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2-06 22:21:00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1)原子的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不带电荷1.6748×10-27千克 1.6726×10-27千克 9.1176×10-31千克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质量用相对质量来表示相对质量 1/1836相对质量 1.007相对质量 1.008Z个N个原子质量数A数值上Z+N=A取整数相加原子序数等于 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练习: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同电子层——同横行同最外层电子——同纵行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一、元素周期表周期族 1、参照元素周期表,观察每一周期(横行)有哪些特点?各周期元素分布如何?以前三周期为例,周期序数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有什么样的关系?讨论: 元素周期表共有7行7个周期,每一周期元素个数并不一定相等,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与每一周期元素作对比,族(纵行)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一族元素分布有什么特点? 以主族为例,主族序数和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分别为7主7副1零1VIII族。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3、观察元素周期表,周期序数和族序数的表示有什么不同?“1…”“Ⅰ…”“A”“B”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具体某元素,我们如何表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呢?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用纯数字表示,族用“Ⅰ~Ⅶ”和“A”和“B”表示。“A”代表主族,“B”代表副族。如:“N”所在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周

表7个周期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IA~VIIA)7个副族:仅由长周期构成的族
(ⅠB~ⅦB)VIII族(3个纵行):Fe、Co、Ni等9种元素横的方面
(7个横行)纵的方面(18个纵行)零族:稀有气体元素12345672种元素8种元素8种元素18种元素18种元素32种元素26种元素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结构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Na    Cl     Fe2.写出原子序数为16、55、88三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Na 第三周期第ⅠA族  Cl 第三周期第ⅦA族  
Fe 第四周期第Ⅷ族 
 16 第三周期第ⅥA族 55 第六周期第ⅠA族
 88 第七周期第ⅡA族随堂练习:1、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周期表是有哪位化学家发现的 ( )
A.门捷列夫(俄国) B.纽兰兹(英国)
C.迈尔(德国) D.尚古多(法国)
2、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 D.原子的中子数
3、请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可以发现其中有_____个横行,也就是有____个周期,短周期指 周期,长周期 周期。元素周期表有______个纵行,分为 ___个族,其中____个主族,___个副族,___个第Ⅷ族,____个0族,0族即是 元素。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成的族 。AD主族和零族七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八十六七七一一稀有气体七布置作业1、熟记1~20号元素顺序和符号
4、某元素的原子AZM,它的氯化物MCl 1.17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 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把X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 (1)设与AgNO3溶液反应消耗氯化物MCl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
MCl + AgNO3 = AgCl + MNO3
1 1
n mol 1mol/L X 20ml X10-3
1/n = 1/(1 X 20 X 10-3) n = 0.02(mol)
M的摩尔质量= 1.17/0.02 – 35.5 = 23(g/mol)
A=23 Z = A – N = 23 – 12 = 11
由此可以断定M为Na(2)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淡黄色固体产生; 2Na + O2 = Na2O2课件21张PPT。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2)复习提问1、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周期表是有哪位化学家发现的 ( )
A.门捷列夫(俄国) B.纽兰兹(英国)
C.迈尔(德国) D.尚古多(法国)
2、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 D.原子的中子数
AD3、请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可以发现其中有___个横行,也就是有___个周期,短周期指______周期,长周期 周期。元素周期表有____个纵行,分为 ___个族,其中___个主族,___个副族,__个第Ⅷ族,__个0族,0族即是______元素。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的族是 。七七一二三四五六十八十六七七一稀有气体主族和零族4、默写1~20号元素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
一锂钠钾铷铯 3 1119 37 551 1 1 1 2 3 4二、 元 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 、碱金属: 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钫(Fr)放射性元素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碱金属原子结构有何异同?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 都为   。
②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
的原子结构中,    依次
增多。最外层电子数1个电子层数思考与交流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相

