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二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12-03 18: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二中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命题:陆华 校对:金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Ⅰ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Ag:108 Ba:137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2、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天然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铜质炊具长久不用生铜绿
D、灶具大理石板被食醋腐蚀变得不光滑
3、自来水中因含有少量Fe3+而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实验室为了除去自来水中的Fe3+可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法 B、蒸馏法 C、结晶法 D、冰冻法
4、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标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和1g H2中所含的氢气分子数
B、Na2O2晶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C、C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
D、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5、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具有和氯气相似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为11℃,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9g/L。它是一种更安全的高效消毒剂,它的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5倍,现在已普遍用它替代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入二氧化氯气体不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色
B、二氧化氯的摩尔质量为67.5 g ·molˉ1
C、二氧化氯具有消毒性能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6、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8、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 验
操 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制备一定量的蒸馏水
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9、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X2+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Y2-是还原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X2+具有氧化性,⑦Y的氧化性比X2+氧化性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0、下列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0.5mol的氯气,②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③4℃时9mL的水,④0.2mol的磷酸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溶液中的c (Cl-)与50mL1mol·L-1 氯化铝溶液中的c (Cl-)相等的是
A、150mL1mol·L-1 氯化钠溶液 B、75mL1mol·L-1 氯化铵溶液
C、150mL3mol·L-1 氯化钾溶液 D、75mL2mol·L-1 氯化钡溶液
12、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 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
13、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Cl2>Fe3+>I2 B、BrO3->Cl2>ClO3->I2>Fe3+
C、BrO3->ClO3->Cl2>Fe3+>I2 D、BrO3->ClO3->Fe3+>Cl2>I2
14、要除去NaCl中含有的Ca2+、Mg2+、SO42-、HCO3-等离子,通常采用以下四种试剂:①Na2CO3②BaCl2③NaOH④HCl。加入试剂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15、把95mg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溶于水后,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300mg AgCl沉淀,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NaCl B、A1C13 C、KCl D、CaCl2
16、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
就能产生Cl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
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
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
错误的是
A、只有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17、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B、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C、甲的体积比乙的体积大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相对分子质量小
18、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卤素单质,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关于IBr有关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水反应中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与NaOH反应生成碘化钠和次溴酸钠
C、在化学反应中可作氧化剂 D、IBr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种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0、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O2+9HF中,当有2mol水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和总的被还原的BrF3物质的量分别是
A、1mol、3mol B、2mol、3mol C、4/3 mol、2mol D、3mol、1mol
卷Ⅱ
三、 填空题(共5大题,44分)
21、(4分)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B.升华,C.结晶,D.分液,E.蒸馏,F.层析,G.过滤。
①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③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④______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22、(7分)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⑴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请写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⑵ 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⑶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又称为“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t,最少需要消耗食盐 t。
⑷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已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试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①C、D、E、F都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②C、D、E 在常温下为气体,其它物质为固体或液体;③A、I 两种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分别为紫色和黄色;④反应①、②中的一些生成物已经略去,有些反应的条件未列出,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⑴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D ,F ,I 。
⑵ 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 剂,反应②中是 剂。
⑶ 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3分)实验室要配制100mL1.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⑴ 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_________g。
⑵ 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锥形瓶,B.200mL容量瓶,C.烧杯,D.胶头滴管,E.药匙,F.托盘天平,G.洗瓶
⑶ 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___________。
⑸ 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移液,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摇匀。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⑹ 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25、(12分)在实验室里可用右图所示装置
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
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
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
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
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⑵ 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 mol。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
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
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
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⑷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计算题(共1大题,6分)
26、取100mL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和滤液,再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最后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
⑴ 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__ mol ·L-1;
⑵ 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__L;
⑶ 过滤出沉淀后,所得滤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__ mol ·L-1(设反应前后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且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杭州二中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三、填空题(共5大题,44分)
21.(4分)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22.(7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t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⑴A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3分)⑴_________g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计算题(共1大题,6分)
26.⑴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二中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D
B
C
A
A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C
C
D
B
D
A
C
C
C
三、填空题(共5大题,44分)
21.(4分)①G ②C ③D ④E
22.(7分)⑴略 ⑵物理变化 ⑶2NaCl+2H2O ==== 2NaOH+H2↑+Cl2↑ 58.5t
⑷SO2+NaOH=NaHSO3 NaHSO3+HCl=NaCl+SO2↑+H2O
23.(8分)⑴A:KClO3 D:Cl2 F:Na I:NaOH
⑵催化 氧化 ⑶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24.(13分)⑴5.9g(2分,答5.85g扣1分) ⑵AB
⑶100mL容量瓶、玻璃棒 ⑷温度 容量 漏水
⑸BEAC(A)DF ⑹B
25.(12分)⑴分液漏斗 B
⑵①盐酸挥发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盐酸变稀,无法被MnO2氧化
⑶制取温度不同,制KClO3需较高温度,制NaClO温度较低;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制KClO3需浓度较大的碱溶液,制NaClO需浓度较小的碱溶液 M 过滤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 红 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浅黄绿色
过量氯气溶解于水中
四、 计算题(共1大题,6分)
26.⑴0.2 ⑵1.12 ⑶0.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