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体会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历程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了解金属钠和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有关化学计量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学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实用价值的介绍,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通过学习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并欣赏化学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思考“化学与职业”等问题,顺利地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问题与思考]
1.化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2.化学的特征是什么?
3.举例说明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哪三个阶段?简述每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5.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谈一谈化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点拨与交流]
例1.从近代化学具有代表性的四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近代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解析: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涌现了许多化学家,其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有四位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化学发展过程中从宏观(物质、元素)到微观(原子)、从感性(物质性质)到理性(元素周期律)这一近代化学的基本特征,为以后的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近代化学具有代表性的四位科学家主要研究成果分别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从上面四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清晰地看到近代化学的基本特征,即从宏观(物质、元素)到微观(原子)、从感性(物质性质)到理性(元素周期律)这一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例2. 谈谈你对“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这一句话的认识。
解析: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至今,化学始终沿着原子学说这一主线发展。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而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等离不开从微观入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20世纪许多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们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随着现代实验手段的不断先进,也为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答案:参见解析,自己组织。
[反馈与演练]
1.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发现元素周期律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氧气
2.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目前化学家们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 )。
A. 100万种 B. 150万种
C. 1500万种 D. 3500万种
3. 下列不属于未来化学探索空间的是( )。
A. 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 B. 合成新材料,制备新物质
C. 寻找新物种
D、为治理环境找到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并提出防护措施
4. 化学就是在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5.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拓展与深化]
1.以“我国化学家的主要成就”为主题,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项你认为重要的就,
写一篇小文章向同学们做以介绍。
2.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材料,谈谈你对“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理解。
3.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对环境和生产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对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危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有毒化学品造成的污染等。查阅有关资料,说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附:20世纪几次严重的环境污染:
1.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
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的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t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数市民患了红眼、头疼病。这种污染后来被称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2.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3.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造成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km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km内不能耕作放牧,100km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4.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t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km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km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说明:可以参考上面所给的材料,也要自己查阅有关材料,还可根据你身边的事实加以回答)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学习目标]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钠与水、氧气的反应)。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通过对钠与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索,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4.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问题与思考]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通常有哪些?
2.什么是观察?观察应包括哪些方式?
3.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化学性质主要有哪些?
4.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为什么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6.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哪些?如何预测物质的性质?
7.通过观察、实验你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8.氯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哪些?写出表示氯气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9.什么是假说和模型?模型一般分为哪两类?
[ 点拨与交流]
例1.(1)在空气中加热一小块钠: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投入一小块钠。填写下表:
主要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解析:(1)钠在空气中加热与不加热反应的产物是不同的,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时生成氧化钠,一定要区分对待。
(2)钠块投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对于现象的描述要抓住以下几点:浮于水面,迅速熔化成闪亮的钠球,到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呈红色。