点递变性颜色硬度密度熔沸点导电导热性密度变化熔沸点变化Li Na K Rb Cs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柔软较小较低强逐渐增大(K特殊)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思考: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水的反应;实验:
(1)钾与O2的反应;
现象:金属钾被加热后慢慢熔成金属小球,并且剧
烈燃烧,发出紫色火光(透过蓝色钴玻璃)。
(2)钾与H2O的反应;
现象:金属钾浮在水面上,剧烈反应,听到微弱的
爆鸣声,并且出现紫色的火光(透过蓝色钴玻璃) 。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性。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其余碱金属的性质又如何? 思考 钠与钾都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1)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4Li + O2 ==== 2Li2O
2Na + O2 ==== Na2O2
2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请大家书写出Rb、Cs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 + 2H2O === 2MOH + H2↑与O2反应反应不如钠剧烈,生成Li2O点燃剧烈燃烧,生成Na2O2燃烧更加剧烈生成比过氧化物复杂的氧化物遇空气立即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遇空气立即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LiNaKRbCs与H2O反应剧烈,生成H2更剧烈,生成H2轻微的爆炸,生成H2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结论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遇水立即燃烧,爆炸(2)递变性: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 Li Na K Rb Cs1.相似性:小结: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2.递变性:(电子层数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的影响)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金属性 Na〉Mg〉Al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有哪些方法??1单质与水(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3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族元素在物理性质上的规律 浏览P8资料片卡中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表,并总结规律:结论:
(1)颜色 ——
(2)状态 ——
(3)密度 ——
(4)熔沸点 ——逐渐增大(自上而下)逐渐升高(自上而下)科学探究 —— 卤族元素的性质浏览P7的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并思考:
卤素(ⅦA族)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理论分析实


证思考: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卤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1)与氢气的反应;
(2)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阅读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表格:与氢气的反应光
500℃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规律:即: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剧烈程度:F2>Cl2>Br2>I2
生成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逐渐减弱逐渐减弱反应通式:X2 + H2 === 2HX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哪些方法??1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总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主族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在性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还原性逐渐增强
氧化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课件15张PPT。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3)复习: 1、元素: 2、原子的构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
电荷相对质量为1中子 不带电,相对质量为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原子 呈电中性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相对质量为1/1836  质子的相对质量=  1个质子的质量12=1.6726×10-27kg1.993×10-26kg121个中子的质量=1.6749×10-27kg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    质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与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原子质量数。用A表示。A=Z+N思考:同种元素的原子是否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呢?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名称 原子符号
1    0 氕 H
1 1    氘     H或D
1 2    氚     H或T
同种元素的原子只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1
12
13
12
13
1三、核素(2)绝大多数元素都包含多种核素,一种核素
就是一种原子(到2001年底已发现114种
元素的3070种核素)。(2)在相同状况下,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几乎完全一样),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同位素的应用:见P.103、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个原子的质量122.657×10-26kg1.993×10-26kg12=15.998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例1: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
A. Cl和 Cl B. K和 Ca
C.O2和O3 D.H2O和D2OA例2:镁有三种天然同位素:24Mg、25Mg、26Mg,其中24Mg原子占镁元素的原子百分数为78.70%,又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24,求26Mg在自然界镁元素中的原子百分数。解:设26Mg的原子百分含量为x则:
24×78.70%+25(100%-78.70%-x)+26x=24.325
x=0.112=11.2%
答:26Mg原子占镁元素的原子百分数为11.2%。例:氯只有35Cl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为3:1,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 A.5:2:1  B.5:2:2   C.9:3:1  D.9:3:2 解: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应分别是35Cl2、35Cl-37Cl、37Cl2,设其物质的量分别是x、y、z,故35Cl物质的量为(2x+y),37Cl物质的量为(y+2z),
故(2x+y)/ (y+2z) =3/1,得x=y+3z,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代入上面的关系式即得出正确答案。A、D例: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B和11B,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0,则对硼元素中10B质量分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20% B 略小于20% C 略大于20% D 80%解:
设10B的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为X,则10.80=10X+11(1-X),
解得X=20%,故选A.解析:
设10B的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为X,则10.80=10X+11(1-X),
解得X=20%. 因此:
10B质量分数=(20%×10÷10.80) ×100%=18.5%,选B.典题训练A351101340171835101例1 完成下列表格。例2 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氢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57   B.47    C.61    D.293例3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2 B.X+4 C.X+8  D.X+18 例4 在1-18号元素中,X和Y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当X的原子 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①m+4 ②m-4 ③m-8 ④m+2 ⑤m-6 ⑥ m+12
A ①②③ B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D解析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可能相差2、8或18,则乙的原子序数可以是X+2、X+8或X+18。答案 B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小结:a.ⅠA和ⅡA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相差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
b. ⅢA至ⅦA和O族的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相差下一周期的元素种数。 除相同长周期第ⅡA族、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或25外,其余原子序数相差均为1。
例5 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A、B是同周期,B、C是同主族。此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则A、B、C分别为什么元素?观察,可得A是氮元素
B是氧元素
C是硫元素例6.已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Li-7,Na-23,K-39,Rb-85,Cs-133.现有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的混合物共10.8克,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6克的无水晶体,则该碱金属可能是 ( )
A.Li B.Na C.K D.RbB解析:(极端假设法)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1、假设10.8g混合物全为单质 R----------ROH

