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历年中考题大全(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出师表》历年中考题大全(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1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28 20:50:00

文档简介

《出师表》(教师版)(共计47个试题)
《出师表》01、04—09年7年中考题一网打尽
2009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
1黄石市(09湖北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2锦州市(09辽宁省)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3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 ) 损( ) 零(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4青海省(09)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1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3)池非不深也( ) (4)便要还家( )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答:
5邵阳市(09湖南省)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6湘潭市(09湖南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
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7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2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2008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9题)
1长春市(08吉林省)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2常州市(08江苏省)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3奉化市(08浙江省)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贵港市(08广西省)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一14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愿陛下亲之信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2分)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策之不以其道
C、屠惧, 投以骨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译文: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分,“开张”、“光”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2 分为止)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1分,“倾颓”“此……所以”1分)
1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14、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2 分)
答: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等。
5泸州市(08四川省)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躬耕于南阳 躬: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4)至于斟酌损益 益: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6天门市(08湖北省)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 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骜”同“傲”。② 霸王:霸王的事业。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告之于帝
B、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入则无法家佛士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遂见之 公将鼓之
11、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每句限一处)(2分)
(1)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2)一 日 三 至 弗 得 见
12、理解填空。( 2 分)
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能休现诸葛亮“两朝”、“老臣心”的句子是 _

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做的理由的句子是 。
13、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3 分)共同点:
认识:
7乌兰察布市(08内蒙古)
出师表(节选)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① 躬耕于南阳 躬:
②由是感激: 感激:
③故五月渡庐 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 。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2 分)
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 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 分)
8岳阳市(08湖南省)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9自贡市(08四川省)
阅读《出师表》这篇文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12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0.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存亡之秋 秋:时候。
B.开张圣所 开张:开扩,扩张。
C.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D.陟罚臧否 藏否:肯定与否定。
11.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项是( )
A.妄自菲薄;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B.引喻失义:称引比喻而又不知其意思。
C.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D.不宜偏私:不应该袒护私情,不公正。
12.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C.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即以叙述为主,兼用抒情。
D.《出师表》的“表”为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2007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2题)
1昆明市(07云南省)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10.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爱 憎 匿 善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2.【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2分)
13.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分)
诸葛亮:---------------------
郗超:----------------------------
2青岛市(07山东省)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扶苏以数谏故
12.文言文阅读要注重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出师表》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2006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8题)
1贵港市(06广西省)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1)元方入门不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2黑河市(06黑龙江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 ) 报(  ) 光(  ) 塞(   )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 ”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3丽水市(06浙江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布衣 (2)卑鄙____________(3)驱驰____________(4)仰
9.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及卒,如其所言。
11.(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 (1分)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
13.你对诸葛亮不留遗产给儿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有什么评论?(3分)
4南平市(06福建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引喻失义(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一叶知秋( )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 ) 殊途同归( )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泉州市(06福建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 , ,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6武汉市(06湖北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⑵ 可计日而待也 计:
4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每与臣论此事 ⑵愿陛下亲之信之
7湛江市非课改(06江苏省)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14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3)亲贤臣,远小人 远: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悉以咨之 辍耕之垄上
B.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21、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分)
答:
8湛江市课改区(06江苏省)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善道 诹: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22. (1)选文第2段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分)
答:(1)
(2 )
2005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11题)
1长沙市(05湖南省)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袢、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6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67.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6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荷泽市(05山东省)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8—10题。(6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0.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危急存亡之秋: ④殊遇:
21.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
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
2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①亲贤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臣不胜受恩感激。
3河源市(05广西省)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 古义:         今义:         
4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2分)
4连云港市(05江苏省)
[1] 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8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5宁德市( 05福建省)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7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77.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6龙岩市(05福建省)
阅读下面选自《出师表》中的文字,完成文后6—8题。(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臣本布衣( ) (2) 躬耕于南阳( )
(3) 遂许先帝以驱驰( ) (4) 至于斟酌损益(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选文第一段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5分)
7攀枝花(05四川省)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1—16题。(1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69.解释文中加点同语。(2分)
卑鄙( ) 驱驰( )
70.文中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 。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 。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3分,每空1分)
7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72.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其目的是 。
7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4.《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并说出你欣赏的原因。(4分,各2分)
8泉州市(05福建省)
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57.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59.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9铜仁地区(05贵州省)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10温州市(05浙江省)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8题至第25题。
(一)(13分)(2005年温州市)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51.第2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
5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恐托付不效 (3)以伤先帝之明
5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5.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11武汉市( 05湖北省)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②后值倾覆 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 ,不应该_________ ,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 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答案:
2004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10题)
1北京市(04)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第12—15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1) ;(2) 。(用原文回答)
1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
2东城区(04北京市)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
13.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4.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2分)
3丰台区(04北京市)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3至15题(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允之任也。