答案:
主要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钠块逐渐熔化并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钠在空气中燃烧不同于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燃烧产生Na2O2呈淡黄色。 2Na+O2 == Na2O2
(2)钠块浮于水面,迅速熔化成闪亮的钠球,到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滴有酚酞的溶液呈红色。 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反作用于钠球,促使钠球运动,反应放出的热促使钠球周围的水的汽化,发出嘶嘶的响声,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NaOH,使酚酞试液呈红色。2Na+2H2O=2NaOH+ H2↑
练习: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比水的密度略大
B.通常状况下,钠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2
D.钠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不易变质的是( )。
A. Na B. NaOH C. NaCl D. Na2O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起反应的是( )。
A. Na和NaCl溶液 B. Na2SO4溶液和Cu(OH)2
C. Na2O和H2O D. Na2CO3溶液和Ca(OH)2
例2. 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解析: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其中不仅含有没有与水反应的Cl2分子,还含有氯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的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液氯与氯水在成份上是不相同的,它是氯气加压或降温液化而得到的,在组成上与氯气完全相同,都是只有Cl2分子组成,不含有具有漂白作用的HClO,因此液氯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氯水与液氯在组成上不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其中含有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液氯是氯气液化得到的,在组成上只有Cl2分子,不含有具有漂白作用的HClO,因此液氯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氯水 B. 氯化氢 C. 液氯 D. 漂白粉
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次氯酸钠溶液 B. 次氯酸钙溶液
C. 氯水 D. 氯化钙溶液
3.氯水的PH( )。
A. >7 B. =7 C. < 7 D. 无法确定
4.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水 D. 氯化钠溶液
[反馈与练习]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是发出黄色火焰 B.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 钠在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并迅速游动D. 钠较软,能用小刀切割
2.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B. 属碱性氧化物
C. 淡黄色固体 D. 可由钠在空气中燃烧制备
3.下列各组物质中,反应后生成碱和氧气的是( )。
A. Na和H2O B. Na2O和H2O C. CaO和H2O D. Na2O2和H2O
4.下列关于氯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氯气呈黄绿色 B.氯气有毒
C.氯气不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5.下列关于氯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I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CuCl2
C.有氯气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NaCl
6.在下列物质中,不能单质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的是( )。
A. FeCl3 B. Na2O C. Na2O2 D. FeCl2
7.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 )。
A. CO2 B. SO3 C. HCl D. Cl2
8.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完成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Na2O CuCl2
Na NaOH NaCl Cl2 FeCl3
Na2O2 HClO
10. X、Y、Z三种元素,它们具有下述性质: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燃烧时生成化合物XZ
(3)化合物XZ极易溶于水,并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2分子X的单质可与1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2分子X2Y,X2Y在常温下为液体
(5)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根据上述事实,试判断X、Y、Z各是什么元素,XZ和X2Y各是什么物质。
[拓展与深化]
1.长途运输鱼苗的时候,应使水体溶解的氧气充足,并清除过多的CO2,防止细菌滋生,可加一些药剂。已知Na2O2、HClO、CaO2和氯水均能供氧,但Na2O2释氧太快。则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A. Na2O2 B. HClO C. CaO2 D. 氯水
2.已知钠(Na)、钾(K)、铷(Rb)在其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呈H+1价,它们形成的氧化物有:普通氧化物,如Na2O;过氧化物,如Na2O2;超氧化物,如KO2;臭氧化物,如RbO3,其中后3种均能与水或CO2反应产生O2。
(1)试分别写出KO2、RbO3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已用平底烧瓶收集得到CO2,在瓶内有一
只扎紧在玻璃管末端的气球,如右图所示。打开塞子迅
速往瓶里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填序号),立即塞
紧塞子,一段时间后,气球就会自动膨胀起来。
A. Na2O B. Na2O2
C. KO2 D. RbO3
3. 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HCI和蒸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_____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______(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理的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迁移·应用”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1mol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交流研讨,提出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两个概念,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通过活动探究,了解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4.通过交流研讨,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问题与思考]
1.化学上是通过怎样的物理量把物质的宏观数量(如质量)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为什么把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作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而不选用0.012kg16O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作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
3.什么是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物质所含的微粒数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有何关系?
4.什么叫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关系?
5.什么叫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是什么?标准状况(STP)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多少?
6.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及气态物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关系如何?为什么说物质的量是联系物质的宏观计量和微观数目的桥梁?
7.配制一定体积,含有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的溶液一般经过几个步骤?选用的仪器有哪些?
8.什么叫物质的量浓度?如何表示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组成?
9.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间有何关系?若该物质为气体,与气体的体积又有何关系?