2、假设10.8g混合物全为氧化物R2O------------2ROH
10.7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短周期:第1~3周期长周期:第4~6周期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族主族:IA~VIIA族 7个副族:IB~VIIB族 7个VIII族:由3个纵行组成 1个0族:稀有气体元素 1个二.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元素的性质注意相










差二 .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关系2.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化合价+1+2+3+4-4+5-3+6-2+7-10原子半径氧化还原性离子半径金属.非金属性阳离子氧化性阴离子还原性递 减还原性递减 氧化性递增阳 . 阴 离 子 均 递 减递 增递 减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化合价+1+2+3+4-4+5-3+6-2+7-10最高氧化物R对应
水化
物碱性酸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2OROR2O3RO2R2O5RO3R2O7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ROHR(OH)2R(OH)3H2RO3HRO3H3RO4H4RO4H2RO4HRO4递 增递 增递 减RH4RH3H2RHR二.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3.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同主族
和元素的性质原


径氧化
还原
性离


径氧化
还原
性金属性
非金属
性高价氧
化对应
水化物
酸碱性气态
氢化
物稳
定性递
增单









减金









减递
增阴

还原





氧化

减碱






减递
减非 金 属 性 递 增金 属 性 递 增金 属 最 强四、等电子体:含有相同电子总数的粒子含有10个电子的粒子有:1、分子:HF、H2O、NH3、CH42、原子:Ne3、阳离子:Na+、Mg2+、Al3+、NH4+、H3O+4、阴离子:N3-、O2-、F-、OH-、NH2-含有18个电子的粒子有:SiH4、PH3、H2S、HCl、F2、Ar、S2-、Cl-、K+、Ca2+、HS-含有2个电子的粒子有:H-、He、Li+、Be2+具有2、8结构的粒子:五、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具有2、8、8结构的粒子: 注意这些原子(或离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排列规律以及半径大小。六、微粒半径比较规律 (1)同一种元素的微粒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如r(Cl-)>r(Cl),r(Na+)<r(Na);
(2)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比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如: r(F- )>r Na+)>r(Mg2+)>r(Al3+);
(3)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
同主族元素原子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增大。 AB型:NaCl、HCl、MgO、CO、NO、NaH……
A2B型:Na2S、H2O、N2O……
AB2型:CaCl2、CO2、NO2、OF2、(CaC2)、(FeS2)……
A2B2型:H2O2、Na2O2、C2H2……
A2B3型:Al2O3、Al2S3、N2O3、B2O3……
A3B2型:Mg3N2……
AB3型:AlCl3、BF3、PCl3……七、由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另一元素的原子序数时常见类型3.斜线是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周期序数等于主族序数的元素具有两性.和铝相似,最高氧化物和对应水化物既能和
酸反应又能碱反应 4.价电子:一般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5.最高正价=主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负价|八、1—18号元素的结构性质特点 (1)H:
①原子半径最小;
②外层电子数=周期数;
③电子总数=电子层数;
④第ⅠA族中唯一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
⑤在化合物中该原子的数目虽有改变,但该元素原子质量分数改变不大;
⑥原子序数最小;
⑦()没有中子;
⑧成酸、碱必需的元素;
⑨单质密度最小,最轻的气体;
⑩与氧可生成两种液体:H2O、H2O2;
单质是电解水产物之一;
单质可由金属与酸反应得到。(2)He:
①最外层属饱和结构,但唯一个不是8电子;
②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的二倍。
(3)Li: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
②碱金属中不能形成过氧化物;
③热核反应原料之一;
④密度最小的轻金属;
⑤保存于石蜡中。
(4)Be:
①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③价态为+2价(5)B:
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一个;
②BF3属非极性分子(本章后边将学到);
③氢化物为B2H6(了解就可以);
④硼酸(H3BO3)可洗涤皮肤上的碱液;
⑤硼砂(Na2B4O7、10H2O)是硼酸盐玻璃材料。
(6)C: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二倍;
②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③有石墨、金刚石、足球碳(C60)等几种同素异形体,(第六章后边将学到);
④氧化物有CO、CO2;
⑤氢化物有多种最简单的是CH4;
⑥最高价含氧酸是H2CO3。(7)N:
①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多3个;
②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
③除希有气体外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④化肥三元素之一(N、P、K);
⑤氢化物为NH3;
⑥氧化物形式最多(6种:N2O、NO、N2O3、NO2、N2O5);
⑦含氧酸有HNO3、HNO2;
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唯一呈碱性。
(8)O:
①最外层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的三倍;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
③占空气体积的21%;
④能形成H2O2、H2O、Na2O2、Na2O等价态氯化物;
⑤ 单质助燃(9)F:
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
②除H后前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③无正价;
④不能被任何物质氧化;
⑤能与水反应置换水中的氧;
⑥CaF2难溶、AgF溶于水;
⑦无含氧酸;
⑧HF为弱酸。
(10)Ne:略
(11)Na: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最内层的1/2;
②前18号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③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
④能形成氧化物Na2O和过氧化物Na2O2;
⑤与K的合金形成原子能反应堆的导热材料。(12)Mg:
①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②Mg(OH)2是难溶性的中强碱;
③Mg遇冷水难反应,遇热水放H2;
