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鲁科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11-24 19: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选择题
1. 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用激光笔照射
2. 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浑浊不清 B.浊液没有丁达尔现象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3.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纳米(nm)=10-9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有丁达尔效应 B.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
4. 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A.有尘埃的空气 B.纯水
C.食盐水 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5.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 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且通电后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而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无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有明显的光带
6. 下列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酒、生理盐水、花生油??? B.雾、含灰尘颗粒的空气、有色玻璃
C.水晶、金刚石、冰??????? D.大理石、高岭石、电石
7. 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A.静置,有沉淀现象的是胶体
B.有丁达尔现象的是胶体
C.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
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
8.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 D.化合物
9. 通过电泳实验能使硫化砷的胶粒移向阳极,由此可推断硫化砷胶粒
A.带负电荷???????????? B.带正电荷???????? C.不带电荷???????? D.无法确定
10.将相距一定距离的两块铁板分别连接到直流电电源的正、负极上,就可以除去流经铁板之间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其主要原理是
A.电泳???????????????? B.过滤??????????? C.布朗运动????????? D.丁达尔效应
11.下列现象或实验中,可以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的是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现象???
C.布朗运动现象??????????????????????????? D.过滤时能透过滤纸
12.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3H2↑
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 +Cu2+ = Cu +Fe2+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 +H+ = Mg2+ +2H2O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 + 2H+? = CO2↑ +? H2O
14. 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15. 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铜与盐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与硝酸溶液
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2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BaSO4↓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3Fe+6H+3Fe3++3H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1-AgCl↓
17.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18. 能用H++OH- = H2O表示的是? ??????????????????????????
A.NaOH溶液和H2CO3的反应???? ??????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 D.氨水和稀HNO3的反应
19.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生成1molH2,则KH
???? A.失去1mol电子???????????????????? B.得到1mol电子
???? C.失去2mol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20.SiO2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SiO2 +3C====SiC +2C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 B. 2:1 ?????????? C. 1:3? ?????? D. 1:1
2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大理石制生石灰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22.根据下列事实:①X+Y2+=X2++Y;②Z+H2O(冷)=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 > Z > Y > W???? ?B. Z > W > X > Y?????
C. Z > Y > X > W????? D. Z > X > Y > W
23.浓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该反应中被氧化的氧元素与被还原的氮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A.1:2???????? B.2:1?????????? C.1:1??????????? D.1:4
24.用Na2FeO4消毒来自河湖的淡水是一项新技术,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Na2FeO4具有强碱性,使细菌不能生存??
B. 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杀灭细菌
C. Na2FeO4的还原产物Fe3+,可在水中生成胶体而载带水中悬浮物凝聚沉降
D. Na2FeO4的还原产物可水解生成Fe(OH)2
25.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Cl→H2 B.CO2→CO  
C.FeCl3 → FeCl2    D.SO2→SO3
26.下列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A. 2Na + 2H2O = 2NaOH + H2↑??????? B. Cl2 + H2O HCl + HClO
C. 2F2 + 2H2O = 4HF + O2??????????? D. SO2 + H2O ?H2SO3
27.肉类如果长时间接触空气,其红色就会被氧化成难看的棕色,如果加入亚硝酸钠,就可以使肉保持鲜红,这是利用了亚硝酸钠的什么性质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防腐????? D.着色
2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可以作为氧化剂?????? B.水不可以做还原剂
C.水可以作为还原剂?????? D.水可做溶剂
29.在下列各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HCI+NaOH=NaCl+H2O   ? B.Zn+2HCl=ZnCl2+H2↑
C.HCl+AgNO3=AgCl↓+HNO3   D.MnO2+4HCI(浓)=MnCl2+C12↑+2H2O
二、填空题
30.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31.选用下列物质:氯气、铁、次氯酸、溴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⑴一种单质氧化另一种单质????????????????????????????? 。
⑵一种单质氧化一种化合物中的阴离子????????????????????????????? 。
⑶同一种物质中两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⑷氯气在反应中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BC
D
B
B
C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D
D
D
CD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A
D
A
BC
D
C
B
B
B
二、填空题
30.><1nm~100nm纳米粒子不是
31.⑴2Fe+3Cl2△ 2FeCl3? ???
⑵ Cl2+2KBr == 2KCl+Br2?
⑶2HClO==2HCl+O2↑
⑷Cl2+2NaOH == NaCl+NaClO+H2O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