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1、复习本章重要知识点
2、 通过练习题巩固本章内容
重点、难点:钠、氯气的性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化学是在 ,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的自然科学。
2、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其主要步骤为
3、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 , , 。
4、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5、钠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常温,加热) 、 。
与水反应现象 ;
说明钠具有 的性质
反应方程式 。
6、钠的保存方法: 。
7、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熔沸点
8、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方程式 ;氯水的主要成份 ,其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
(2)与金属反应:与铁,铜 、
(3)与非金属反应:氢气
反应 现象 溶液颜色 反应方程式
氯气与氢气
氯气与铜反应
氯气与铁反应
(4)与碱反应(制取漂白粉原理),漂白粉的主要成份 ,有效成分 。
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
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 。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
10、物质的量
1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步骤]
1.算——通过计算确定所需要的固体药品的质量或液体药品的体积。
2.量——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称量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可精确到0.1mL)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3.溶——在烧杯中将固体溶质溶解或将液体溶质稀释(取水的体积约为需配溶液体积的1/2)。溶解或稀释时可使用玻璃棒搅拌。注意若是稀释浓硫酸时,一定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注入蒸馏水中而不能将顺序搞反,同时要及时搅拌散热。
4.冷——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5.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
6.洗——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7.定——即定容,把蒸馏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I~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
8.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9.转——将配制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写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注意事项]
1.选用与欲配溶液的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2.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至刻度线附近,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擦拭干净,一手按住瓶塞,另一手手指托住瓶底边缘,把瓶倒立2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180°后,将瓶倒立,重复一次。
3.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溶质。
4.容量瓶不能长时间存放溶液,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入试剂瓶中。
[误差分析]
1.称量:若称量物错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配出的溶液浓度偏低。因为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液未转入容量瓶,配出溶液的浓度偏低,因为溶质少了。
3.量筒量取计算浓溶液体积时仰视刻度,浓度偏大,因为实际值比仰视读数偏大。
4.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洗涤了量筒(或移液管),则浓度偏大。因为量筒(或移液管)在刻度时,没有把附在器壁上的残留液计算在内,用水洗涤反而使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浓度偏大。
5.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浓度偏大;因为配出的溶液在容量瓶中冷却后实际体积偏小。
6.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浓度偏小。因为溶液凹面最点高于标线,滴水过多,溶液体积偏大(若俯视定容则相反)。
7.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滴水至标线,浓度偏小,因为刻度容量瓶标线时,对溶液体积变化作了考虑,补滴水,反而使体积增大。
8.配NaOH溶液,称量NaOH固体时在托盘上垫纸或直接称量,会使浓度偏小,因NaOH会潮解,称取的NaOH质量少于所需质量。
9.定容时滴水超过了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至刻度线,浓度偏小,因溶质减少了。
1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
(2)推论一,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推论三,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推论四,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推论五,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13、混合气体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4、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