13.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
③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_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
1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湟中县(04青海省)
1、 文言文阅读能力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
出师表(节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感激 (4)遂许先帝以驱驰
11、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 陛 下 亲 之 信 之 则 汉 室 之 隆 可 计 日 而 待 也
12、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13、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
14、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行动:                            
15、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②段划线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5辽宁省(04)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5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予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3找出选文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3分)
改 改 改
24在第②段空白处填写句子。(2分)
2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
悉以咨之 今南方已定
A B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是亦不可以已乎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 D
问君何能尔 亲贤臣,远小人
26把句子“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成规代汉语。
27概括选文第①段作者提出的建议。(2分)
28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2分)
6山西省(0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1分)
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

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7沈阳市(04辽宁省)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9——13题。(1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咨:( ) (2)夙:( ) (3)攘除:( ) (4)损:(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遂许先帝以驱驰。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
答: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随州市(04湖北省)
(一)出师表(节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爱任于几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帮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朋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左)、允之任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 臣本布衣       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10、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2分,多写一例奖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哈尔滨市(01年黑龙江省)
阅读文言文,回答26~29题。(7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允之任也。
26.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2分)
驱驰: 奖:
27.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8. 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29. 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2分)
10甘肃省(01年)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举国,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由是感激”的“是”字所指代的内容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哪一项?( )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选出与“故五月渡泸”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出红色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临崩寄臣以大事
  B.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称帝之明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
  5.画线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出师表》(教师版)(共计47个试题)
《出师表》01、04—09年7年中考题一网打尽
2009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
1黄石市(09湖北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10.D
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2锦州市(09辽宁省)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 ) 损( ) 零(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案:10、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分)
11、⑴亲自 ⑵ 除去 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
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分)
13、A。(2分)
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2分)
4青海省(09)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1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3)池非不深也( ) (4)便要还家( )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答:
答案:12.(1)答应;(2)长,这里指身高;(3)护城河;(4)通“邀”,邀请。(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卷,2分)
13.A
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
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5邵阳市(09湖南省)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6湘潭市(09湖南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
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答案: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16.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7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2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答案:
23.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
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2008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9题)
1长春市(08吉林省)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答案:9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2常州市(08江苏省)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3奉化市(08浙江省)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答案:19 . D
20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贵港市(08广西省)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一14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愿陛下亲之信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2分)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策之不以其道
C、屠惧, 投以骨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译文: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分,“开张”、“光”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2 分为止)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1分,“倾颓”“此……所以”1分)
1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14、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2 分)
答: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等。
5泸州市(08四川省)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躬耕于南阳 躬: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4)至于斟酌损益 益: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答案:6、秋——时、时期、时刻;躬——亲自、自己、本人;简——选拔、挑选、选;益——增加
7、D
8、(1)略。打分点:愿、则、计日而待 (2)略。打分点:顾、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翻译要正确。(以上分别是1分)
9、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6天门市(08湖北省)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 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骜”同“傲”。② 霸王:霸王的事业。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告之于帝
B、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入则无法家佛士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遂见之 公将鼓之
11、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每句限一处)(2分)
(1)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2)一 日 三 至 弗 得 见
12、理解填空。( 2 分)
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能休现诸葛亮“两朝”、“老臣心”的句子是 _

