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测试(9)(新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测试(9)(新人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2-24 15: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A卷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能是二次能源 B. 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 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2.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www.
A.硝酸铵 B.氯化镁 C.生石灰 D.食盐
3.已知H2(g)+Cl2(g)=2HCl(g) △H=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 )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92.3kJ D. +92.3kJ·mol-1
4.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2O(g) === H2(g)+O2(g) △H=+242kJ mol-1
B. 2H2(g)+O2(g) === 2H2O(l) △H=-484kJ mol-1
C. H2(g)+ O2(g) === 2H2O(g) △H=+242kJ mol-1
D. 2H2(g)+O2(g) === 2H2O(g) △H=+484kJ mol-1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6. 已知:(1)Zn(s)+O2(g)=== ZnO(s),ΔH= -348.3 kJ·mol-1,
(2)2Ag(s)+ O2(g)=== Ag2O(s),ΔH= -31.0 kJ·mol-1,
则Zn(s)+ Ag2O(s) === ZnO(s)+ 2Ag(s)的ΔH等于( )
A.-379.3 kJ·mol-1 B.-317.3 kJ·mol-1
C.-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7. 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单斜,s)+O2(g) === SO2(g) △H1=-297.16 kJ·mol-1
② S(正交,s)+O2(g) === SO2(g) △H2=-296.83 kJ·mol-1
③ S(单斜,s) === S(正交,s) △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0.33 kJ·mol-1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S(单斜,s)=== S(正交,s) △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S(单斜,s)=== S(正交,s) △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8.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 +3H2O(g);△H= —1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l);△H= —57.3kJ/mol(中和热)
C.S(s) + O2(g) == SO2(g);△H= —269.8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H= +116.2kJ/mol(反应热)
9.已知化学反应:C(s)+1/2O2(g) == CO(g) △H1<0
CO(g) +1/2O2(g) == CO2(g) △H2<0
C(s)+O2(g) == CO2(g) △H3<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
A.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大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C.△H1+△H2>△H3
D.将两份质量相等的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10. 灰锡(常温下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 = +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 ℃,判断的依据是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 :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3)若通过实验测定及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2.(8分)由磷灰石[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21SiO2(s)+30C(s) ==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
(1)上述反应的副产物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其中矿渣 可以用来制造
,尾气经分离除去SiF4(g) 后 可以用来制造 等。
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3(PO4)2F(s)+3SiO2(s)=6Cas3(PO4)2(s)+2CaSio3(s)+SiF4(g) ;
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
SiO2(s)+CaO(s)=CaSiO3(s) ;
用、和表示H,H=
13.(10分)常温常压下,断裂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C-F 427 C-Cl 330 C-I 218
H-H 436 S=S 255 H-S 339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规律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_________ (2)热化学方程式2H2(g)+S2(g) ==2H2S(g);△H= QKJ·mol-1;则Q=
(3)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O2 (g) == O+2(g) + e— H1= +1175.7 kJ·mol-1
PtF6(g) + e—== PtF6—(g) H2= —771.1 kJ·mol-1
O2+PtF6—(s) == O2+(g) + PtF6—(g) H3= +482.2 kJ·mol-1
则反应O2(g) + (g) = O2+PtF6— (s)的H=_____________ kJ·mol-1。
14.(20分)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 P(s)和Cl2(g)反应生成P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 。
PCl5(g)分解成PCl3(g)和Cl2(g)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 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______ △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图一                    图二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D A A B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题号 7 8 9 10
答案 AC BC BC BD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1)低于;从图型起点可知: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 ℃,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
(2)3:2; 1.5mol/L。
(3)H+(aq) + OH-(aq)=H2O (aq) △H = —100 Q / 3 kJ·mol-1
或HCl(aq) + NaOH(aq)=NaCl(aq)+H2O (l) △H = —100 Q /3 kJ·mol-1
12.(8分)(1)CaSiO3可以用来制造水泥、CO可以用来制造燃料或还原剂
(2)△H=△H1—3△H2+18△H3
13.(10分)(1)218 KJ·mol-1 ~330 KJ·mol-1 (2)—229 (3)PtF6 ;—77.6
14.(20分)
(1) NO2(g)+CO(g)=CO2(g)+NO(g) △H=-234 kJ/mol;减小;减小;无影响;催化剂只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改变。(或:因为催化剂只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等程度的降低E1、E2的值,则E1—E2的差(即反应热)不改变。)
(2)①P(s) +3/2Cl2(g) == PCl3(g) △H=-306 kJ/mol
PCl5(g) == P(s) +5/2Cl2(g) △H=+399kJ/mol
②等于;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