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期期中试题(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是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3.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A>B>E>D B.A>B>D>E C.D>E>A>B D.D>A>B>E
4.家用炒菜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B.2Fe + 2H2O +O2 == 2Fe(OH)2 C.正极反应:2H2O + O2 + 4 e—→4OH— D..负极反应:Fe -- 3 e—→ Fe3+
5.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
A. O2(g)+2H2O(1)+4e-→4OH- B.O2(g)+4H+(aq)+4e-→2H2 O (1)
C. CH3OH(g)+H2O(1) →CO2(g)+6H+(aq)+6e-
D. CH3OH(g)+O2(g)→H2O(1)+CO2(g)+2H+(aq)+2e-
6. 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 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D. 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此反应不应该自发进行,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进行
7已知①H2(g)+O2(g)=H2O(g) ΔH=a kJ/mol
②2H2(g)+ O2(g)=2H2O(g) ΔH=b kJ/mol
③H2(g)+O2(g)=H2O(l) ΔH=c kJ/mol
④2H2(g)+ O2(g)=2H2O(l) ΔH=d kJ/mol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b=2a<0 B.2c=d>0 C.0> c > a D.08.某容器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2B(g)2C(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C气体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1V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
9.以铂为阳极,铜为阴极,电解硫酸铜水溶液,在阳极和阴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比是( )
A. 1∶8 B. 8∶1 C. 1∶4 D. 4∶1
10.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下图表示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图1) (图2)
11.把一块置于空气中的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里,产生氢气的速率如图2所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只②③
12. 反应4NH3(气)+5O2(气)4NO(气)+6H20(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A. v(NH3)=0.0100mol.L-1.s-1 B. v(O2)=0.0010mol.L-1.S-1
C. v(NO)=0.0010mol.L-1.s-1 D. v(H2O)=0.045mol.L-1.s-1
13.在密闭容器中,给CO和水蒸气加热到8000C时。有下列平衡CO(g)+H2O(g) CO2(g)+H2(g),且K=1,若用2mol CO和10 mol H2O(g)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0C,则CO的转化率为 ( )
A. 16.7% B. 50% C. 66.7% D. 83.3%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
B.反应速率常数不仅受温度的影响,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系
C.由阿伦尼乌斯经验公式可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D.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从而降低反应的Ea,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15. 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H<0,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应采取的适宜条件是: ( )
A. 低温、高压、催化剂 B. 高温、高压
C. 尽可能的高温、高压 D. 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16对于所有的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改变温度 B.增大压强 C.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D.使用催化剂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HCl溶液中无OH-,NaOH溶液中无H+
B.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H+]·[OH-]=1.0×10-14mol2·L-2
C. 某溶液的pH=7,一定呈中性 D. NaCl溶液中既无H+也无OH-
18.在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强弱顺序是 ( )
A. b>a>c B. a=b=c C. c>a>b D. b>c>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3分)下列物质中:A.NaOH溶液;B.Cu;C.液态HCl;D.液态CH3COOH;E.蔗糖溶液;F.液氯;G.氨水;H.CuSO4溶液;I.石墨;J.氯化钠固体;K. BaSO4固体;L.Na2O固体;M.SO2
①属于电解质的是 ②属于强电解质是 ;③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20.(4分)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放热285.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1克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O2(g)=H2O(g)的ΔH= kJ/mol。
21.(9分)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原因是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1题图) (22题图)
22.(14分)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____________,二氧化硫转化率 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度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上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写编号)。
23.(10分)在一定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400ml的饱和NaCl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4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PH= ,电解时阴极反应式是 , 阳极电极反应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24.(6分)恒温下,将a mol N2和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1(N2)=13 mol,n1(NH3)= 6mol,计算a的值。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3)N2的转化率
2009—201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化学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9① ② ③
20 ,
21(1)
(2)
(3)
(4)
22 (1)
(2)
(3)
(4)
23 、 、 、
、
24.
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1—5 BCDDC 6—10 AABCB 11—15 CCDBD 16—18 ABA
19. ① C、D、J、K、L② C、J、K、、L ③ D
20.H2(g)+O2(g)== H2O(l) △H== -285.8kJ·mol-1 (2分);-241.8(2分);
21、(1)放热 (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4)减小、减小(原因2分,其余一空1分)
22.(1) (2)增大;增大;减小(3)15—20min和25—30min(4)增加了O2的量;ab (各2分)
23.1mol/L 14 2H++2e—→H2↑ 2Cl—→Cl2↑+2e—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Cl2有
24(1)a=16(2分);(2)8(2分);(3)25%(2分)
T
αA
104Pa
105Pa
0
t
v
0
5
10
15
20
25
30
0.10
0.20
n
t
O2
SO2
SO3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