[点拨与交流]
例1.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6g金属钠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 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在25℃,压强为1.01×105Pa,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解析:A中4.6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2mol,而Na–e = Na+,4.6g钠完全变成Na+时失去的电子数应为0.2NA; B中2g氢气相当于1mol,所含原子数目为2NA;C中25℃,压强为1.01×105Pa为非标准状况,11.2L氮气不一定是0.5mol,原子数目不一定等于NA;D中17g氨气相当于1mol,含10mol电子,即10NA个电子。
答案:D
练习:
1.在4g氢气中,含有________molH2,含有_______molH,含有_____个电子,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L。
2.在0.5mol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 )。
A. 3.01×1023 B. 6.02×1023 C. 0.5mol D.1mol
3.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是( )。
A. 10gH2和10gO2 B. 9gH2O和0.5molBr2
C. 5.6L N2(标准状况)和11g CO2 D. 224mL H2(标准状况)和0.1mol N2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 1mol氢气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在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约是22.4L
D.标准状况下,28gN2与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1mol水占的体积略大于18mL;1mol氢气所占的体积不一定都是22.4L,它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含有6.02×1023个分子的物质物质的量虽然是1mol,但 1mol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并不都是22.4L;由于CO与N2摩尔质量相等,所以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物质的量都是1mol。
答案:D
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 1molH2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2.在标准状况下,与12g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
A. 质量为12g B. 物质的量为6mol
C. 体积为22.4L D. 物质的量为12mol
例3.将23.4g 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若取该溶液100mL,其中所含的Na+离子、Cl-离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解析: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因此,本题可以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求出物质的量浓度后,再求一定体积的该溶液的组成。
答案:
23.4gNaCl的物质的量为:
n(NaCl)= m(NaCl) / M(NaCl) = 23.4g / 58.5g / mol = 0.4mol
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NaCl) = n(NaCl / V〔NaCl(aq)〕= 0.4mol / 0.25L = 1.6mol L-1
100mL该溶液中含有的NaCl的物质的量:
n(NaCl) = c(NaCl)·V〔NaCl(aq)〕= 1.6mol L-1·0.1L=0.16mol
100mL该溶液含有的Na+离子,Cl-离子的物质的量:
n(Na+)=n(Cl-)=0.16mol
答: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 L-1,100mL该溶液中所含Na+离子、Cl-离子的物质的量均是0.16mol。
练习:
1.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 1mol L-1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
A. 150mL 1mol L-1氯化钠溶液
B. 75mL 2mol L-1氯化铵溶液
C. 150mL 1mol L-1 氯化钾溶液
D. 75mL 1mol L-1氯化铝溶液
2.配制2L1.5mol L-1 Na2SO4溶液,需要固体Na2SO4( )。
A. 213g B. 284g C. 400g D. 426g
3.将 4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取出10mL此溶液,其中含有NaOH_______g。
[反馈与演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 O的质量是32g/mol B. OH-的摩尔质量是17g
C. 1mol H2O的质量是18g/mol D.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2.Na的摩尔质量为( )。
A. 23 B. 23g C. 23mol D. 23g/mol
3. 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
A. 2.2g CO2 B. 3.6gH2O C. 3.2gO2 D . 49gH2SO4
4.在相同条件下,22g下列气体中跟22g CO2的体积相等的是( )。
A. N2O B. N2 C. SO2 D. CO
5.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A. 1g H2 B. 10g O2 C. 30g Cl2 D. 17gNH3
6. 在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 )。
A. 体积均为22.4L B. 具有相同的体积
C. 是双原子分子 D. 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7.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必然相等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质的物质的量 D. 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8.已知在3.2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 32g B. 32g/mol C. 64mol D. 64g/mol
9.等质量的SO2和SO3( )。
A.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 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 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I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 1:2:3 C. 3:2:1 D. 3:4:3
11. 3.1gNa2O恰好与50mL H2SO4溶液完全反应,该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反应后生成Na2SO4__________g
12. 4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与5.8LCI2(标准状况)完全反应,计算:
(1)生成的NaCIO的物质的量
(2)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13.实验室中需要标准状况下11.2L的二氧化碳,现用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问:
(1) 至少需要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多少克?
