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知识点大汇总:一、 元素化合物
一、 元素化合物:
类别 序号 问题 答案
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 (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1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7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红色喷泉
8 NH3的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9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10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11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NH3遇HCl
12 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 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13 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 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14 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
15 浓硝酸的特性 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16 王水的成分及特性 浓硝酸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17 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 浓硝酸
18 火柴盒侧面的涂料 红磷
碳族 1 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2
2 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KOH、(Na2SiO3)
碱金属 1 Na+的焰色K+的焰色黄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 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 H2O、CO2
4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NaHCO3
5 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 (无法置换金属)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
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AlMgFe金属 1 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 明矾、Al(OH)3
2 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 Al2O3、MgO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 红褐色的沉淀 Fe(OH)3
5 红棕色的固体 Fe2O3
6 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 两种酸 Fe、Al浓硫酸、浓硝酸
有色物质 1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 淡黄色的固体 Na2O2、S、AgBr、AgI(黄)
3 水溶液显蓝色的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4 水溶液显黄色的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气体小结 1 有毒的气体 H2S、Cl2、SO2、NO2、;CO、NO
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Cl2、SO2、NO2、NH3、
3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 HCl
4 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H2、O2、N2、NO、CO、CH4、C2H4、C2H2
5 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近似)
6 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l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7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8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NH3(HI、HBr)
9 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 NH3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 1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1)与酸反应产生H2(2)与酸反应产生SO2(3) 与酸反应产生NO2(4) 与酸反应产生NO (1)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2) 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3) 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4) 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2 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产生O2的产生C2H2的 K、NaNa2O2、F2CaC2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AgCl、BaSO4
5 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 SiO2CO2、SO2、SO3等
6 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 K2O、Na2O、BaO、CaO(MgO)CuO、Fe2O3、Al2O3
其它 1 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 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挥发)
2 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 K、Ca、Na、Mg、AlZn、Fe、Sn、Pb、CuHg、Ag
3 合金的定义和性质 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硬度比组分金属高,熔点比各组分低
4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1)酸雨(2)温室效应(3)光化学烟雾(4)破坏臭氧层(5)白色污染(6)水体富氧化(藻类疯长)(7)能保护环境的最好燃料 (1) SO2(2) CO2(3) NO2(4)氟氯烃(5)塑料袋(6)含磷洗衣粉(7)H2
5 常见的漂白剂 (1)将有色物质氧化的:氯水(实为HClO)、Na2O2、H2O2、O3(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
高二化学知识点大汇总:二、有机化学
1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无水CuSO4,变蓝
2 能使溴水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3 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如烯)
5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
6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醇和酸
7 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 C2H2、C6H6
8 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 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 常用来造纸的原料 纤维素
11 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 淀粉
12 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油脂
13 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蛋白质
14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15 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
16 有毒的物质是 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17 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
18 能发生水解的是 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19 能还原成醇的是 醛
20 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 乙烯