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做的理由的句子是 。
13、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3 分)共同点:
认识:
答案:9 、(1)低微鄙陋 (2)轻视(每小题l 分,共2 分)
10、C (C项中的“以”都相当于“ 因为”,其它项各不相同)( 2 分)
11.(1)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2)一 日 三 至 /弗 得 见 (每小题l 分,共2 分)
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每处l 分,共2 分)
13.第一问:共同点是:他们都非常重视人才,或礼贤内下士,求贤若渴。(1分)
第二问: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了人才就能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我们应该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2分。能围绕人才,联系实际来谈即可)
7乌兰察布市(08内蒙古)
出师表(节选)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① 躬耕于南阳 躬:
②由是感激: 感激:
③故五月渡庐 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 。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2 分)
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 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 分)
答案:12.(1)亲自 1分 (2)感动,激动 1分 (3)所以(因此) 1分
13.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2分
14、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分
15.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3分)
8岳阳市(08湖南省)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答案: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9.B 10.士/争凑燕。
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1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9自贡市(08四川省)
阅读《出师表》这篇文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12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0.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存亡之秋 秋:时候。
B.开张圣所 开张:开扩,扩张。
C.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D.陟罚臧否 藏否:肯定与否定。
11.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项是( )
A.妄自菲薄;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B.引喻失义:称引比喻而又不知其意思。
C.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D.不宜偏私:不应该袒护私情,不公正。
12.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C.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即以叙述为主,兼用抒情。
D.《出师表》的“表”为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答案:10、D 11、B 12、C
2007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2题)
1昆明市(07云南省)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10.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爱 憎 匿 善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2.【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2分)
13.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分)
诸葛亮:---------------------
郗超:----------------------------
答案:8.(2分)C
9.(2分)A
10.(2分)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11.(2分)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12.(2分)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13.(3分)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2青岛市(07山东省)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扶苏以数谏故
12.文言文阅读要注重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出师表》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答案:11.D(共2分)
12.(共6分,其中原句2分,有错别字扣0.5分;重点词语积累2分,每个l分,
不限于答案所给的两个词;翻译句子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2个或2个以
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出师表》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07
重点词语积累(两个)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词 词义 译句
问题:文中表明先帝求贤若渴的 句子是哪几句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
原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 拜访 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006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8题)
1贵港市(06广西省)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1)元方入门不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答案:48、C 49.C 50.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2黑河市(06黑龙江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 ) 报(  ) 光(  ) 塞(   )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 ”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答案:11时 报答 发扬光大 阻塞
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说话不恰当
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广开言路 以塞忠谏之路
15 D
3丽水市(06浙江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布衣 (2)卑鄙____________(3)驱驰____________(4)仰
9.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及卒,如其所言。
11.(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 (1分)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
13.你对诸葛亮不留遗产给儿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有什么评论?(3分)
答案:8、(1)平民百姓(2)地位低下,学识浅陋(3)奔走效劳(4)依赖、依靠9、(1)把(2)以至10、(1)在军事失利时我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接受使命。(2)到诸葛亮死时,情况果然如他说的一样。11、三顾茅庐或临危受命12、尽心为国 ,不谋私等;一代贤相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写一篇《出师表》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等。13、褒贬不论,言之成理即可。
4南平市(06福建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引喻失义(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一叶知秋( )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 ) 殊途同归( )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4分)①发扬光大 ②适宜、恰当 ③给予 ④询问,征求意见
8、(4分)①时候 秋天 ②特别(或特殊) 不同
9、(4分)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意思相近即可。每句2分,加点字、词各0.5分。)
10、(3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各1分)。
5泉州市(06福建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 , ,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答案:1.B
2.略。(应注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意翻译的通顺)
3.“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4.报先帝忠陛下
5.例: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6武汉市(06湖北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⑵ 可计日而待也 计:
4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每与臣论此事 ⑵愿陛下亲之信之
答案:46.(1)都,全 (2)汁算 (共4分.每个2分.)
47.(1)每次和我评论这些事.(2)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共6分。每句3分)
7湛江市非课改(06江苏省)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14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3)亲贤臣,远小人 远: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悉以咨之 辍耕之垄上
B.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21、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分)
答:
答案:18、(1)发扬光大 (2)挑选,选拔 (3)远离 ( 4)显示,表明(每小题1分,共4分。)
19、D(D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A中两个“之”字分别用作代词和动词;B中两个“于”字的意思分别是“在” 和“对”;C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用来”、“以致”。)
20.C(“异同”——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不同”;今义:含“相同”和“不同”;“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门营业:“痛恨”——古义:痛心遗恨,今义:非常憎恨。)
21、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作奸犯科”、“有司”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分。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言之成理即可(2分)“建议”不对应的不能得分。)
8湛江市课改区(06江苏省)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善道 诹: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22. (1)选文第2段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分)
答:(1)
(2 )
答案:18、(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每小题1分,共4分。)
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
2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2005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11题)
1长沙市(05湖南省)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袢、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
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6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67.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6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答案:64.C 65.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66.B 67.(1)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6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荷泽市(05山东省)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8—10题。(6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0.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危急存亡之秋: ④殊遇:
21.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
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
2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①亲贤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20.①半路去世 ②天下分成三部分 ③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 ④特别厚待 21.D 22.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不应该(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途径)。
3河源市(05广西省)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 古义:         今义:         
4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2分)
答案:41. 3分 疏远;的原因;此(这)。
42、4分 (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
43. 2分 (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恶劣(不道德)。 44. 1分 亲贤远佞。
45. 2分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4连云港市(05江苏省)
[1] 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8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答案:79.(2分)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
80.(2分)B
81.(2分)D
82.(4分)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
83.(3分)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5宁德市( 05福建省)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7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77.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答案:75. (4分)每小题1分(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76. (4分)每小题2分。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77. (4分)每处2分
(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78. (4分)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6龙岩市(05福建省)
阅读下面选自《出师表》中的文字,完成文后6—8题。(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臣本布衣( ) (2) 躬耕于南阳( )
(3) 遂许先帝以驱驰( ) (4) 至于斟酌损益(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选文第一段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5分)
答案:6.(4分)(每小题1分)(1)平民、老百姓 (2)亲自、亲身 (3)答应 (4)减少 7.(1)先帝不认为(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卑鄙”2分,文句通顺1分)
(2)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故”“崩”各1分,文句通顺1分)
8、三顾茅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攀枝花(05四川省)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1—16题。(1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69.解释文中加点同语。(2分)
卑鄙( ) 驱驰( )
70.文中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 。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 。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3分,每空1分)
7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72.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其目的是 。
7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4.《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并说出你欣赏的原因。(4分,各2分)
答案:69、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奔走效劳。70、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南方已定,兵甲已足。71、D 72、表达了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要继续忠于后主的感情。73、这是我用用报答先亮,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7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8泉州市(05福建省)
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57.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59.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答案:56.B 57.略。(应注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意翻译的通顺) 58.“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59.报先帝忠陛下
60.例: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9铜仁地区(05贵州省)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答案: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2分.一词一分) 4.宫内 朝廷 宫中 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
10温州市(05浙江省)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8题至第25题。
(一)(13分)(2005年温州市)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51.第2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
5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恐托付不效 (3)以伤先帝之明
5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5.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答案:51.“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52.(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2)奏效,实现(3)明见,英明 53.B 54.(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55.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11武汉市( 05湖北省)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②后值倾覆 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 ,不应该_________ ,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 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答案:
2004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10题)
1北京市(04)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第12—15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1) ;(2) 。(用原文回答)
1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
12.B 13.示例:(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14.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5.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2东城区(04北京市)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
13.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4.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2分)
答案:
11.(3分)秋:时候  光:发扬光大  义:适宜、恰当
12.(3分)
①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
②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③后来正遇危亡关头。
13.(2分)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
14.(2分)三顾草庐  临危受命
3丰台区(04北京市)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3至15题(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允之任也。

