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测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4-09 09: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知识归纳
1.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答案: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答案: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3.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方便,科学家用 来表示元素和物质。利用它还可以写出表示物质组成的 。
答案:元素符号 化学式
4.书写①氢、碳、氧三种元素符号 、 、 ;
②氧气、水、二氧化碳的化学式 、 、 。
答案:H C O O2 H2O CO2
5.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就可用其表示为 。
答案:物质的化学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6. 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使用时绝对禁止 ,也绝对禁止 ,以免失火。用完后必须用 盖灭。
答案:酒精灯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灯帽
方法研习
1.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 C )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净
2.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B )
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盖灭 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逃跑
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 D )
A.氧气 B.水蒸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4.做镁带燃烧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D )
A.坩埚钳 B.石棉网 C.酒精灯 D.铁架台
5.完成下列表格
元素名称 镁元素 氮元素 钙元素
元素符号 H O
物质 氧气 石灰水 碳酸氢铵
化学式 CO2 NH3 HCl
答案:
氢元素 氧元素 铁元素
Mg N Ca Fe
二氧化碳 氨气 氯化氢
O2 Ca(OH)2 NH4HCO3
6.⑴金属镁为 色,燃烧时的现象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利用镁粉的这一性质可做 。若将镁带放入食醋中,可看到 。
⑵“铜绿”的颜色为 。用酒精灯加热“铜绿”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盐酸作用时的现象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⑶在空气中灼烧红亮的铜丝,主要现象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⑴银白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镁+氧气氧化镁 烟花、照明弹 镁带逐渐减少,表面产生气泡
⑵绿色 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试管壁有小水珠,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产生大量气泡,“铜绿”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水+二氧化碳
⑶红亮的铜丝表面变黑 铜+氧气氧化铜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ClO2易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试概括一下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⑴ 。
⑵ 。
答案:⑴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
⑵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
拓展探究
1.区别等体积的铜块和铝块的方法:(至少写两种)
⑴ 。
⑵ 。
答案:⑴根据物质的颜色鉴别。紫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
⑵根据密度鉴别。等体积的铜和铝,较重的是铜,较轻的是铝。
2.写出“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探究报告。(提示:氧气的某些性质:①不易溶于水,②能支持燃烧,与多种物质反应等;二氧化碳的性质:①易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等)
答案: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水槽、集气瓶、饮料管、澄清石灰水、火柴、小木条
步骤 现象 分析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向一瓶空气中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中,木条燃烧但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木条燃烧火焰变微弱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灭火作用,氧气能支持燃烧
4.向一干燥透明的玻璃片上呼气 玻璃片上变得浑浊模糊 水蒸气在冷的玻璃片上凝结呈小液滴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1. 化学带给我们什么:⑴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⑵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化学研究的内容:⑴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①物质的性质:a两者的本质区别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②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⑵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⑶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3.如何学习和研究化学⑴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基本仪器及其操作等)
⑵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书本几个探究实验,如灼烧铜丝、加热碳酸氢铵、镁带燃烧等)
⑶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二、专题讨论
专题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要明确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特别注意,常说的化学变化中伴随的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只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而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要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一定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
专题二 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概念。物理性质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定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为有些物理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并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其次,要学会判断出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第三,要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第四,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间的区别。一般来说,在叙述中有“可以”、“能”、“易”等判断词出现,则是讲性质。
三、思维启迪
要认真观察好化学实验,做好探究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要学会如何观察。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为此,要学会如何做好探究实验,同时也要掌握好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