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请说出你的想法? 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请画出你的设计示意图 )?
实验器材:白磷、红磷、热开水、烧杯、薄铜片、酒精灯、镊子、药匙、火柴、滤纸。
(说明:白磷、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分别为 40℃和240℃。)
实验方案:
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端放入一小块红磷,另一端放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思考并讨论: 1、观察到什么现象?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铜
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思考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起来? 给铜片上的红磷继续加热。 3、思考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向水中通入氧气。水火能容?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但是火灾对人类的施孽却是非常严酷的。 据联合国 “ 世界火灾统计中心 ” (WFSC)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600万至700万起火灾,全球每年死于火灾中的约有65000至75000人。按各大洲分别统计的数字如下:实验名称:蜡烛火焰熄灭方法的探究实验用品:
蜡烛、火柴、剪刀、烧杯、泥沙、
水、玻璃片等。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
烛熄灭了(降温至着火点下)。
2、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
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
足时,蜡烛熄灭(隔绝氧气)。“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4、沙子灭火(隔绝氧气)。
5、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去除可燃物)。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有一即可火灾现场灭火模拟演示:Na2CO3+2HCl==2NaCl+H2O+CO2↑ 消防员们分别用了哪些灭火的原理?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灭火时应该开门还是关门?讨论一下 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增大O2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下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
是: 。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 【体验收获】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
的条件是 、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经典战役回顾】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
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练习与实践:BC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 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练习与实践: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C练习与实践: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C练习与实践:爆炸:当可燃性气体或者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汽或者可燃性固体粉尘与氧气相互混合后,遇明火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课件35张PPT。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你的猜想呢?小明小林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讨论实验产生气体的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sf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氧气盐酸与石灰石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铁在氧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守恒吗? 讨论:
2、小林将10克NaOH粉末溶于50克CuSO4溶液中,总质量为60克,她认为这是遵循了质量守恒定律。1、小明将10克食盐溶解
在50克水中后,总质量是
60克,他认为这是遵循了
质量守恒定律。3、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
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
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
(A)18克 (B)7克 (C)8克 (D)6克
C4、小明和小林做了三次实验:
①将1克的氢气在16克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9克的水;
②将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8克水;
③将3克的氢气在16克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8克的水;
所以他们觉得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你说对吗?5、24.5克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共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的物质质量
为14.9克,求生成的氧气多少_______克 9.6 24.5克氯酸钾与 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共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为19.9克,求生成的氧气多少克? ( )9.6 克考考你: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何不变?4个2个6个4个2个6个 三不变分子种类变化
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二变物质种类变化
你发现了什么?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
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
含有 元素。碳、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
2XY2+Y2 = 2Z 中 Z 的化学式为 。 XY3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最小的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原子的重新组合 某可燃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可
燃物一定含有 元素。C、H铁丝燃烧木材的燃烧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当白磷在锥瓶中燃烧时,如果不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天平是否仍然保持平衡?
(1)燃烧前的质量是0.24克燃烧后的质量是0.40克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蜡烛燃烧后什么
也没有留下,难道物
质从世上消失了吗?
