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3)(新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3)(新人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2-24 15: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
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
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2.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05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4.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 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不为零)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C、反应速率υA : υB : υC : υD = m : n : p : q
  D、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发生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发生反应  
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6.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7.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项实验:(N2O42NO2 △H > 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8.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10.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
11.(12分)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如比较锌粒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的速率,可通过测定收集等体积H2需要的____________来实现;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在Na2S2O3和H2SO4反应中,该反应的速率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写出KMnO4与H2C2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2.(9分)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 △H < 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13.在80℃时,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C(mol/L)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20 a 0.10 c d e
C(NO2) 0.00 0.12 b 0.22 0.22 0.22
反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中b c(填“<”、“=”、“>”)。
(2)20s时,N2O4的的浓度为 mol/L,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 (保留2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 。
A、N2O4的转化率越高 B、NO2的产量越大
C、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大 D、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14、(17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请在图3 的方框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mL/min)与时间(min,)的关系曲线。
图3
②在前4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4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请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 ,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a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实验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C AC C C D D D B
二、
11.(12分)时间(3分);溶液褪色所需时间(3分);出现浑浊的时间(3分)
2MnO4- + 5H2C2O4 + 6H+ = 2Mn2+ + 8H2O +10CO2↑(3分)
12.(9分)升温(3分);减小 SO3 浓度(3分)
(3分)
13.(12分)(1)N2O4 2NO2,> (1分,1分)
(2)0.14, 0.003 mol/(L·s) (2分,2分)
(3), 0.54 (2分,2分)
(4)ABD (2分)
14.(17分)(1) ①
图中要标明2、4、6min时刻时的速率及要画出速率走向弧线(5分)
②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2分);4min后由于溶液中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2分)。
(2)①原因Ⅱ: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2分);
原因Ⅴ: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SO42-影响更大)(2分)。
②反应速率加快(2分); 反应速率减慢(2分)。
备选题
1.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3.反应:L(s)+aG(g)bR(g) 达到平衡时,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
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b
4.在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一定量的O2 ,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进行到2min时,容器中n(SO2)为
A.1.6mol B.1.2mol C.大于1.6mol D.小于1.2mol
5.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mol H2 ,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NH3 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H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H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Ar(g)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7.金属钾和金属钠的金属性相近,但K比Na略强,当利用金属钠与KCl共熔制金属钾时,发现钾与钠的共熔体难以分离,如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利用钠与KCl反应制取K,下面是四种物质的熔沸点:
K Na KCl NaCl?
熔点(℃) 63.6 97.8 770 801?
沸点(℃) 774 882.9 1500 1413?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钾的适宜温度是?
A. 低于770℃ B.850℃?C. 高于882.9℃ D. 1413~1500℃?
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 > b
9.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N (g) R (g)+2 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
D.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11.(8分)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分别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的食品易霉变,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8分)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时 间 浓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用A表示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v1(填>、=、<),且c3_______1.0 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D D AD A B AC AD D
11.(8分)(1)光照(2分)(2)催化剂(2分)(3)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分)(4)温度(2分)
12.(20分)(1)0.013(4分)(2)1.0(4分);使用催化剂(2分)
(3)>(3分); > (3分)
(4)吸热(2分);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2分)


v
t
0 a b c d
V正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v
t
0 a b c d
V正
V逆
y
x
p1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