13.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
③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_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
1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阅读文言文(共8分)
13. ○1低微而鄙陋 ○2奔走效劳 ○3苗 ○4把 (4分,各1分)
14.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分,“于”译错扣1分)
15.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分,多答扣1分)
4湟中县(04青海省)
1、 文言文阅读能力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
出师表(节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感激 (4)遂许先帝以驱驰
11、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 陛 下 亲 之 信 之 则 汉 室 之 隆 可 计 日 而 待 也
12、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13、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
14、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行动:                            
15、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②段划线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0.①亲自,自身
②地位低下,身份低微;低微鄙陋或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感动,感激
④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 1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2.正反论证 划线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4.心情:夙夜忧叹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5.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只要能表达出原句的大
意,语句通顺即可。)16.在当时对(用人等)内政建设方面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只要
结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5辽宁省(04)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5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予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3找出选文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3分)
改 改 改
24在第②段空白处填写句子。(2分)
2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
悉以咨之 今南方已定
A B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是亦不可以已乎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 D
问君何能尔 亲贤臣,远小人
26把句子“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成规代汉语。
27概括选文第①段作者提出的建议。(2分)
28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2分)
答案:23(1)候改侯 芦改庐 弛改驰(各1分) 24奉命于危难之间25A26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1分),那么汉王室的兴盛(1分),就时间不远了(1分)。27亲贤远佞或亲贤臣,远小人。28忠心耿耿淡泊名利 有谋略
6山西省(0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