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
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5、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6、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会归纳
7、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实验归纳物质(氧气)性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空气中两种主要成分是什么?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种?
【学生交流】你对它了解多少?在空气中会不会耗尽?
那么,如何检验氧气呢?
【讲 解】一、氧气的检验:(利用氧气支持物质燃烧的性质)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操作
如立即复燃…………………………现象
说明是氧气…………………………结论
【学生回忆】什么叫物理性质?它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水中游鱼”说明了什么?(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结合前面的问题讨论,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小 结】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稍大于空气)、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
2、冷开水是否适宜养金鱼?
3、金鱼放在液态氧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再放入水中呢?
(倾刻冻僵,硬如冰块;慢慢苏醒。)
【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能否举几例来说明?
【实验控究】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1、实验现象:木炭-----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铁丝-----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蜡烛-----白光,瓶壁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注意的问题: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a、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
b、一端系火柴梗……………预热铁丝
c、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或细砂…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炸裂瓶底。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提示: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机会)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问题情景】前面我们做过实验:在空气中燃烧镁条、灼烧铜丝。你知道他们分别生成了什么?写出文字表达式。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碳、硫、磷、铁、镁、铜、石蜡等都能跟氧气反应,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根据这点性质,举例说明在生活实际中应注意什么?2、碳、硫、铝、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碳的实验为什么集气瓶中不放沙或水?铝、铁实验中的沙和水可以互换吗?硫燃烧实验中水可换沙吗? 一问是巩固二问是把知识向逆向迁移(氧气的有害方向的反应),是与生活挂钩设计实验条件变换情景,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1、 在实验课前,为防止各种原因出现的制氧气过慢,教师先准备若干瓶氧气是必需的,这样可以保障整节课的时间控制。
2、 实验前把铁丝先布置学生做好,可节省时间。
3、 实验安排把每一实验分解为若干步骤,每步按本步注意讨论---实验---记录归纳,分步推进,效果交换较好。
4、 抓住实验中的学生错误情景(如集气瓶变红、一女生衣服多处染有高锰酸钾),及时教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过程中应不断观察发现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错误。
5、本节课的内容实验丰富,学生兴趣很浓,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