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课题,是初中化学从微观认识物质的开始。从微观角度去研究化学现象才使得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中具有微观视角、逐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重要性——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后面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关键知识的基础。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认识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和分子的性质。
2、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和变化,并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3、形成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 。 (二)过程和方法:
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问题的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并对现象和分析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乐趣,保持和增强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分子的特性,并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二、教学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事实,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等方法,自主互助学习,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学习分三块进行。1、分子的性质,先采用自主实验分析得出,再用模拟动画视频直观性加强理解,最后应用巩固。2、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分子原子概念,通过模拟分子原子变化视频与宏观现象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从而突破难点。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1=2是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
那么1体积水+1体积酒精是否等于2体积混合物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在做出科学的解释?引入大千世界,物类繁多。
这些宏观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很多宏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1、敞口在空气中的水为什么会减 少?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3、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我们知道: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看清要求
精心操作
仔细观察
合理解释分子存 在特 性 概 念(和原子的)实验一、分子的基本性质 水分子: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Kg
氢分子: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2Kg
一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为:
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1.分子很小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情景感知 当人漫步在花园里,为什么能闻到在沁人肺腑的花香呢?活动与探究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取少量上述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再将实验2中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 杯中,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杯外 (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 4、分别向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小烧杯中同时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分子总是在不地停运动 实验1:取100毫升小米和100毫升大豆,放入500毫升的大烧杯中充分混合,观察现象.
实验2:量取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放入500毫升的大量筒中充分混合,观察现象.趣味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物理变化)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跟分子的间隔有关吗?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快慢受温度影响);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考点衔接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水 的 蒸 发水的电解.swf 水分解: 化学变化 水蒸发: 物理变化
三、分子原子的定义 氧化汞分解三、分子、原子的概念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想象一下
下瓶装的是空气,上瓶装的是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某红棕色气体。当抽走玻璃片后,观察现象。下瓶气体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两瓶气体颜色一样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现 象学会了吧!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你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