(2) 生成的氯化钙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自我评价
1.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 )。
A. Na2CO3 B. NaOH C. Na2O D. Na2O2
2.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氯离子和氯的含氧化合物的是( )。
A. 氯水 B. 液氯 C. 氯酸钾 D. 次氯酸钙
3.下列氯化物中,能直接利用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得到的是( )。
A. FeCI3 B. CuCI2 C. HgCI2 D. FeCI2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0.5mol CO2 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B. 1个钠原子的质量是23/NAg
C. NA个N2分子和NA个CO分子的质量比是1:1
D. 17g OH-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5.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O2 B. CI2 C. N2 D. CO2
6.0.5L 1mol L-1 Fe CI3溶液与0.2L 1mol L-1 KCI溶液中的CI-的数目之比为( )。
A. 1:3 B. 3:1 C. 5:2 D. 15:2
7、下列数目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多到少排列,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0.5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 ③4℃时9mL水
④0.2mol尿素 〔CO(NH2)2〕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8. 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22.4bc / aNA L B. 22.4ab / cNA L
C. 22.4ac / bNA L D. 22.4b / acNA L
9.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
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
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
10.在下列物质中,与6g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同的物质是( )。
A. 0.1mol(NH4)SO4 B. 6gNH4NO3
C.22.4LNO2 (标准状况) D. 0.1molNH3
11.将5mL 0.4mol L-1AgNO3溶液与10mL 0.3mol L-1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
A、Ag+ B、NO3- C、Ba2+ D、Cl-
12. 50mL BaCl2溶液所含Cl-,可被20mL 0.5mol L-1的AgNO3溶液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 L-1。
A.0.8 B. 0.2 C. 0.1 D. 1
13.新制备的氯水显_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______生成,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_______。
1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氯气、氯水和盐酸中都含有氯元素,所以它们都呈黄绿色。
(2)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15.有A、B、C、D、E、F六种气体,它们分别是CO、O2、H2、CO2、Cl2、HCl中的一种。通过下列事实判断A、B、C、D、E、F各是什么气体。
(1)A、B、C均难溶于水,D、E能溶于水,F、G易溶于水。
(2)A和C都能在B中燃烧,火焰呈蓝色。A在B中燃烧的产物在通常状况下是液体,C在B中的燃烧产物是D。
(3)D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A也能在E中燃烧,火焰为苍白色,生成物为F
试推断:
A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_
16.“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
应?”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
(1) 按图中装置,在干燥的试管III中装入Na2 O2后,
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关闭活塞K1和K2,目的何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I内的试剂X应该是_____时,打开活塞K1和K2,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II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燃烧,且III内淡黄色粉末没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I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它操作同(2)。通过______的现象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放出O2。
17.某生产过氧化氢的化工厂分析员,从生产车间取过氧化氢样品1.00mL于锥形瓶中,加25mL水稀释,再用硫酸酸化后,逐滴滴加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当反应完全时,消耗0.1000mol L-1高锰酸钾溶液20.20mL。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3H2SO4+5H2O2 = K2SO4+2MnSO4+5O2↑+8H2O
试计算原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
18.将6.38g NaNO3、NaCl、Na2CO3的混合物溶于水,向其中滴加34.7mL 1.00mol/LAgNO3溶液后,不再有沉淀生成。过滤后,使沉淀与足量稀硝酸作用,产生135mL(标准状况)气体。计算原混合物中NaCI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反馈与演练]
1. B 2. D 3. C
4.原子、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5.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拓展与深化]
1. 答案自己组织。
2. 提示: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以及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等材料,说明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3. 答案自己组织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反馈与演练]
1.B 2.B 3.D 4.C 5.D 6.D 7.D
8.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9.略 (说明:有的转化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一定只有一个,只要能够实现均正确)
10.X:H Y:O Z:CI XZ:HCI X2Y:H2O
[拓展与深化]
1. C
2. (1) 4KO2+ 2CO2 = 2K2CO3+ 3O2
4RbO3+ 2CO2 = 2Rb2CO3+ 5O2
(2) AB
3. (1) 2Na2O2 +2H2O = 4NaOH+ O2↑ Na2O +H2O = 2NaOH;
(2)⑤①④ (3) (G)接(A) 、(B)接(F)。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反馈与演练]
1.D 2.D 3.B 4.A 5.D 6.B 7.C 8.D 9.CD 10.D
11.1;7.1
12. (1) 0.26mol (2) 1.3mol / L
13. (1) 55.6g (2) 0.5mol
自我评价
1.A 2.A 3.D 4.A 5.C 6.D 7.A 8.A 9.B 10.A 11.D 12.C
13.黄绿;Cl2;白色沉淀;Cl-;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次氯酸显酸性,故石蕊试纸首先变红,而次氯酸还具有漂白作用,故很快又褪色。
14. (1) 不正确。游离态的氯单质呈黄绿色,化合态的氯不呈黄绿色。氯气、氯水中均含游离态的氯分子,呈黄绿色;盐酸中不含有游离态的氯分子,呈无色。
(2)不正确。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并不能把铜置换出来。
15.A.H2 B.O2 C.CO D.CO2 E.Cl2 F.HCl
16. (1) 防止水蒸气进入试管III中,影响测定结果;
(2) 浓硫酸;干燥的CO2与Na2O2不发生反应;
(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III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白。
17. 5.05mol/L
18. 20.7%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