④MgCl2为苦卤、MgSO4为泻盐。
(13)Al: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5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③铝是金属元素但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④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⑤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4)Si: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最内层的2倍;
②地壳中含量排第二位;
③只有一种氧化物SiO2;
④气态氢化物SiH4;
⑤含氧酸为H4SiO4;
⑥H2SiO3是唯一难溶酸。
(15)P: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②氢化物为PH3;
③对应的酸为H3PO4、H3PO3;
④常见白磷P4、红磷二种单质。 (16)S: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②1—18号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大;
③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次外层电子数;
④氢化物H2S、剧毒;
⑤氧化物有SO2、SO3;
⑥对应的水化物H2SO3、H2SO4;
⑦对应的盐常见的有Na2S、NaHS、Na2SO3、NaHSO3、Na2SO4、NaHSO4。
(17)Cl: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比最内层多5个电子;
②有多种化合价—1、+1、+3、+5、+7;
③对应的含氧酸有HClO、HClO2、HClO3、HClO4;
④HClO4是目前发现的含氧酸中的最强酸。
(18)Ar(略)
重点是:H、C、N、O、F、Na、Mg、Al、SiP、S、Cl。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课件18张PPT。高考资源网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提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高考资源网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高考资源网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3、非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非金属性弱的3、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金属性弱的高考资源网钠、镁和水的反应 金属性
Na>Mg高考资源网 向盛有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的试管中,各加入2mL 1mol/L的盐酸。镁、铝和盐酸的反应高考资源网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金属性
Mg > Al高考资源网金属性 Na > Mg > Al金属性 Na > Mg > Al强碱中强碱 ?高考资源网AlCl3 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 取少量1mol/L AlCl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的NaOH 溶液至产生大量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
高考资源网 将Al(OH)3沉淀分盛在两只试管中,然后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 HCl溶液和3mol/L NaOH溶液。Al(OH)3 和酸、碱的反应高考资源网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作两性氢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高考资源网 象Al2O3这样,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AlCl3 + H2O高考资源网NaOH 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
?金属性 Na > Mg > Al高考资源网Al(OH)3两性氢氧化物NaOH 强碱Mg(OH)2中强碱金属性 Na > Mg > Al金属性 Na > Mg > Al高考资源网高温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磷蒸气加热高考资源网稀有气体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高考资源网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高考资源网练习: 下列递变情况 的是: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不正确 C 高考资源网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 的是
A. 阴离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错误 A课件16张PPT。第三节 化 学 键(1)学习目标:
1、 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一、离子键问题:为数不多的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的呢?实验1-2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
反应式: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P.19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电子转移不稳定稳定更稳定氯化钠的形成有6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周围也有6个氯离子。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周围 氯化钠晶体具有立方体结构。宏观思考 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不会!因为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阴、阳离子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是否会中和呢? 阴、阳离子的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定义: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排斥力) 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力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一、离子键定义: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思考 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 元素(VIA,VIIA)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大部分盐:如:KCl、Na2O、Na2S、MgCl2等如:NaOH、KOH、MgO、Na2O2、
K2SO4、Na2CO3、Mg(NO3)2
