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0套新课标高考化学卷剖析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先行省区,高考自2007年开始,就按新课
标命题,三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剖析新课标试卷,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对面临新课标高考的高三教学有着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同时,对我省即将进行的高考自主命题也将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2010年及其以后的新课标高考命题不能不受到这些试卷的影响。现就2009年10套11省市(区)新课标高考化学试卷剖析如下。
一、各地试卷概览
2009年高考,全国共有20套高考试卷(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卷),其中化学15套。
按新课标命题的化学试卷有10套,涉及11个省市(区)。即:辽宁和宁夏共用一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上海九省市各一套。这10套高考试卷中,单独自主命题的化学卷只有广东、上海和江苏;单独自主命题的理科综合卷只有:山东和天津;而辽宁、宁夏、安徽、浙江、福建、海南六省区的新课标理综卷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北京、重庆、四川三省市均系单独自主命题,但还是按老教材、大纲版出卷。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广西8省区共用全国Ⅰ卷;贵州、云南、吉林、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9省区共用全国Ⅱ卷。
二、课标试卷结构
广东化学卷26道题,150分。第一大题是9道单选题,27分;第二大题是9道
多选题(1或2个答案,下同),36分;第三、四大题各包含三道小题,各34分;第五大题9分;最后一道是选做题,《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二选一,两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各10分。即选择题63分,非选择题77分,选做题10分。
上海化学卷31道题,150分。第一大题是5道单选题,10分;第二大题为12道单选
题,36分;第三大题是5道多选题,20分;第四大题包含第23至25题,24分;第五大题包含第26和27题,24分;第6大题包含第28和29题,20分;第七大题包含第30和31题,16分。即第Ⅰ卷66分,第Ⅱ卷84分。
江苏化学卷21道题,共120分。第一大题是8道单选题,24分;第二大题是6道多选
题,24分;非选择题中的第15至20题,其中2道8分题、3道10分题、一道14分题,共60分;最后一道是12分的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二选一,两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
山东理综卷,总分只有240分,其中物理89分,生物73分;化学11道题,占78分。化学第一大题是7道单选题,28分;非选择题从第28至30题,分值分别为14、12、16分,共42分。选做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的三选一,各8分,三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
天津理综卷,化学100分,物理120分、生物80分。化学10道题,其中6道单选题,
36分;4道非选择题,分值分别为14、18、18、14分,共64分。
浙江理综卷,各科分数分配同天津卷。即化学100分。第Ⅰ卷7道单选题,42分;第Ⅱ卷第26至29题,分值分别为14、15、14、15分,共58分。另有一套自选综合卷,其中两道《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自选题,也是二选一,各10分,两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因此,该卷化学共为110分。
海南理综卷,化学18道题,共100分。第一大题是12道单选题,36分;非选择题从
第13至17题,除第14题8分外,其余4题均是9分1道,共44分;最后一道是20分的选做题,《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三选一,三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
福建理综卷,化学100分。第一大题是7道单选题,42分;非选择题从第23至25题,
分值分别为15、13、17分,共45分;最后一道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修模块二选一的选做题,13分,两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
安徽理综卷,化学100分,其中第7至13题为单选题,42分;4道非选择题从25至28
题,分值分别为17、12、12、17分,共58分。
宁夏、辽宁理综卷,化学100分。第一大题是7道单选题,42分;非选择题从第26至
28题,分值分别为14、15、14分,共43分;最后一道是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3道题中三选一,各15分,三题均做,按第1题计分。
三、课标试卷特点
1、考查内容
新课标卷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所占的比分有上升趋势,相应地基础理论与计算有所下降,这是强化应用、弱化纯理论和计算要求的体现。安徽卷第Ⅱ卷中4道大题就有2道是以处理工业废水为载体的综合应用题。新课标卷中,只有上海、江苏、宁夏与辽宁卷中牵涉到计算过程。
⑴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和辽宁、福建的必考模块是:必修1、必修2加《化学反应原理》(即选修4);江苏、天津的必考模块是:必修1、必修2加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浙江的必考模块是:必修1、必修2加选修4、选修5、《实验化学》(即选修6),共个模块;安徽的必考模块是:必修1、必修2加选修4、选修5前3个单元、《物质结构与性质》(即选修3)第1单元,涉及5个模块。
⑵主干知识与新增内容:新课标试卷很注意主干知识和新增内容的的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与电化学理论、化学实验等主干知识是新课标卷的主旋律。教材新增的盖斯定律、电离常数、溶度积、核磁共振氢谱、键线式等知识点几乎都考到了。
从考查内容而言,山东卷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包括选做题在内的11道试题,道道紧扣教材,不偏不难,整套试卷又有一定的区分度。
选择题第9题(化学第1题)综合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第10题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室制Cl2的收集法等;第11题综合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2题综合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基本反应类型、有机物鉴别;第13题综合考查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第14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15题考查弱电解质溶液稀释时有关量的变化图的分析。
