消毒。市场上某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某种试剂检验,该试剂是
A.酚酞 B.硝酸银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8.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Ca2+ + 2Cl- B.H2SO4=2H+ + SO42-
C.CH3COOH=CH3COO-+ H+ D.KOH=K+OH
9. 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胶体 D.溶液、分散系
1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B、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同时作还原剂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O的质量是32g·mol
B. H的摩尔质量是2g
C. 1mol H的质量是1g
D. 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12. 下列关于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C. 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D. 气态物质没有国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14. 若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a作为还原剂可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g氦气含有的氦原子数为NA
D.1mol Fe与足量Cl2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 NA
15. 下列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0.5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 ③4℃时9mL水; ④0.2mol磷酸
A. ④③②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1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如果汽油、煤油等可燃物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D. 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17. 已知R离子核外有m个电子,它的质量数是A,则R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m+n B. A-m+n C. A-m-n D. A+m-n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约为3.17g/L
B. 密闭容器中的氯水放置数天后,pH变小且几乎失去漂白性
C. 液氯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均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某些金属直接化合
19. 欲将氯化钠、沙子(主要成分为SiO)、碘三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分离,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 溶解、过滤、加热(升华)、蒸发(结晶)
B. 加热(升华)、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升华、溶解、蒸馏、结晶
D. 溶解、结晶、过滤、升华
20.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g、Ba、OH、NO B. Ca、Na、CO、OH
C. K、Mg、NO、Cl D. H、K、CO、SO
21. 右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的包装标签。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推测出了修正液的某些性质。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 修正液是一种胶体,它均一、稳定
B. 修正液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
C. 修正液的成分对纸不具腐蚀性
D. 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
22. 在一定条件下,2体积XY气体分解生成1体积Y气体和2体积气态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
A. XY B. XY C. XY D. X
23. 3.6g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后,立即将全部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固体,最终固体质量将增加
A、2.1g B、3.6g C、7.2g D、8.4g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总分栏
题号
一
二
三
合计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Ⅰ卷答题栏
(使用答题卡的请勿将答案填写在本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1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1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24. (7分)(1)洪灾过后,对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是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最常用的消毒剂。①工业上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漂白粉溶于水后,与空气中的CO作用,能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有人因误食亚硝酸钠(NaNO)而中毒。原因是NaNO像食盐一样既有咸味,又有很强毒性。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 HI—NO+ I+ NaI+ 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填名称);若有1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③根据上述反应原理,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鉴别NaNO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a.自来水;b.淀粉KI试纸;c.食醋溶液(主要成分是醋酸)。进行鉴别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5. (6分)实验室用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来配制250mL、2.0mol·L的硫酸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药匙 ④250mL容量瓶 ⑤量筒 ⑥托盘天平
(1)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现有①10 mL ②50mL 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准备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容量瓶这种玻璃仪器的瓶壁上通常未标刻有下列的________(填字母)
A. 刻度线 B. 温度 C. 浓度 D. 容积 E. 压强
(3)上述可供选择的仪器中,在配制稀硫酸时用不上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根据实验需要和所列仪器判断,完成这一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都准确,则下列操作使所配制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
①预先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后,再量取浓硫酸
②将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⑥定容时,俯视标线
⑦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得分
评卷人
26. (6分)已知物质A~I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其中A、C、F、G、I为常见固体且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B常温下为液体;其余物质通常况下均为气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__,H__________。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 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27, (6分)已知新制氯水中存在Cl、HO、HClO、HCl四种物质,用胶头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缓缓加入预先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当氯水滴到一定量时红色便完全褪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文字回答):
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8. (6分)在标准状况下,将448体积的氨气溶解于1.10体积的水中,可以得到密度为0.900g/cm3 的氨水。试计算:
(1)氨水中NH3 的质量分数;
(2)氨水中NH3 的物质的量浓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A 2.C 3.C 4.B 5.A 6.B 7.B 8.C 9.B 10.C 11.C 12.A
13.D 14.C 15.B 16.C 17.B 18.C 19.B 20.C 21.A 22.B 23.B
二、填空题
24(7分)
(1) ①(1分)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②(1分)Ca(ClO)2
③(1分)Ca(ClO)2+CO2+H2O=CaCO3↓+2HClO
(2) ①(1分)2NaNO2+4HI=2NO+I2+2NaI+2H2O
②(2分)亚硝酸钠;1
③(1分)bc
25(6分)
(1)(2分)27.2mL;②
(2)(1分)CE
(3)(2分)②③⑥ 烧杯,胶头滴管
(4)(1分)②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