NH4Cl [NH4]2SO4 [NH4]2S等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Na · ·Mg ·原子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H+Na+Mg2+Ca2+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复杂阳离子(NH4+)例外。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要用中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n-”。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式 [ 练习]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硫原子, 硫离子, 溴原子, 溴离子用电子式可以直观地看到原子结构特点与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出原子或离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AB型AB2型A2B型书写时用 电子式 表示 离子化合物 的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Na ·+→·Ca·++→[ 练习] ⑴ 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 ⑵ 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箭头左方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
箭头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注
意小结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区分: 用电子式表示微粒或物质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作业: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
形成过程:
CaCl2 、MgO 、NaF 、Na2O 课件11张PPT。第三节 化 学 键(2)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
1、 通过对Cl2、HCl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的涵义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以及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重点: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的涵义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以及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题1: 某ⅡA族元素 X 和ⅦA族元素 Y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请用电子式表示该离子化合物。 X2+题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请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2Na·+→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一般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如HCl的形成)讨论再如氢分子的形成: H ·又如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H ·+→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边(氯原子),氯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特点:特点:H﹣H(结构式)H﹣Cl(结构式)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碘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水 二氧化碳 氨 2 H ·+→硫化氢2 H ·+→3 H ·+→+2→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微粒:原子相互作用:共用电子对成键元素:同种或
不同种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二、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氢氧化钠晶体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以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
以共价键结合。 [ ] -·Na+ 过氧化钠晶体中,过氧根离子 (O2 ) 2-与
钠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
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O··::·Na+[ ]2-如:NaOH
Na2O2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键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 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三、化学键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作业:P . 23 3、4讨论课件12张PPT。第三节 化 学 键(3)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涵义。
  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
熔、沸点的影响规律以及氢键对某些物质
的溶解性的影响。
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涵义。
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熔、沸点
的影响规律。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复习化学键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 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问题??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呢?
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
不同物质为什么熔、沸点不同?存在不同温度下分子具有不同能量相互作用的大小不同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又如气态氢化物:但是: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讨论:2、氢键 定义:由于氢原子的存在而使分子间产生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氢键。(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 (2)形成条件:氢原子与得电子能力很强、原子半径很小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之间。如HF、H2O、NH3等分子间易形成氢键。(3)特征:具有方向性。(4)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思考: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雪花为什么是六角形的?讨论 :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存在,
地球上 将会是什么面貌?(5)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原子分子离子宏观 物质或范德华力得失电子范德华力
氢键共价键金属键或共价键离子键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作业 :P . 23 1、2
思考:5小结:有几种形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