第28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焓变、盖斯定律、沉淀溶解平衡及弱碱电离常数的计算等。其中第⑷小题是:“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 =c(Cl-),则溶液显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第1空要求考生由溶液的电荷守恒定律c(H+)+c(NH4+)=c(Cl-)+c(OH-)和已知c(NH4+)=c(Cl-)的条件,得出c(H+)=c(OH-)(溶液显中性)的结论;第2空中c(NH4+)等于盐酸浓度的一半,因溶液呈中性,25℃时c(OH-)=10-7mol/L,此时NH3·H2O的电离常数Kb= [c(NH4+)·c(OH-)]/c(NH3·H2O) =[(0.01 /2)·10-7]/[(a-0.01 )/2] =10-9/( (a-0.01)。
第29题以学生都熟悉的干电池为载体,着重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综合运用及简单计算。
第30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提纯与鉴别、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其中第⑶小题第1空是:“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 _________(填化学式)。”这是由侯德榜制碱法迁移而来的,即先通NH3(或加NH3·H2O)再通CO2,以增大CO32﹣浓度,否则,CO2与CaCl2不反应。
选做题中《有机化学基础》着重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兼顾官能团、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和有机物的鉴别。
这样的题,难度适宜,只要平时扎实学习,不补课、不搞题海战术,考生完全可以考出好成绩。
2、考查题型
课标试卷既有对全国卷老题型的沿用,也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题。10套新课标试卷,多采用考生熟悉的题型,新题不多。如海南的第26题由原来的框图推物质改为设计框图的除杂题,跟平时的作业很接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体现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命题思想。尽管考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三年的学习,但区域与学校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从宏观上说,作为一次涉及诸多方面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有一个适应的缓冲期,因此,命题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把新理念全部融进高考试卷之中,只能逐步过渡。老题型平实而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查目标指向清楚,难度适中,能保证大多数考生的临场适应性,能使优秀考生脱颖而出。
就题型而言,广东化学卷时代气息较强,体现了一些新课程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卷的突出特点是:
⑴数形结合好
第Ⅰ卷中的第15和18两道题及第Ⅱ卷中的第22题的第⑷小题,都将信息蕴藏在图表中,需要考生对图表信息进行识别和解读,才能正确答题。第Ⅱ卷中的第20和24题,不但要识图答题,还要在原图上再作图。
⑵实验探究多
2008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卷中就是几道较好的探究性实验题。尤其是第21题对催化剂中Fe元素价态的探究,要求考生先提出几种假设,然后再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假设,并通过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的那道小题,令人耳目一新,非常深刻。2009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卷对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有增无减,第19至21题都是实验探究题。其中第21题与2008年第21题有相似之处:对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 [Fe(C2O4 )3]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所得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同样要求考生先提出几种假设,再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假设,最后通过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命题意图在于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的能力(安徽的化学压卷题也是一道集数形结合与实验探究于一体的好题)。
⑶文字表达长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卷(Ⅰ)化学试题中都只有4分的文字简答题,一般是1至2空。而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化学试题中也只有5空,而2009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卷中,有20多空,涉及的大题有6道,分值达35分左右。参考答案中,这6道题的文字表述有1080多字(笔者觉得太多了,还是多出些用化学语言表述的题为好)。要求考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既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要有一定得书写速度(上海卷的文字表述题也有12空)。
3、考查难度
新课标高考题并不完全在于测试考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测试重点集中在学生能否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广泛情境中去的能力,使试题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第一卷立足双基,强化主干,相对容易。第二卷体现能力考核目标,整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如辽宁、宁夏卷的第26题,别说后面几空,就说第⑴小题第①空:“写出xCuCO3·yCu(OH)2·Z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若不考虑将xCuCO3·yCu(OH)2·ZH2O先分解为CuO、CO2和H2O,再考虑H2还原CuO,别说配平,肯怕连产物都难确定。第27题框图推断题中的常见金属A与Na2O2(D)、H2O(C)反应,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推出A并不容易。另外,该卷的《有机化学基础》选做题也有一定的难度。
四、选考试题探讨
选考试题所占考分太少。新课标卷中选考内容所占分值比重均在20%以下,最高的海南卷为16.7%,最低的广东卷只有6.25%。而必修教材只有2本,选修教材一般是3本,选修所花课时比必修多,尽管10套新课标卷中的必考试题中都考了选修4,有的还考了选修5,但仍觉得选修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分与高中教学实际脱节,难以发挥高考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