21 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 乙烯的产量
22 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 C6H5ONa溶液
23 不能水解的糖 单糖(如葡萄糖)
24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葡萄糖、麦芽糖
25 不溶于水的有机物 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26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27 可用于环境消毒的 苯酚
28 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 酒精
29 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乙醇;(2)乙醛;(3)乙酸; (4)硝基苯 (1)羟基—OH (2)醛基—CHO(3) 羧基—COOH (4)硝基—NO2
30 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 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 从乙烯制聚乙烯(3) 乙烯使溴水褪色(4) 从乙醇制乙烯(5) 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 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8) 油脂的硬化(9) 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 (1) 取代(2)加聚(3) 加成(4) 消去(5)还原(6)酯化(7) 水解(8) 加成(或还原)(9) 加成(10)氧化
31 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苯酚
32 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33 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 Na2SO4、(NH4)2SO4
34 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1)CnH2n+2;(2)CnH2n;(3)CnH2n-2
高二化学知识点大汇总:三、化学实验
1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 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3 用固—固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液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固不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 O2、NH3Cl2、C2H4H2、CO2、C2H2
4 制取以下气体需要加热的:制取以下气体不需要加热的: (1) 用MnO2与浓HCl制Cl2(2)用乙醇和浓H2SO4制C2H4(3) 用KClO3和MnO2制O2(4)用Cu和稀HNO3制NO(5)用NH4Cl和Ca(OH)2制NH3(1) 用Zn和稀H2SO4制H2(2)用CaCO3和稀HCl制CO2(3)用CaC2和H2O制C2H2(4)用Cu和浓HNO3制NO2
5 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物质 氯水、浓硝酸、AgNO3
6 一元强酸与一元一元强碱恰好中和的计算公式(求未知碱浓度) C(酸)V(酸)==C(碱)V(碱)
高二化学知识名师指点:“六大纶”简介
聚酰胺纤维(锦纶):强度与耐磨性能好。制作针织品、混纺织物、工业用布、轮胎帘子线、渔网、缆绳。
聚酯纤维(涤纶):弹性好、强度高、吸水性差。做纺织材料、电绝缘材料、渔网、绳索、轮胎帘子线、降落伞、宇航服等。也可做成薄膜,制作电影胶片、录音录像带、磁卡等。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质轻、弹性好,人称“人造羊毛”。可与羊毛、棉等混纺,制作毛线、毛织物、棉织物、人造毛皮、地毯、窗帘等。
聚乙烯醇纤维(维纶):吸湿性优良,有“合成棉花“之称。可与棉花混纺,做维棉混纺织物,做滤布、帆布、传送带等
聚氯乙烯纤维(氯纶):难燃、耐酸、碱,吸湿性差。可编织窗纱、筛网、网袋与绳子,制毛线、毛毯、棉絮、滤布等。
聚丙烯纤维(丙纶):耐麻磨、强度高,耐酸碱,耐老化性能差。制作地毯、编织袋、绳索、滤布、包装材料等。
高二化学知识名师指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反应
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三种:1、加聚反应;2、缩聚反应;3、特殊的开环缩合反应。
一、加聚反应中有三种情况:
1、单烯烃的加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
2、共轭二烯的1、4加成聚合;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
3、醛类中C=O双键的加成。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O-........
二、缩聚反应中有五种情况:
1、二酸和二醇的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O-CH2-CH2-O-OC-CH2-CH2-CO-........
2、二酸和二胺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NH-CH2-CH2-NH-OC-CH2-CH2-CO-........
3、羟基酸的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O-CH2-CO-........
4、氨基酸的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NH-CH2-CO-........
5、酚醛树脂的生成。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略
三、开环缩合反应有如下几种情况
1、环醚类在一定条件下开环,然后再缩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环酯类在一定条件下开环,然后再缩合生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
3、环肽类在一定条件下开环,然后再缩合生成多肽高分子化合物;
在根据高分子的结构简式判断和推测单体时,应该分两步走:1、先根据上述反应类型判断高分子化合物是哪类反应生成的;2、再利用各类反应的特点去推测单体。
高二化学知识名师指点:有机化学分离提取要点
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是:
1.溶解过滤法:一种物质易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可以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过滤,就可以分离出这两种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根据两种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制成混合溶液,然后突然降低温度,溶解度较小的那种物质就结晶析出了,因此,就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了。
3.物质溶解特性法(萃取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不容于有机溶剂,而另一种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这两种物质都不和有机溶剂反应,可根据这种特性,先将其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有机溶剂中,产生分层的现象,然后分离出它们。
4.气体沉淀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是气体,而另一种物质不反应,利用这种性质,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高二化学知识名师指点:化学推断的突破点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1/2的元素;3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4、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5、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6、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7、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8、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9、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0、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1、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2、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四、 10电子微粒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阳离子Na+、Mg2+、Al3+、NH4+、H3O+ ,CH5+
4、阴离子N3—、O2—、F—、OH—、NH2—
五、 18电子微粒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
