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捅马蜂窝 1(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捅马蜂窝 1(西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26 20:25:00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主要作品有《珍珠鸟》、《义和拳》、《铺花的歧路》、《神鞭》等。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作者简介
 黄蜂就是马蜂。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颚很发达。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1.文章可分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写捅马蜂窝挨蜇这件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第二部分从“当夜”到“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写“我”挨蜇后对马蜂认识的转变;
第三部分,描述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愿望,表达了“我”的后悔心情。
这一部分分了三个层次来写。
第一层写用简略的语言,概括了挨蜇后的情况。
第二层写爷爷对“我”的教育。先写挨蜇后的恐惧,后写从爷爷的话中,“我”了解了马蜂的特点:“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第三层写了“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和因自己的鲁莽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意。
2.第二部分分几层描写了“我”挨蜇后对马蜂认识的转变?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脱”、“蒙”、“遮盖”、“露”这些动作描写充分显示出了作者怕蜇的紧张的情绪。
哪位同学来试着模仿一下这些动作呢?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的个体了,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写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情景。此时再不跑更待何时?真要被蜇死了!所以“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马蜂的复仇行动描绘得形象生动。一只发现了肇事者的马蜂穷追不舍,凶猛地扑了过来,“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了一个比喻“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你童年经历过的什么事使你记忆犹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如诗、如画、如梦的童年。学完课文,相信大家对童年会有更多的回忆和感悟,你能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