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29 18: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班级: 姓名:
主编:孙华 审编: 课型:讲读新授课 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能记住“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絮说、辟头”等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2、听录音或读课文3遍以上,把握课文内容。
3、能概括文中写了关于阿长的哪些事。(重难点)
4、能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重难点)
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方案:
1、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用归类的方法梳理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3、独立思考,试着概括文中写了关于阿长哪些事。
预习收获:
1、下面加点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憎恶(wù) 絮说(xù) 规矩(jǔ) 辟头(pī)
B、磨难(nàn) 疮疤(cuāng) 诘问(jié) 惧惮(dàn)
C、咒骂(zhòu)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孤孀(shuāng)
D、渴慕(mù) 福橘(jú) 和蔼(ǎi) 臂膊(bō)
2、鲁迅常识知多少?
3、更多收获
质疑问难
课堂学习研讨:
一、检测预习,了解学生疑难。
二、分析人物
(一)概括文中写了阿长哪些事。(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由课题入手,问:阿长是谁?文中写了她哪些事?重点写了哪些事?
(二)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批注文中写阿长的语句,三处以上。(独立完成,多种形式交流)
1、指明是什么描写方法。2、分析写出了怎样的人物特点或性格。
例如: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动作描写,形象的写出阿长说话的习惯动作,写出了她好挑弄是非,饶舌多事、粗俗
(三)说一说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探讨难点:(讨论交流疑难,不求所有问题有解)例如:
1、作者为什么细写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
2、长妈妈在除夕及元旦清晨教“我”吃福橘,说吉利话,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
达标诊测: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
B.絮说——
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顺顺流流——
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
④我惧惮她什么呢!
惧惮——
2、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快读全文,抓课题,理清文章思路,划分课文结构。
(1) (2)
2.我不大佩服她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阿长最令“我”讨厌的事有哪些?
4. 阿长让我感到不耐烦的事是什么?
5.“我”对阿长第一次产生的“空前的敬意为什么会逐渐淡薄乃至完全消失?
6.后来我对阿长产生的“新的敬意”为什么不会淡薄与消失?
课后拓展延伸:
一、学后反思
(一)我之收获
(二)我之思考:
二、更上层楼: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人,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三、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能找出表现我对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句子,借助这些句子,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教学重点)
2、阅读理解第22——27段,即长妈妈买《山海经》的文段。(教学重点)
3、品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体会其中的怀念祈福的感情。(教学难点)
4、借助“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等句子,理解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温故知新: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看出阿长对“我”怎样吗?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件)(自由交流)
课堂学习研讨:
一、对话交流,反馈“温故知新”中的问题讨论。
(一)在课文前半部分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看出阿长对“我”怎样吗?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你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对长妈妈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二)找出有关长妈妈买《山海经》的段落,写长妈妈买《山海经》之前,为什么先用大段的文字写远方叔祖?可否删去这些事?
二、重点敲打:阅读理解第22——27段。(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三、难点探究:(老师讲授引导,结合合作讨论)
1、欲扬先抑:找出表现我对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句子,借助这些句子,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
2、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找出文中品论长妈妈,或者直接表达出作者某种情感的句子,理解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例如:“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她的确有伟大的神力”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反复品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体会其中的感情。
板书:
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欲扬先抑
达标诊测:《阿长与山海经》(节选地21——27段)精段阅读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结合全文,写出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相照应的句子。
5、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6、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
7、“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试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在写人上的特色。
课后拓展延伸:
学后反思
(一)我之收获
(二)我之思考:
更上层楼:将文中《山海经》的知识收集整理,积累下来。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