3、阳离子K+、Ca2+、PH4+
4、阴离子P3—、S2—、HS—、Cl—、O22—
5、特殊情况:F2、H2O2、N2H4,C2H6、CH3OH、CH3F
六、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七.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4.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特征反应现象: Fe(OH)2------>Fe(OH)3,白色到灰绿到红褐色
高中化学会考应知应会知识点条
八.元素化合物:
类别 序号 问题 答案
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 (1)产生棕黄色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 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1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7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红色喷泉
8 NH3的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9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10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11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NH3遇HCl
12 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 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13 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 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14 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
15 浓硝酸的特性 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16 王水的成分及特性 浓硝酸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17 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 浓硝酸
18 火柴盒侧面的涂料 红磷
碳族 1 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2
2 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KOH、(Na2SiO3)
碱金属 1 Na+的焰色K+的焰色 黄色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 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 H2O、CO2
4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NaHCO3
5 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 (无法置换金属)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
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AlMgFe金属 1 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 明矾、Al(OH)3
2 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 Al2O3、MgO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 红褐色的沉淀 Fe(OH)3
5 红棕色的固体 Fe2O3
6 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 两种酸 Fe、Al浓硫酸、浓硝酸
有色物质 1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 淡黄色的固体 Na2O2、S、AgBr、AgI(黄)
3 水溶液显蓝色的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4 水溶液显黄色的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气体小结 1 有毒的气体 H2S、Cl2、SO2、NO2、;CO、NO
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Cl2、SO2、NO2、NH3、
3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 HCl
4 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H2、O2、N2、NO、CO、CH4、C2H4、C2H2
5 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近似)
6 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l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7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8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NH3(HI、HBr)
9 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 NH3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 1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1) 与酸反应产生H2(2) 与酸反应产生SO2(3) 与酸反应产生NO2(4) 与酸反应产生NO (1) 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2) 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3) 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4) 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2 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产生O2的产生C2H2的 K、NaNa2O2、F2CaC2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AgCl、BaSO4
5 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 SiO2CO2、SO2、SO3等
6 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 K2O、Na2O、BaO、CaO(MgO)CuO、Fe2O3、Al2O3
其它 1 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 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挥发)
2 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 K、Ca、Na、Mg、AlZn、Fe、Sn、Pb、Cu、Hg、Ag
3 合金的定义和性质 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硬度比组分金属高,熔点比各组分低
4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1)酸雨(2)温室效应(3)光化学烟雾(4)破坏臭氧层(5)白色污染(6)水体富氧化(藻类疯长)(7)能保护环境的最好燃料 (1) SO2(2) CO2(3) NO2(4)氟氯烃(5)塑料袋(6)含磷洗衣粉(7)H2
5 常见的漂白剂 (1)将有色物质氧化的:氯水(实为HClO)、Na2O2、H2O2、O3(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
俗名总结:
序号 物质 俗名 序号 物质 俗名
1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 乙炔 电石气 12 NaHCO3 小苏打
3 乙醇 酒精 13 CuSO4 5H2O 胆矾、蓝矾
4 丙三醇 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
5 苯酚 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
6 甲醛 蚁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7 乙酸 醋酸 17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8 三氯甲烷 氯仿 18 Na2SiO3水溶液 水玻璃
9 NaCl 食盐 19 KAl(SO4)2 12H2O 明矾
10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0 CO2固体 干冰
有机化学:
1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无水CuSO4,变蓝
2 能使溴水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3 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4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如烯)
