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节)
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关键: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一、回顾旧知: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如何验满?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二、学习新知识:
(一) 完成实验【6-3】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__ 味_____体 密度比空气 。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1、 你知道图书室中备用的灭火器是哪种?为什么用这种?
2、 碳酸型饮料中的气体原料是什么?
完成实验【6-4】和【6-5】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填写课本114页图表。
由此可知:图书室中备用的灭火器原理是:二氧化碳①既不能____也不能 且其密 度比空气___。 二氧化碳____溶于水,压强越大,溶解性越_____。碳酸饮料就是将二氧化碳_____(填加压或减压)制成的。
问题:3、在实验【6-5】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完成实验【6-6】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第一朵小花遇稀醋酸变成______色;第二朵小花只遇到水,____色;第三朵小花只遇到二氧化碳,____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____和_______后,由____色变成_____色。这说明____和_______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_______的物质。
写出(IV)步骤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烘烤后又变为紫色的有关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思考:(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如何除去这些白色固体?
(四)总结以上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 既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
自学提示:干冰是什么?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阅读课本115页)
干冰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影响人体健康:回答116页讨论
看图6-16总结二氧化碳用途: ①灭火 ②化工原料、化肥 ③干冰
2、温室效应: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会导致温室效应。阅读课本117页填下列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是______ ,自然界中消耗而氧化碳的是____ 作用。温室效应是指________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室效应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
达标检测:
1.检验CO2常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水 C.盐酸 D.石蕊试液
2.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 )
A.石 蕊试液 B.澄清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 D.水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 )
①石蕊试液 ②澄清石灰水 ③燃着的木条 ④水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②③
4.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 CO2,这是因为
A.CO2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 B.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
C.CO2能灭火 D.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课后检测:
2、关于CO2的化学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B、通常情况下 CO2不支持燃烧
C、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便浑浊 D、 CO2能与石蕊反应
3下列气体中可用来灭火的是( ) A、H2 B、O2 C、 CO2 D、空气
4、将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由此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③④
6.下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③C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YPERLINK "http://img.bimg./photo/TOXOtjBf1Ze4ZyXwsbGV_Q==/624874448298921885.jpg" \t "_blank"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