思考⑷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⑶在化学反应中,对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
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一定相同。 ( )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与反应
后各生成物的分子个数相等。 ( )
⑴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判断题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①原子种类没有改变③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①进行有关的计算②解释现象注意点 ①化学反应
③重点词语
②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
原理运用小结小结化学方程式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呢?氢气 +氧气 → 水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点燃思考: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遵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试一试:
看看谁最先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
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P + O2 —— P2O54P + 5O2 —— 2P2O54P + 5O2 ==== 2P2O5点燃2、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相等)3、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生成物状态(气体↑或沉淀↓)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4. 改横线为等号加热:对物质的升温,常用 符号代替点燃: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高温:达到一定的温度只有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的气体才能用气体符号在溶液中生成物中的固体才能用沉淀符号催化剂(具体名称)即只有“=”右边有气体即只有“=”右边有固体Fe + O2 —— Fe3O4
Mg + O2 —— MgO
H2O —— H2 + O2你能配平吗?P99练习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之处
C + O2 ==== CO2
KClO3 ====== KCl + O2
H2O ===== H2 + O
3Fe +2 O2 ==== Fe3O4
Mg + O2 ==== MgO2
点燃通电加热燃烧MnO2点燃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P99练习化学方程式包含哪些意义?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表示各物质之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4P + 5O2 2P2O5
124 160 284点燃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3、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4、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2、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能说!课件12张PPT。化学方程式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呢?氢气 +氧气 → 水点燃思考: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遵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数目相等)C + O2 —— CO2
P + O2 —— P2O5
Fe + O2 —— Fe3O4
Mg + O2 —— MgO
H2O —— H2 + O2你能配平吗?配平的方法有很多种哦!KClO3 ====== KCl + O2
H2O2 ===== H2O +O2
KMnO4 ====== KMn2O4 + MnO2 + O2
C2H2 + O2 ====== CO2 + H2O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P + O2 —— P2O54P + 5O2 —— 2P2O54P + 5O2 ==== 2P2O5点燃2、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相等)3、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生成物状态(气体↑或沉淀↓)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4. 改横线为等号加热:对物质的升温,常用 符号代替点燃: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高温:达到一定的温度只有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的气体才能用气体符号在溶液中生成物中的固体才能用沉淀符号催化剂(具体名称)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之处
C + O2 ==== CO2
KClO3 ====== KCl + O2
H2O ===== H2 + O
3Fe +2 O2 ==== Fe3O4
Mg + O2 ==== MgO
点燃通电加热燃烧MnO2点燃点燃222222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P99练习3、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2、铜在空气中灼烧化学方程式包含哪些意义?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表示各物质之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4P + 5O2 2P2O5
124 160 284点燃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3、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4、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2、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能说!P-31 O-16 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课件22张PPT。第4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CO2结构? 制法? 性质? 用途?CO2的实验室制法①木炭燃烧
②蜡烛燃烧
③动植物呼吸
④有机物腐烂
⑤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高温
工业制法哪些方法可以获得二氧化碳?CO2药品?原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在实验室中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粉末(CaCO3) 、碳酸钠粉末(NaCO3)都可以与盐酸反应制得CO2
选哪一个好呢?实验一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探究适中快快石灰石分别取少量石灰石、碳酸钙(CaCO3)粉末、碳酸钠NaCO3粉末于3只试管中,与适量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CO2密度大于空气
CO2可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一、CO2的实验室制法归纳与总结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稀盐酸(HCl)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向上排空气法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实验二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性质1 如图1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2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作如下实验
(1)验满:
(2)熄灭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3 收集一矿泉水瓶的二氧化碳,向其中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震荡,观察现象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取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溶液,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震荡,观察现象
(2)加热刚才所的溶液,观察现象 5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一、CO2的实验室制法归纳与总结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稀盐酸(HCl)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向上排空气法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在水中的溶解性 。
2、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与水反应方程式:
CO2+H2O===H2CO3
碳酸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
(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
CO2+Ca(OH)2 ===CaCO3↓+H2O
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大可溶红归纳与总结二、CO2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有什么异同?阶段小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固- 液不加热型 固- 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H2O2) 石灰石( CaCO3 ) 稀盐酸(HCl)
二氧化锰(MnO2 ) 作催化剂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熄灭(1)填装药品之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长颈漏斗底端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一端逸出。 实验室用HCl和石灰石制CO2应选用下列的哪些装置?火眼金睛A与D(1)加入石灰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收集二氧化碳。 (4)从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2)(1)(4)(3)
B.(2)(1)(3)(4)
C.(4)(1)(2)(3)
D.(2)(4)(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
发生装置应选用 ,
收集装置可选用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
收集装置可选用 。小试牛刀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得出它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D拓展延伸思考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硕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得出“ ”的结论,请将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证明CO2不能使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