5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
6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醇和酸
7 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 C2H2、C6H6
8 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 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 常用来造纸的原料 纤维素
高二化学知识名师指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石油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还含有S、O、N等。主要成分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煤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的含量是C其次H、O
二、结构
1、甲烷:分子式:CH4 结构式:
电子式 正四面体
天然气三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
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1)、氧化性
CH4+2O2 CO2+2H2O;△H<0
CH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CH4+Cl2 CH3Cl+HCl CH3Cl+Cl2 CH2Cl2+ HCl
CH2Cl2+Cl2 CHCl3+ HCl CHCl3+Cl2 CCl4+ HCl
(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
三、乙烯
石油炼制:石油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催化裂化:相对分子量较小、沸点教小的烃
裂解:乙烯、丙烯老等气态短链烃
石油的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1、乙烯分子式:C2H4 结构简式:CH2==CH2 结构式
2、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工业制法: 石油化工
3、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CH2=CH2+H2O CH3CH2OH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乙烯 聚乙烯
用途: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 2、植物生长调节剂 催熟剂
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煤的综合利用 苯
1、 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煤的气化:把煤转化为气体,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气
煤的液 --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干馏
2、苯
(1)结构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a.燃烧
2C6H6+15O2 12CO2+6H2O
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用途: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等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乙醇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 官能团-OH
医疗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CH3CH2OH+3O2 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 2 CH3CHO+2H2O 断1 、3键
2 CH3CHO+ O2 2 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 +H2↑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二、乙酸
1、结构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 CH3COO-+H+ 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 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三、酯 油脂
结构:RCOOR′ 水果、花卉芳香气味 乙酸乙脂 脂
油:植物油 (液态)
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甘油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四、糖类 分子式通式 Cn(H2O)m
1、分类
单糖:葡萄糖C6H12O6
糖类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
2、性质
葡萄糖
(1)氧化反应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光亮的银镜) 与新制Cu(OH)2反应 (红色沉淀)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 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
(2)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6H12O6(S)+6O2(g)==6CO2+6H2O(l) △H=-12804KJ mol-1
C6H12O6 2C2H5OH+2CO2↑
淀粉
1、 水解
五、蛋白质与氨基酸
1、组成元素:C 、H、O、N等,有的有S、P
2、性质
(1)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2)★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
(3)★变性: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凝聚成固态物质而析出
(4)颜色反应:蛋白质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6)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蛋白质 氨基酸
氨基酸 结构通式:
甘氨酸 丙氨酸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丝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苏氨酸
谐音:(姓)史 携 来 一 本 淡 亮(色) 书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一、 简单有机合成
注意化工生产“绿色化学”
二、有机高分子合成
1、乙烯合成聚乙烯------食品包装袋、保险膜
2、聚苯乙烯 ----- 玩具、泡沫塑料
3聚氯乙烯----薄膜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饱和烷烃性质稳定,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和炔烃是不饱和烃,性质较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从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分子结构分析,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烯烃、炔烃比较,烷烃分子中电子总数比烯烃和炔烃要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烯烃和炔烃等不饱和烃为缺电子体,当然苯和芳香烃也是不饱和烃,也应该是缺电子体。结合烃类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缺电子体的化学性质的特点为: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因为苯环本身为缺电子体,由于大∏键的特殊性,苯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在苯环上不连接任何基团时,以发生取代反应为主。较难发生加成反应。若苯环上连接有基团时,对苯环的性质会产生影响,影响的结果要根据基团的特点分析,在此基团分作吸电子体、供电子体两种类型。
卤族元素的原子、氧族元素的原子和氮族元素的原子等为供电子基团;若某基团为-C-A型,比较A与碳原子的非金属性的强弱,若A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则-C-A型基团为吸电子体基团,如硝基、磺酸基等 .若A的非金属性比碳弱,则-C-A型基团为供电子体基团,如:甲基、乙基等.
当苯环上连有吸电子体基团时,使苯环缺电子性表现得更强,则此类芳香烃的性质更加接近于不饱和烃的性质,发生加成反应变得比较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硝基苯想在变成二硝基苯就比较困难,根本不可能直接生成三硝基苯。当苯环上连有供电子体基团时,使苯环缺电子性降低,则此类芳香烃的性质更加接近于饱和烃的性质,发生加成反应变得比较困难,发生取代反应变得比较容易。因此甲苯可以很容易直接生成三硝基甲苯。
吸电子体基团和供电子体基团对苯环的性质有所影响,反过来苯环也是一个缺电子基团,那么苯环对连接在其上的烃基的性质也有影响,使得烃基上的电子密度变低,导致烃基具有了不饱和烃的某些性质,因此甲苯、乙苯等物质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