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物质的变化(1) 火柴梗
形状变化 水的
状态变化 石蜡
形状、状态变化 玻璃
形状变化 食糖
状态变化无
无
无
无
无
火柴梗被折断
水气化
水固化
火柴梗
水
石蜡石蜡融化成液体玻璃玻璃破碎食糖食糖溶解(一)物理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3、举例:物质三态的变化、形状的变化、溶解、蒸发、灯泡发光 2、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液、固)的变化
演示实验1-1、1-2火柴梗
明亮的火焰;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3. 举例:燃烧、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酿醋
(三)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练习写文字表达式
1、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2、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三个注意:
1、反应前的物质写在左边;
2、生成的物质写在右边;
3、用箭头连接,将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4、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不止一种时,用 “+”连接。
1、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分别属于那种变化?为什么?
A 玻璃破碎 B 牛奶变酸 C 铜器生锈 D 木柴燃烧
E 葡糖酿酒 F 天然气燃烧 G 冰雪融化 H 燃放爆竹
I 轮胎爆炸 J 山体滑坡 K 海水蒸发 L 光合作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
B.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
C.锅炉爆炸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D预习作业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物质的变化(2)复习 :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铁生锈。 (6)石蜡熔化。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蒸气。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3、你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以下化学变化么?
a.镁条燃烧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四)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 象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实验后观察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注意分清现象和结论:
现象: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各种感觉形式去感知,是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
结论:根据现象进行分析,经推理得出。演示实验1-3、1-4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固体迅速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白色固体消失
无色气体生成化学变化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生成化学变化明亮的火焰;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碳酸氢钠(白色固体)
稀盐酸(无色液体)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水溶液(无色液体)
火柴梗镁条(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1.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B. 盐酸与小苏打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C. 镁条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D(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与联系 2.二者的联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常常同时发生1.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预习作业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是指什么?
2、你能描述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
3、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步骤有哪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